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572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参评企业数据并计算指标数值;消除数据间不同核算单位及量级,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指标的信息熵;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计算各指标权重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评估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电企业作为高碳排企业,因各企业机组效率、化石燃料使用结构、碳减排技术研发、工艺革新进度、企业规模等因素不尽相同,难以对不同企业进行横向碳排放水平评价。目前对于热电企业间的碳排放水平横向评价理论与方法较少,比较被广泛应用的是碳排放总量、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与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等指标。但碳排放总量的评价方法受热电企业规模影响较大,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具有可比性。而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与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的评价维度较单一,未对热电企业的低碳行为、碳排放量变化幅度、碳排放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多维角度综合评价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识别高碳排放企业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5]采集参评企业数据并计算指标数值;
[0006]消除数据间不同核算单位及量级,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0007]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0008]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0009]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0010]计算各指标权重w
j
[0011]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向量规范化处理;
[0012]构建加权规范化矩阵;
[0013]观察正负理想解数值,并计算各样本到达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0014]计算每个评价对象i的综合评价指数C
i
值。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基于熵权

TOPSIS法,从单位产量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幅度、化石燃料选用、碳排放效益、低碳行为五个维度设计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每个维度下设二级企业经营指标。该方法为解决当前热电企业碳排放评价标准缺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多维角度综合评价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识别高碳排企业,促进低碳转型发展。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1:采集参评企业数据并计算指标数值,所述指标数值包括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对标率、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对标率、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碳排放总量年度变化率、年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采购区域、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单位利税总额碳排放强度、企业拥有绿化程度、低碳技术研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8][0029]年平均低位发热量测算方式:(1)燃煤:由企业每日测量日均值(测量方法、实验室、仪器标准遵循GB/T213相关规定),并根据日平均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年度均值,权重为燃煤日消耗量;
[0030](2)燃油:由企业每批次测量(测量方法、实验室、仪器标准遵循DL/T567.8相关规
分。
[0044]步骤2:消除数据间不同核算单位及量级,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处理分别为:
[0045][0046][0047]x
ij
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xij

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无量纲化结果;max(x
ij
)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min(x
ij
)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0048]各指标方向为: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负向)、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负向)、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对标率(负向)、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对标率(负向)、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负向)、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负向)、碳排放总量年度变化率(负向)、年平均低位发热量(负向)、单位热值含碳量(负向)、碳氧化率(负向)、采购区域(正向)、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负向)、单位利税总额碳排放强度(负向)、企业拥有绿化程度(正向)、低碳技术研发支出比例(正向)、CCUS投运情况(正向)、其他低碳行为(正向)。
[0049]步骤3: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0050][0051]y
ij
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归一化数据。
[0052]步骤4: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0053][0054]e
j
表示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
[0055]步骤5: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0056]g
j
=1

e
j
[0057]g
j
表示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0058]步骤6:计算各指标权重w
j

[0059][0060]w
j
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
[0061]步骤7:对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向量规范化处理,向量规范化均用下式进行变换:
[0062][0063]B
ij
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向量规范化结果。
[0064]步骤8:构建加权规范化矩阵:
[0065]C
ij
=ω
j
b
ij
[0066]C
ij
表示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矩阵数据
[0067]步骤9:观察正负理想解数值,并计算各样本到达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0068]C
j*
=maxC
ij
,j=1,2,

n
[0069]C
j0
=minC
ij
,j=1,2,

n
[00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参评企业数据并计算指标数值;消除数据间不同核算单位及量级,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指标的信息熵;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计算各指标权重w
j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向量规范化处理;构建加权规范化矩阵;观察正负理想解数值,并计算各样本到达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每个评价对象i的综合评价指数C
i
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维度的热电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采集参评企业数据并计算指标数值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所述指标数值包括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对标率、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对标率、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年度变化率、碳排放总量年度变化率、年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采购区域、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单位利税总额碳排放强度、企业拥有绿化程度、低碳技术研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发支出比例、CCUS投运情况以及其他低碳行为,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年平均低位发热量测算方式:(1)燃煤:由企业每日测量日均值,并根据日平均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年度均值,权重为燃煤日消耗量;(2)燃油:由企业每批次测量或采用与供应商交易结算合同中的年度平均低位发热量,
并根据每批次燃油平均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年度均值,权重为每批次燃油消耗量;(3)天然气:由企业每月测量或由化石燃料供应商提供,若某月有几个低位发热量数据,则取加权平均值作为月度低位发热量,将各月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年平均值,权重为天然气消耗量;(4)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参照燃煤、燃油、天然气的测算方式;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企业应每天采集入炉煤的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的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其元素碳含量与低位发热量;燃煤年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通过燃煤每月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权重为入炉煤的月活动水平;燃油和燃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采用相关推荐值,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参考上述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碳氧化率测算方法为:式中,OF

表示燃煤的碳氧化率(%);G

代表全年炉渣产量(t);C

代表炉渣的平均含碳量(%);G

代表全年的飞灰产量(t);C

代表飞灰的平均含碳量(%);η
除尘
代表除尘系统平均除尘效率(%);FC

代表燃煤的消耗量(t);NCV

代表燃煤的平均低位发热量;CC

代表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采购区域根据燃料采购地按照以下规则计算该项得分:市域内采购

4分;市域外省域内采购

3分;省域外采购且运输距离小于企业所在地距离省内各市的平均距离

2分;省域外采购且运输距离大于企业所在地距离省内各市的平均距离

1分;1分;厂区拥有绿化程度:企业拥有其厂区面积50%以上的绿化面积

4分;企业拥有其厂区面积30%

50%的绿化面积

3分;企业拥有其厂区面积10%

30%的绿化面积

2分;企业拥有其厂区面积10%以下的绿化面积

1分;低碳技术研发支出比例:企业年度低碳技术研发支出占预算总额10%以上

4分;企业年度低碳技术研发支出占预算总额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羿恒胡斌侯慧娜刘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信碳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