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及专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82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及专用工具。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挤压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包括内套筒凸台,嵌入钢筋的内套筒变形区,内套筒筒壁上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外套筒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一端设有外套筒圆锥,另一端设有法兰结构的外套筒法兰;挤压套筒轴向长度小于外套筒,一端开口的设置内锥结构;内套筒壁槽沿轴向贯通设置,将内套筒分离成相同的多瓣结构;内套筒的内壁和/或外壁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的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套筒内表面齿状结构增加了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连接强度;内套筒壁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联接强度,内套筒凸台的设置使联接更准确,避免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时的人为失误。时的人为失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及专用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杆件的连接
,涉及一种杆件连接结构、连接工具及其连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及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钢筋机械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径向冷挤压和锥套轴向挤压,锥螺纹、直螺纹、镦粗直螺纹和灌浆套筒等连接方式。现有径向冷挤压连接主要存在挤压工具笨重、挤压速度慢、接头性能不稳定等缺点,锥套轴向挤压比直套径向挤压速度快、挤压工具较轻,但存在结构件多、成本高、锁片加工工艺复杂等缺点。螺纹连接现场操作性差,接头性能受人为操作影响大,接头性能不稳定。灌浆套筒连接成本高,现场操作难度大,接头安装质量检测难度大。同时以上钢筋机械连接方式均存在性能不稳定,防松、抗疲劳能力弱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及专用工具。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强度高、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杆件连接系统及专用工具。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挤压套筒;
[0006]内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套筒中部有口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用于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的内套筒凸台,内套筒凸台两端是联接钢筋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将内套筒筒壁分隔成相同的多瓣结构的内套筒壁槽;
[0007]外套筒:外套筒具有轴向长度与内套筒相同的圆柱形筒状结构,外套筒的内、外壁均为光滑筒壁,外套筒套装于内套筒外壁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外套筒一端设有与挤压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外套筒圆锥,另一端设有法兰结构的外套筒法兰;
[0008]挤压套筒:挤压套筒具有轴向长度小于外套筒的圆柱形筒状结构,挤压套筒的内、外壁为光滑筒壁,一端开口的内壁设置与外套筒圆锥配合的内锥结构,挤压套筒内径小于外套筒外径用于通过挤压外套筒和内套筒收缩实现两端联接钢筋钢性联接。
[0009]本技术一种内套筒结构是每组内套筒壁槽沿轴向贯通设置,将内套筒分离成相同的多瓣结构。
[0010]本技术另一种内套筒结构是每组内套筒壁槽沿轴向对称设置为两个,内套筒形成一体结构、内套筒变形区形成相同的多瓣结构。
[0011]进一步本技术所述内套筒的内壁和/或外壁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的齿状结构。
[0012]优选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二组将内套筒筒壁分隔成两瓣结构的内套筒壁槽;或,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三组将内套筒筒壁分隔成三瓣结构的内套筒壁槽
[0013]本技术外套筒法兰直径大于外套筒外径。外套筒锥形面与轴向夹角β满足:0≤β≤900。外套筒锥形面轴向长度L1小于外套筒长度L的二分之一。外套筒内径大于内套筒外径。外套筒外径大于挤压套筒内径。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挤压专用工具,专用工具包括导向机构、滑动压头、固定压头和液压动力驱动油缸;所述导向机构为一滑杆装置,一端设置固定的固定压头,另一端设置由驱动油缸驱动的滑动压头,滑动压头设置驱动挤压套筒的驱动臂,固定压头设置固定外套筒法兰端的固定臂。
[0015]本技术有益性:本技术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内表面齿状结构增加了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连接强度;内套筒外表面齿状结构,在挤压作用下外套筒金属挤入其中,使内外套筒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和强度;内套筒壁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联接强度,内套筒凸台的设置使联接更准确,避免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安装工具轻便,安装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连接套筒一种联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连接套筒另一种联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内套筒一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内套筒一种结构纵截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内套筒另一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内套筒另一种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外套筒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挤压套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连接套筒联接加工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连接套筒联接专用工具示意图。
[0026]图中,1是挤压套筒,2是外套筒,3是内套筒,4是联接钢筋,5是滑动压头,6是固定压头,7是驱动油缸,8是导向机构,21是外套筒圆锥,22是外套筒变形区,23是外套筒法兰,31是内套筒变形区,32是内套筒凸台,33是内套筒壁槽;
[0027]D是内套筒内径,D1是内套筒凸台内径,D2是内套筒外径,D3是外套筒法兰直径,D4是外套筒外径,D5是外套筒内径,D6是挤压套筒内径,L是外套筒长度,L1是外套筒锥形面轴向长度,β是外套筒锥形面与轴向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结合附图。
[0030]本技术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由内套筒3、外套筒2、挤压套筒1组成。
[0031]如图3至图6所示,内套筒3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具有两端用于套入联接钢筋4的对称圆管,包括用于与联接钢筋4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31,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4的内
套筒凸台32,本技术内套筒3在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33。
[0032]如图所示,图3、图4表示的内套筒3设置轴向贯通的三组内套筒壁槽33形成分瓣式内套筒3,图5、图6表示的内套筒3设置轴向分段的三组内套筒壁槽33形成一体式内套筒3。
[0033]如图所示,图1中内套筒3内壁设置具有增大摩擦力的齿状结构,图2中内套筒3内壁为光滑内壁;内套筒3外壁可以是光滑表面,也可以是具有齿状结构的粗糙表面。
[0034]内套筒变形区31受外力挤压时,若内壁为光滑结构,则内套筒3发生塑性变形,内套筒3金属流动到联接钢筋4与横肋之间的间隙中紧固联接。若内壁为带齿结构,则在挤压力的作用下,钢筋金属流动到内套筒3齿状结构中形成咬合紧固联接。
[0035]内套筒凸台32对从两端插入内套筒3的联接钢筋4起到定位作用,控制插入内套筒3的联接钢筋4被挤压固定长度相等,保证固定联接力的均衡。
[0036]本技术在内套筒3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壁槽33,如图所示,本例两中结构的内套筒3设置三组内套筒壁槽33,内套筒壁槽33能够有效增加了内套筒3径向收缩,使内套筒3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降低压铆过程所需力,内套筒3内壁更多嵌入填充到联接钢筋4肋之间,内套筒壁槽33在周向设置不少于两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挤压套筒;内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套筒中部有口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用于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的内套筒凸台,内套筒凸台两端是联接钢筋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将内套筒筒壁分隔成相同的多瓣结构的内套筒壁槽;外套筒:外套筒具有轴向长度与内套筒相同的圆柱形筒状结构,外套筒的内、外壁均为光滑筒壁,外套筒套装于内套筒外壁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外套筒一端设有与挤压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外套筒圆锥,另一端设有法兰结构的外套筒法兰;挤压套筒:挤压套筒具有轴向长度小于外套筒的圆柱形筒状结构,挤压套筒的内、外壁为光滑筒壁,一端开口的内壁设置与外套筒圆锥配合的内锥结构,挤压套筒内径小于外套筒外径用于通过挤压外套筒和内套筒收缩实现两端联接钢筋钢性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每组内套筒壁槽沿轴向贯通设置,将内套筒分离成相同的多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轴向冷挤压机械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每组内套筒壁槽沿轴向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旺兵刘宇贾云龙邓涛范亚锋张钦潘飞燕左世斌董帅张小连李若桉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