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21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该计算机散热结构,包括主安装机构、送风机构与制冷散热机构,所述主安装机构右侧设置有制冷散热机构,所述主安装机构前侧设置有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导风座、固定筒、第一十字固定架、第二十字固定架、第一送风扇叶、第一驱动电机、安装筒、第二送风扇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辅助锥齿轮。通过会同时产生同一方向的冷却风,第一送风扇叶与第二送风扇叶产生的涡流会相互抵消,将涡流产生的能量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冷却风的利用率,联动柱的圆周运动,使多组输液棒长时间堆积的灰尘能够被摆落,从主安装框架底部的开口落出。落出。落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具体为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的CPU芯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出热量。为了保证CPU正常工作, 就必须及时将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否则,在散热情况不充分的条件下, 让CPU持续在高温的条件下工作,最后将会造成CPU内部整个电路短路,从 而导致CPU的损坏。
[0003]现在的CPU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在长期使用之后会堆积大量的灰尘,严 重影响了CPU的散热,想要清理散热鳍片需要将计算机主机打开,然后卸下 CPU散热装置,而散热鳍片本身是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清理起来也是十分麻 烦的,这就导致计算机使用者不去对计算机散热装置进行清理,使得CPU散 热装置散热能力大大降低,CPU散热不好容易导致CPU损坏,同时散热风机在 工作时会产生一定涡流,会造成能量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解决了散热 结构灰尘无法得到及时清理以及风机涡流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包括主安装机构(1)、送风机构(2)与制冷散热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机构(1)右侧设置有制冷散热机构(3),所述主安装机构(1)前侧设置有送风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机构(1)包括主安装框架(101)、主限位槽(102)、泵用固定架(103)、循环泵(104)与输送软管(105),所述主安装框架(101)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一组纵向的主限位槽(102),所述主安装框架(101)左侧壁中下部固定连接泵用固定架(103),所述泵用固定架(103)内部固定连接循环泵(104),所述循环泵(104)的顶部输出轴固定连接输送软管(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2)包括导风座(201)、固定筒(202)、第一十字固定架(203)、第二十字固定架(204)、第一送风扇叶(205)、第一驱动电机(206)、安装筒(207)、第二送风扇叶(208)、第一锥齿轮(209)、第二锥齿轮(210)与辅助锥齿轮(211),所述导风座(201)固定连接在主安装框架(101)前侧壁,所述导风座(201)内部前侧固定连接固定筒(202),所述固定筒(202)内侧壁前部固定连接第一十字固定架(203),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架(203)前侧壁中心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0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6)的后侧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送风扇叶(205)的输入轴,所述固定筒(202)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十字固定架(204),所述第二十字固定架(204)内部中心固定连接安装筒(207),所述安装筒(207)后侧壁中心转动连接第二送风扇叶(208)的输入轴,所述安装筒(207)前侧壁中心转动连接第一送风扇叶(205)的输入轴,所述安装筒(207)内部左侧壁转动连接辅助锥齿轮(211),所述第一送风扇叶(205)的输出轴后侧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209),所述第二送风扇叶(208)的输出轴前端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210),所述第二锥齿轮(210)与第一锥齿轮(209)均啮合连接辅助锥齿轮(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散热机构(3)包括电机架(301)、第二驱动电机(302)、转动盘(303)、滑动座(304)、滑动柱(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殿生万云霞张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