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493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包括支撑座、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线性驱动升降模组、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
,具体是指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0003]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而密度又小,机械性能好,韧性和抗蚀性能好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反应釜的生产制造。然而钛及钛合金的金相样品制备比钢更困难,其磨光和抛光效率低,过度剧烈的切割和磨光过程都会在α相中产生形变孪晶,产生形变孪晶以后,钛的微观结构分析会受干扰。因此现有的钛合金釜器打磨多采用砂轮进行操作。
[0004]由于钛合金材料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大,导热性较差,因此在钛合金釜器打磨过程中需要对磨削力和磨削热进行精准控制,磨削力过强时会产生大量磨削热,磨屑起粘附形态,容易堵塞砂轮工作面,其次粘附的磨屑产生化学作用,使磨粒丧失切削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光





力多能场耦合作用下的光至伸缩效应使打磨界面可根据钛合金釜器廓面实现任意曲度调节,有效的适应满足不同曲面的打磨跟随要求的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并将传统的打磨装置分解为多个微小的打磨单元,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对打磨单元分别进行控制,达到轻量调节磨削力的功能,实现对打磨曲面压力的精准控制,避免打磨过程中在打磨曲面的α相中产生形变孪晶,集打磨抛光、降温反制和磨屑清除三项工序于一体,在保证打磨高效精准的同时,成功解决磨屑高温粘附导致磨粒磨损和磨粒被磨屑包裹失效的问题,使磨粒始终保持高效切削能力。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包括支撑座、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线性驱动升降模组、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LED

UV光源和光源驱动控制面板,所述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固定设于支撑座顶部,所述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固定设于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顶部,所述线性驱动升降模组滑动套接设于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外侧,所述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端部与线性驱动升降模组固定相连且位于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正下方,所述光源驱动控制面板固定设于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底部,所述LED

UV光源固定设于光源驱动控制面板底部,将待打磨的钛合金釜器固定于几组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之间,线性驱动升降模组沿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线性滑动实现对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的高度
调节,使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与钛合金釜打磨面的最高点接触,事先录入钛合金釜器打磨面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光照参数,利用光源驱动控制面板控制LED

UV光源对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顶部进行照射,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内的光致形变材料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材料本身发生弯曲现象,从而使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形成与钛合金釜器廓面相配合的曲面结构,以满足不同曲面的打磨跟随要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包括升降控制定位线框和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所述升降控制定位线框为中空框型结构设置,所述线性驱动升降模组与升降控制定位线框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沿升降控制定位线框的内壁固定矩形阵列设有若干组,与常规一体式打磨组件相比,由多个微型分体组成的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在满足可曲面弯曲的同时,可通过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对每个打磨位点实现压力实现精准控制,以满足不同的打磨需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包括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和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所述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端部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固定相连,所述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固定设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顶部,所述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顶部滑动贯穿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设置,所述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顶部滑动卡接设于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底部,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内含有铁电材料,其在收到到光照时,硬度、弹性模量和内摩擦等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光机械效应。利用铁电材料的光伏效应和压电效应的耦合使其产生光致伸缩现象,通过LED

UV光源对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进行照射,控制其进行弯曲,使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沿合金釜器廓面进行排列,达到曲面打磨的效果,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驱动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线性往复运动,从而完成精准定位的弱打磨操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包括微型直流减速电机、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单向传动气流导管、冷空气导入口、驱动杆、废气排出口、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弧形导气板、电力驱动转轮、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底部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固定相连,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顶部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固定相连,所述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为下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微型直流减速电机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固定相连,所述微型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端旋转贯穿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与电力驱动转轮固定相连,所述弧形导气板与电力驱动转轮固定相连,且旋转卡接设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内,所述单向传动气流导管两端分别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和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固定相连,所述驱动杆两端分别与电力驱动转轮和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铰接,所述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滑动卡接设于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内,所述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与热压转换传动轨道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冷空气导入口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固定相连且靠近电力驱动转轮设置,所述冷空气导入口内铰接设有间歇式单向导板,所述废气排出口与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固定相连且靠近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设置,所述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滑动卡接设于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底部,微型直流减速电机带动电力驱动转轮旋转,通过驱动杆的传动作用带动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沿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往复滑动,当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向下运动时,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封闭
废气排出口,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内气压减小,间歇式单向导板打开冷空气导入口,冷空气从冷空气导入口进入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内,电力驱动转轮带动弧形导气板旋转,将冷空气通过单向传动气流导管导入热压转换传动轨道,电加热器对冷空气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对热压转换传动轨道内冷空气温度进行监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2)、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3)、线性驱动升降模组(4)、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5)、LED

UV光源(6)和光源驱动控制面板(7),所述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2)固定设于支撑座(1)顶部,所述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5)固定设于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2)顶部,所述线性驱动升降模组(4)滑动套接设于钛合金釜器定位立杆(2)外侧,所述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3)端部与线性驱动升降模组(4)固定相连且位于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5)正下方,所述光源驱动控制面板(7)固定设于光源驱动器安装固定架(5)底部,所述LED

UV光源(6)固定设于光源驱动控制面板(7)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光电驱动曲面定位组件(3)包括升降控制定位线框(8)和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9),所述升降控制定位线框(8)为中空框型结构设置,所述线性驱动升降模组(4)与升降控制定位线框(8)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9)沿升降控制定位线框(8)的内壁固定矩形阵列设有若干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形变微型弱打磨自主装体(9)包括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10)、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11)、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12)和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13),所述光致伸缩铁电陶瓷柱(11)端部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12)固定相连,所述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10)固定设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12)顶部,所述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13)顶部滑动贯穿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12)设置,所述自升降微压调节式定向弱打磨模块(13)顶部滑动卡接设于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10)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致形变钛合金釜器线性轻量调压弱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空气动力热压转化缓冲控制模块(10)包括微型直流减速电机(14)、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单向传动气流导管(16)、冷空气导入口(17)、驱动杆(38)、废气排出口(18)、热压转换传动轨道(19)、弧形导气板(20)、电力驱动转轮(21)、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22)、电加热器(23)和温度传感器(24),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19)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19)底部与角度微调节定位卡盘(12)固定相连,所述热压转换传动轨道(19)顶部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固定相连,所述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为下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微型直流减速电机(14)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固定相连,所述微型直流减速电机(14)的输出端旋转贯穿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与电力驱动转轮(21)固定相连,所述弧形导气板(20)与电力驱动转轮(21)固定相连且旋转卡接设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内,所述单向传动气流导管(16)两端分别与热压驱动缓冲控制外壳(15)和热压转换传动轨道(19)固定相连,所述驱动杆(38)两端分别与电力驱动转轮(21)和气体传动模式转换滑块(22)铰接,所述气体传动模式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鑫辉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