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054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下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包括同轴电缆以及两组转换组件,其中,每组转换组件均包括防水保护壳和安装于防水保护壳内的转换天线,转换天线可将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相互转换;同轴电缆的两端分别插接两组防水保护壳,并分别电性连接两组转换天线,且同轴电缆可传输弱电信号。本传输装置在两组或多组独立的智能终端设备之间,采用信号搭桥的方式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和转换,通过两组转换天线进行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并通过同轴电缆进行弱电信号的水下传输,可以实现水下无线信号的远距离传输的目的。转换组件也无需通过接口有线连接智能终端设备,防水性能较好,通用性较高。性较高。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下休闲运动、体育竞技以及科考普及等水下活动的不断增加,并随着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在生活以及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考虑采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水下通讯(如图片或视频等信息信号的传递)。相关技术中,其中的一种水下信息通讯方式为声呐通讯(低频振动波或超声波等),此种通讯方式存在着高功耗、高成本以及信息传输速率低等问题和缺点。还有一种水下信息通讯方式为线缆有线传输,此种通信方式的线缆通过接口与智能终端设备有线连接,在水下环境中,智能终端设备与线缆连接处的防水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又因接口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线缆有线传输的通用性较低。此外,线缆需要智能终端设备持续供电,在水下环境中,容易产生漏电风险。
[0003]而对于无线电磁波信号(如通讯基站信号、WiFi信号以及蓝牙信号等)在水下的传输,由于水是导体,且对无线电磁波信号有着极强的吸收作用,因此,我们通常使用的无线电磁波在水下的有效传播距离仅有10cm左右,超出这一距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因此,在水下这样的电磁屏蔽环境里,如何进行大信息量(如图片、视频等)通讯,成为了行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需要提高的技术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其通用性高,防水性能好,并能提高无线信号在水下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r/>[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包括:两组转换组件,每组所述转换组件均包括防水保护壳和安装于所述防水保护壳内的转换天线,所述转换天线可将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相互转换;及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两端分别插接两组所述防水保护壳,并分别电性连接两组所述转换天线,所述同轴电缆可传输弱电信号。
[000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1、本传输装置在两组或多组独立的智能终端设备之间,采用信号搭桥的方式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和转换,每组转换天线均可进行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的多次双向转换,并通过同轴电缆进行弱电信号的水下传输,将同轴电缆和无线信号的特征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水下无线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0008]2、转换组件无需通过接口就可与智能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因此很容易就能做到防水要求,能够降低成本支出,同时,本传输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智能终端设备,无需考虑接口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本传输装置的通用性较高;
[0009]3、同轴电缆的两端所连接的两组转换天线,可以实现电磁波信号到弱电信号,再
到电磁波信号的多次双向转换,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0010]4、在无线信号传输的过程中,无需给同轴电缆和转换天线供电,即可实现无线信号的水下传输,从而不易发生漏电风险,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0011]5、同轴电缆具有抗干扰性强以及电信号传输衰减小等优点,能够加长弱电信号的传输距离,实现水下无线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并能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
[0012]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同轴电缆的两端均由内至外设有内导体、内绝缘层、外导体和外绝缘层,所述转换天线具有A极和B极,所述转换天线的A极和B极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外导体。
[0013]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外导体呈圆筒状并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周,所述外导体具有线状连接部,所述线状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转换天线的B极。
[0014]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转换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保护壳内,所述转换天线的A极和B极均贴合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
[0015]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基座的外表面贴近或贴合连接所述防水保护壳的内表面,所述基座由绝缘材料制成。
[0016]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防水保护壳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贴合连接所述同轴电缆的外表面和所述防水保护壳的内表面。
[0017]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或粘性密封胶。
[0018]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防水保护壳的内部具有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由防水保护壳的内表面和所述同轴电缆的端部围合而成,所述转换天线、所述内导体以及所述外导体均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0019]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密封腔体内灌封填充有防水密封胶,所述防水密封胶由绝缘材料制成。
[0020]上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所述防水保护壳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智能终端设备。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装置与智能终端设备搭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装置与智能终端设备搭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轴电缆和转换组件的连接关系图之一;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轴电缆和转换组件的连接关系图之二。
[0027]附图标号说明:100智能终端设备、200转换组件、210防水保护壳、220转换天线、221A极、222B极、230基座、300同轴电缆、310内导体、320内绝缘层、330外导体、331线状连接部、340外绝缘层、400密封件、500防水密封胶、600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包括同轴电缆300以及两组转换组件200,其中,每组转换组件200均包括防水保护壳210和安装于防水保护壳210内的转换天线220,转换天线220可将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相互转换;同轴电缆300的两端分别插接两组防水保护壳210,并分别电性连接两组转换天线220,且同轴电缆300可传输弱电信号。
[0029]本传输装置在两组或多组独立的智能终端设备100之间,采用信号搭桥的方式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和转换,每组转换天线220均可进行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的多次双向转换,并通过同轴电缆300进行弱电信号的水下传输,将同轴电缆300和无线信号的特征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水下无线信号的远距离传输。由于转换天线220可以实现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在使用本传输装置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时,无需将转换组件200与智能终端设备100有线连接,只需要将转换组件200靠近放置在智能终端设备100的附近,或者是将转换组件200机械式安装在智能终端设备100上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转换组件(200),每组所述转换组件(200)均包括防水保护壳(210)和安装于所述防水保护壳(210)内的转换天线(220),所述转换天线(220)可将电磁波信号和弱电信号相互转换;及同轴电缆(300),所述同轴电缆(300)的两端分别插接两组所述防水保护壳(210),并分别电性连接两组所述转换天线(220),所述同轴电缆(300)可传输弱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300)的两端均由内至外设有内导体(310)、内绝缘层(320)、外导体(330)和外绝缘层(340),所述转换天线(220)具有A极(221)和B极(222),所述转换天线(220)的A极(221)和B极(222)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内导体(310)和所述外导体(3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30)呈圆筒状并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层(320)的外周,所述外导体(330)具有线状连接部(331),所述线状连接部(331)电性连接所述转换天线(220)的B极(2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的无线信号的搭桥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200)还包括基座(230),所述基座(230)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保护壳(210)内,所述转换天线(220)的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颂东刘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达沃客珠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