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28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安装有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上,所述从动旋转装置被配置成可在工件轴向方向上左右移动的结构,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带动工件旋转,随着所述工件的旋转将连续的保护层螺旋缠绕在所述工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易操作,可大幅提升缠绕效率和质量,且可有效避免损伤工件。避免损伤工件。避免损伤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缠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加工设备
,特别一种螺旋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车辆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根据工艺文件规定,速度传感器在组装前,需要在速度传感器的线路表面缠绕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螺旋软管。传统的缠绕工艺,是在螺旋软管缠绕施工时,提前将速度传感器的一端在台钳上固定,为了避免损坏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台钳接触表面之间需要垫上一层纸壳或厚棉布,同时,将速度传感器的另一端用细绳绑紧后并保持水平悬挂,再由操作人员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软管。
[0003]传统的缠绕工艺具有如下不足:
[0004]1、现有的缠绕工作台,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易移动,不利于生产现场5S管理。
[0005]2、在缠绕作业时,需要将传感器一端的端子头固定在台钳上,另一端用细绳绑紧,再调节其保持水平悬持状态,由于传感器型号多样,其端子头和传感器长度多有不同,工作过程中需多人配合频繁调整台钳和固定细绳,以实现传感器螺旋软管的缠绕,操作过程费时费力,使螺旋软管缠绕作业的效率极低。
[0006]3、缠绕过程中,由于径向扭转过于频繁,存在损伤传感器线缆的风险。
[0007]4、在缠绕作业时,还需要在速度传感器与台钳接触表面之间需要垫上一层纸壳或厚棉布,极易使防护出现漏洞,进而损伤传感器端子,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易操作,可大幅提升缠绕效率和质量,且可有效避免损伤工件的螺旋缠绕装置。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安装有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上,所述从动旋转装置被配置成可在工件轴向方向上左右移动的结构,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带动工件旋转,随着所述工件的旋转将连续的保护层螺旋缠绕在所述工件上。
[0011]进一步,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轴承组和第一连接杆,所述从动旋转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第二轴承组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可转动安装在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分别固定在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上并可旋转进而带动工件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并可沿轴向左右移动。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轴承组之间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
端部安装有旋转手柄,旋转所述旋转手柄带动第一连接杆和工件旋转,所述第一轴承组上安装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止转定位的第一定位销。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之间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可相对第二轴承组沿轴向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安装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止转定位的第二定位销。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通过第三轴承可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和内圈上。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均包括固定杆、固定头及压紧件,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固定头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工件的端部卡在所述固定头内,所述压紧件用于从一侧压紧所述固定头内的工件。
[0016]进一步,所述固定头包括U形固定架,所述U形固定架的连接边固定在固定杆上,在所述U形固定架的两侧边上安装有向垂直方向伸出的定位柱,所述压紧件为插销式压紧块,所述压紧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工件的端部安装在所述U形固定架内并由压紧块和定位柱从两侧夹持固定;
[0017]或,所述固定头包括一个连杆和两个U形固定槽,两个所述U形固定槽间隔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固定在固定杆上,至少在其中一个所述U形固定槽的侧边上安装所述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为倒扣压紧销,所述工件的端部卡在两个U形固定槽内并由所述压紧件从一侧夹持固定。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均包括圆筒形轴承座,在所述轴承座上沿工件的轴向并排安装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连接杆穿过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在两个所述轴承之间安装有用于连接杆止转定位的定位销。
[0019]进一步,所述工件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头部端、线缆和端子端组成,所述头部端和端子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上。
[0020]进一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底座,在两个底座上分别安装有可垂向调节高度的竖梁,在两个竖梁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可横向调节长度的横梁,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竖梁的顶部。
[0021]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缠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2](1)本技术由支架组件、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组件组成,只需要将待缠绕作业的工件两端固定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上,由一人操作工件相对径向转动,一人缠绕保护层,即可完成缠绕作业,不但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占地空间小,而且易于操作,不受空间和人力的局限性,可以大幅提升缠绕作业效率和质量。
[0023](2)本技术采用一端主动旋转,另一端从动旋转的方式,可以减少传感器螺旋软管缠绕产生的径向扭转力,避免了传感器螺旋软管缠绕过程中径向扭转力过大造成传感器损伤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损伤传感器线缆的风险,使缠绕作业更加安全可靠。
[0024](3)本技术中从动旋转装置采用可左右移动的结构,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长度调节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之间的间距,不但使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一尺寸的传感器等工件,实现多种型号传感器的快速定位缠绕,2人便可操作完成,使缠绕作业的效率提升50%以上,较大节省传感器组装周期。
[0025](4)本技术中从动旋转装置采用可左右移动的结构,还特别方便具有线缆等柔性材料的传感器螺旋软管的缠绕,利用从动旋转装置在缠绕前伸直线缆,保证传感器的组装质量,避免造成传感器的报废。
[0026](5)本技术中,第一固定装置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固定装置可根据工件如传感器的型号进行更换,该装置的通用性较强,可基本实现全部种类动车组传感器螺旋软管缠绕的工作。
[0027](6)本技术中可以针对不同传感器型号的头部和端子结构采用不同的固定结构,并利用压紧件以侧面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减少了原操作方法中台钳紧固压力过大易损伤传感器头部的风险,有效避免传感器的损坏报废,进一步提升缠绕作业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8]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安装有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主动旋转装置和从动旋转装置上,所述从动旋转装置被配置成可在工件轴向方向上左右移动的结构,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带动工件旋转,随着所述工件的旋转将连续的保护层螺旋缠绕在所述工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一轴承组和第一连接杆,所述从动旋转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第二轴承组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可转动安装在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分别固定在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上并可旋转进而带动工件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并可沿轴向左右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轴承组之间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旋转手柄,旋转所述旋转手柄带动第一连接杆和工件旋转,所述第一轴承组上安装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止转定位的第一定位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之间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可相对第二轴承组沿轴向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安装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止转定位的第二定位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通过第三轴承可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和内圈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武平宿连霞郎雯敏苏浩姜军魏垂裕冯昌奎李业于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