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56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溶剂施加模块、空气施加模块和支撑模块,其中溶剂施加模块为笔式结构,包括毛刷头、圆柱直杆、旋转阀、导管、节流球囊和溶剂瓶。空气施加模块为风扇结构,包括风管、锥形筒、风扇、驱动和卡环。支撑模块为双T型结构,包括底座、竖杆和托架。工作时,溶剂瓶中装入溶剂,拧入圆柱直杆;打开旋转阀,按压节流球囊给毛刷头供给溶剂,关闭旋转阀;手持使用毛刷头刷除疑似显示,开启风扇施加空气,观察疑似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易操作,避免检测人员用嘴吹气操作带来的显像剂粉尘或挥发溶剂吸入人体内部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并节省成本。并节省成本。并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渗透无损检测
,具体是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一般由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及其它辅助装置构成,燃气轮机主要部件为动叶片、静叶片、燃料喷嘴、火焰筒、过渡段、轮盘、拉杆螺栓等,其在服役过程中需经受复杂的应力循环作用,极易在特征位置萌生裂纹缺陷,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按一定时间周期对燃气轮机部件进行拆检评估,其中,渗透检测因其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成为燃气轮机部件拆检评估中表面缺陷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0003]在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过程中,由于渗透检测对于表面缺陷的极高灵敏度,检测过程中部件表面经常会出现大量疑似显示,需要检测人员手工进行确认。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毛刷蘸取丙酮或酒精等挥发性溶液在疑似显示部位进行擦拭,检测人员一般习惯性摘除防护口罩用嘴吹气让溶剂快速挥发,后观察该部位是否有渗透液渗出,以此来判断确认是否为缺陷。由于渗透检测时部件表面施加了粉末状显像剂,特别是施加干式显像剂时,检测人员用嘴吹气的操作导致大量粉尘吸入人体内部,同时,丙酮或酒精等有害性挥发性气体也随之吸入,长期以往,对检测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问题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疑似缺陷确认时,采用嘴吹气让溶剂挥发的操作导致的检测人员吸入显像剂粉尘、有害溶剂等的健康隐患问题,提供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包括溶剂施加模块、空气施加模块和支撑模块,溶剂施加模块为笔式结构,包括毛刷头、圆柱直杆、旋转阀、导管、节流球囊和溶剂瓶;空气施加模块包括风管、锥形筒、风扇、电池驱动和卡环;支撑模块包括底座、竖杆和托架;
[0007]毛刷头与圆柱直杆一端连接,溶剂瓶与圆柱直杆另一端连接,导管位于圆柱直杆中空腔内,一端伸入毛刷头,另一端伸入溶剂瓶,旋转阀嵌套于圆柱直杆内,与导管连接,节流球囊与导管连接;
[0008]锥形筒一端与风管连接,另一端与风扇连接,卡环与风扇连接,后卡套于圆柱直杆上,电池驱动用于驱动风扇转动;
[0009]竖杆为2根,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托架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空气施加模块为风扇结构,撑模块为双T型结构。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毛刷头为可更换式设计,采用螺纹结构与圆柱直杆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转阀为外表面印花螺纹式旋转阀,通过旋转控制导管的联通和关闭。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节流球囊为挤压式设计,通过挤压球体的不同变形程度来控制导管内给予毛刷头的溶剂供给量。
[0014]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溶剂瓶为可更换式设计,采用螺纹结构与圆柱直杆连接。
[0015]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风管为可弯曲式波纹管,可变换不同方位以及弯曲导向。
[0016]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风扇为微型三叶式风扇,电池驱动可替换为手动驱动,电池驱动开关设置在圆柱直杆上,手动驱动三角形按压块与圆柱直杆平行贴合。
[0017]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托架为开放式U型结构。
[0018]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该装置简单易操作,避免检测人员习惯性的摘除防护口罩用嘴吹气操作带来的显像剂粉尘或挥发溶剂吸入人体内部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采用密闭式溶剂瓶设计,避免检测间隔期间溶剂放置时的挥发浪费,节省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示意图。
[0021]图2是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中空气施加模块手动驱动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溶剂施加模块,2、空气施加模块,3、支撑模块;
[0024]101、毛刷头,102、圆柱直杆,103、旋转阀,104、导管,105、节流球囊,106、溶剂瓶;201、风管,202、锥形筒,203、风扇,204、电池驱动,205、卡环,206、手动驱动;301、底座,302、竖杆,303、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照附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包括溶剂施加模块1、空气施加模块2和支撑模块3,其中溶剂施加模块1为笔式结构,包括毛刷头101、圆柱直杆102、旋转阀103、导管104、节流球囊105和溶剂瓶106,笔式设计方便检测人员手握操作,轻量化特性减轻操作人家劳动量。空气施加模块2为风扇结构,包括风管201、锥形筒202、风扇203、电池驱动204和卡环205。支撑模块3为双T型结构,包括底座301、竖杆302和托架303。
[00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工作时,包括以
下步骤:
[0028]第一步:在溶剂瓶106中装入一定量的丙酮或酒精溶剂,拧入圆柱直杆102中;
[0029]第二步:打开旋转阀103,按压节流球囊105给毛刷头101供给定量的溶剂,后关闭旋转阀103;
[0030]第三步:手持辅助装置,使用毛刷头101刷除疑似显示,同时,开启风扇203开关或手动按压捏合压块为刷除部位施加空气,观察疑似部位是否有渗透剂反渗现象。
[0031]所述毛刷头101与圆柱直杆102一端连接,溶剂瓶106与圆柱直杆102另一端连接,导管104位于圆柱直杆102中空腔内,一端伸入毛刷头101,另一端伸入溶剂瓶106,旋转阀103嵌套于圆柱直杆102内,与导管104连接,节流球囊105与导管104连接。
[0032]所述毛刷头101为可更换式设计,采用螺纹结构与圆柱直杆102连接,可更换式设计便于装置的长期使用,同时也支持更换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毛刷头101。
[0033]所述旋转阀103为外表面印花螺纹式旋转阀,通过旋转控制导管104的联通和关闭,印花螺纹设计增加旋转阀103的粗糙度,便于手动旋转开关。
[0034]所述节流球囊105为挤压式设计,通过挤压球体的不同变形程度来控制导管104内给予毛刷头101的溶剂供给量,不同溶剂供给量方便操作人员按疑似缺陷的严重程度来调节毛刷头101的溶剂含量,避免出现溶剂量太多导致的显示过清理或者溶剂量太少导致的显示欠清理,同时,也可省略检测人员目前常用的甩毛刷头101来控制溶剂量的操作,减轻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剂施加模块(1)、空气施加模块(2)和支撑模块(3),溶剂施加模块(1)为笔式结构,包括毛刷头(101)、圆柱直杆(102)、旋转阀(103)、导管(104)、节流球囊(105)和溶剂瓶(106);空气施加模块(2)包括风管(201)、锥形筒(202)、风扇(203)、电池驱动(204)和卡环(205);支撑模块(3)包括底座(301)、竖杆(302)和托架(303);毛刷头(101)与圆柱直杆(102)一端连接,溶剂瓶(106)与圆柱直杆(102)另一端连接,导管(104)位于圆柱直杆(102)中空腔内,一端伸入毛刷头(101),另一端伸入溶剂瓶(106),旋转阀(103)嵌套于圆柱直杆(102)内,与导管(104)连接,节流球囊(105)与导管(104)连接;锥形筒(202)一端与风管(201)连接,另一端与风扇(203)连接,卡环(205)与风扇(203)连接,后卡套于圆柱直杆(102)上,电池驱动(204)用于驱动风扇(203)转动;竖杆(302)为2根,一端与底座(301)连接,另一端与托架(30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部件渗透检测便携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施加模块(2)为风扇结构,支撑模块(3)为双T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君肖俊峰高斯峰张炯唐文书南晴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