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位池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通过连续升高的坡面和池体底部周围相连;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外侧和凹槽内侧之间设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连有通向池体外部的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圆筒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有通向池体外部的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位池养殖装置,能够有效对粪便等杂物进行过滤,不容易堵塞,保证水体干净,改善鱼类养殖环境。善鱼类养殖环境。善鱼类养殖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位池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高位池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产养殖中高位池应用广泛。为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其鱼类养殖密度很大,喂饲料量也很大,因此养殖环境的调节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高位池过滤系统对杂质过滤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堵塞,导致粪便等杂物不能直接排出水体;一旦排泄物大量分解,不利于氨氮、亚硝酸盐的控制,容易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高位池养殖装置,拟解决现有高位池养殖装置过滤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堵塞,水体易污染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4]高位池养殖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底部中心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顶部通过连续升高的坡面3和池体1底部周围相连;所述凹槽2底部设有圆筒4;所述圆筒4外侧和凹槽2内侧之间设有排污槽5;所述排污槽5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第一排污管6;所述第一排污管6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圆筒4内设有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出水管8。由上述结构可知,池体1可以采用混凝土在地面上建造成圆桶状结构,底部铺设有防水布,池体1内可以围挡水体进行鱼类养殖。池体1底部中心设有凹槽2,凹槽2顶部通过连续升高的坡面3和池体1底部周围相连,所以池体1底部沉淀的杂质,倾向于滚入位于低处的凹槽2方向。由于圆筒4的阻挡,较重、较大的沉淀杂质大部分落入到圆筒4外侧和凹槽2内侧之间的排污槽5里汇集起来,然后打开第一排污阀,较重、较大的沉淀杂质,通过第一排污管6排走;此时,绝大部分的粪便等杂质已经通过沉淀完成初步过滤。然而还存在一些分解成较小、较轻的杂质,通过过滤装置7进行过滤,因为前期已经通过沉淀进行了大部分杂质的过滤,减轻了过滤装置7的负担,而且过滤装置7只需要过滤较少的、较轻的小型杂质,不会堵塞,过滤效率高。经过过滤装置7过滤后的水体从出水管8流走。经过沉淀后的初步过滤以及过滤装置7的过滤,能够及时将大小杂质及时排走,避免粪便等杂质分解后对水体的污染。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7包括连杆9、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所述一级过滤网10盖在圆筒4顶部,且一级过滤网10下方通过连杆9连接有二级过滤网11;所述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之间设有上大下小的喇叭腔12;所述二级过滤网11和出水管8进口相连;所述喇叭腔12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第二排污管13;所述第二排污管13上设有第二排污阀。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一级过滤网10盖在圆筒4顶部,可以避免鱼苗穿过一级过滤网10逃走;水体经过一级过滤网10过滤后进入喇叭腔12,然后经过二级过滤网11过滤,双重过滤效果更好,过滤后的水体从出水管8流走。上大下小的喇叭腔12便于杂质汇集在二级过滤网11上,被二级过滤网11阻挡的杂质,可以通过打开第二排污阀,从第二排污管13排走。一级过滤网10下方通过连杆9连接有二级过滤网11,连杆9、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为
一个整体,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一级过滤网10的网孔大于二级过滤网11的网孔。由上述结构可知,一级过滤网10先过滤较大的杂质,二级过滤网11再过滤较小的杂质,双重过滤效果更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杆9顶部设有挂钩14。由上述结构可知,挂钩14方便连杆9、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整体快速安装和拆卸。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8出口连有排污池25;所述排污池25内设有竖向出管15和竖向排管16;所述竖向出管15进口和出水管8出口相连;所述竖向排管16出口连有排水管17;所述排污池25底部连有通向排污池25外部的第三排污管18;所述第三排污管18上设有第三排污阀;所述竖向出管15出口高于竖向排管16进口。由上述结构可知,经过过滤装置7过滤后的水体从出水管8进口进入,然后从出水管8出口进入竖向出管15进口,水体开始爬升,然后再涌出落到排污池25内,排污池25内的水体高度上升后,从竖向排管16进口进入竖向排管16,然后从竖向排管16出口经排水管17排走。排污池25内沉淀的杂质,通过打开第三排污阀,从第三排污管18排走。当池体1内的水体高度超过竖向出管15出口高度时,水体就会从竖向出管15出口涌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8出口连有通向排污池25外部的第四排污管19;所述第四排污管19上设有第四排污阀。由上述结构可知,通过打开第四排污阀,出水管8出口堆积的杂质可以从第四排污管19排走,避免出水管8堵塞。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池体1内设有进水管20和曝气管21;所述进水管20出口位于池体1内侧;所述曝气管21出口位于凹槽2外侧;所述进水管20出口高于曝气管21出口。由上述结构可知,进水管20不断向池体1内充入干净的水体。曝气管21不断向水体曝气,增加水体含氧量,改善鱼类生存环境。由于大量杂质堆积在凹槽2内,杂质分解耗氧,导致池体1中心含氧量低,曝气管21出口位于凹槽2外侧可以增加池体1中心含氧量。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20出口和曝气管21出口均连有锥形罩22;所述锥形罩22进口小、出口大;所述锥形罩22进口连接进水管20出口或曝气管21出口;所述锥形罩22出口设有盖板23;所述盖板23上均布有出孔24;所述出孔24出水或出气的方向和圆筒4对应的切线呈15度到45度夹角。由上述结构可知,水体或空气从锥形罩22进口进入,然后从锥形罩22出口上的盖板23均布的出孔24出来,增加了水体或空气的流出面积,便于推动水体产生一定的旋转运动,从而使池体1底部的杂质能够集中旋入凹槽2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公开了高位池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通过连续升高的坡面和池体底部周围相连;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外侧和凹槽内侧之间设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连有通向池体外部的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圆筒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有通向池体外部的出水管。本技术的高位池养殖装置,能够有效对粪便等杂物进行过滤,不容易堵塞,保证水体干净,改善鱼类养殖环境。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两个池体搭配一个排污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池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池体剖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排污池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排污池剖开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
‑
池体、2
‑
凹槽、3
‑
坡面、4
‑
圆筒、5
‑
排污槽、6
‑
第一排污管、7
‑
过滤装置、8
‑
出水管、9
‑
连杆、10
‑
一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位池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底部中心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顶部通过连续升高的坡面(3)和池体(1)底部周围相连;所述凹槽(2)底部设有圆筒(4);所述圆筒(4)外侧和凹槽(2)内侧之间设有排污槽(5);所述排污槽(5)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第一排污管(6);所述第一排污管(6)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圆筒(4)内设有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出水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池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7)包括连杆(9)、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所述一级过滤网(10)盖在圆筒(4)顶部,且一级过滤网(10)下方通过连杆(9)连接有二级过滤网(11);所述一级过滤网(10)和二级过滤网(11)之间设有上大下小的喇叭腔(12);所述二级过滤网(11)和出水管(8)进口相连;所述喇叭腔(12)连有通向池体(1)外部的第二排污管(13);所述第二排污管(13)上设有第二排污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位池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网(10)的网孔大于二级过滤网(11)的网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位池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9)顶部设有挂钩(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池养殖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燕,胡重江,蒋伟,李双,周东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