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71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基板包括透明电极层,下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可显示区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连接透明电极层,另一端连接公共电极层,并与液晶层同层设置,支撑柱为导电支撑柱,以将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通过可显示区的导电支撑柱实现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的导电连接,而无需另外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金球实现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的导电连接,进而能够有效减少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板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板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
,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
,作为目前主流的垂直场液晶显示模式,比如,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面板和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由于其上、下基板均需进行供电,以此来驱动面板中的液晶转动,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应实现其上、下基板的导通。
[0003]现今,业内一般有两种导通上、下基板的方式,其一、采用AU in seal(密封胶埋金)工艺,即提前将AU(金)粒子与sealant(密封胶)均匀混合,然后通过涂胶工艺成盒后,导通上、下基板;其二、先经过涂胶工艺完成sealant的涂布,然后在涂布后的固定点位放置AU粒子,俗称Au dot(金打点)工艺,成盒后导通上、下基板。其中,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包括AA(Active Area,可操作)区11和非AA区12,且非AA区12进一步包括sealing(密封)区121,而AU粒子具体是形成于sealing区121,以能够对应实现显示面板10中的上、下基板的导通。
[0004]然而,以上两种工艺均作用于sealing区121,且均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从而限制了显示面板10外围的布线空间,也便无法满足GDL(驱动芯片)的设计空间,以致无法实现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芯片的布线空间,以致无法实现窄边框设计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基板包括透明电极层,下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可显示区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连接透明电极层,另一端连接公共电极层,并与液晶层同层设置,支撑柱为导电支撑柱,以将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0007]其中,支撑柱中混杂有导电粒子,以使支撑柱带有导电性。
[0008]其中,导电粒子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刺突。
[0009]其中,支撑柱中与透明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相接触的导电粒子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刺突。
[0010]其中,公共电极层连接支撑柱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刺突。
[0011]其中,透明电极层上与支撑柱相接触的区域形成有第三刺突。
[0012]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可显示区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的一端连接透明电极层,另一端连接公共电极层,并与支撑柱同层间隔设置,黑矩阵为导电黑矩阵或绝缘黑矩阵。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
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上基板;在上基板上形成透明电极层;提供下基板;在下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或公共电极层上形成支撑柱,并使支撑柱与公共电极层和透明电极层对应连接;其中,支撑柱为导电支撑柱,以将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0014]其中,在透明电极层或公共电极层上形成支撑柱,并使支撑柱与公共电极层或透明电极层对应连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提供导电粒子,将导电粒子与支撑柱材料混合均匀,以作为导电支撑柱材料;在透明电极层或公共电极层上形成支撑柱的步骤包括:通过导电支撑柱材料在透明电极层或公共电极层上形成导电支撑柱。
[0015]其中,导电粒子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刺突。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基板包括透明电极层,下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而在显示面板的可显示区还包括支撑柱,且该支撑柱为导电支撑柱,以能够通过导电支撑柱使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实现导电连接,而无需另外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金球实现透明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的导电连接,进而能够有效减少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21]图4是图2中显示面板中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2中支撑柱中的导电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2中显示面板中的公共电极层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8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9是本申请显示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2

图3,其中,图2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20包括:上基板21、下基板22以及设置于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
[0029]其中,该上基板21具体可以是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片)基板,以用作显示面板20中的彩色显示,且其原材料可以是玻璃基板;下基板22具体可以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基板,而TFT在显示面板20中起着传输和控制电信号的作用,即通过它确定施加在液晶层23上的电压的大小;而液晶层23可理解为向列相液晶层,以能够在不同的电压驱动下,控制光的透过率,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0030]进一步地,该上基板21还包括有透明电极层211,也即ITO(氧化铟锡)层,其中,氧化铟锡是一种混合物,为透明茶色薄膜或黄偏灰色块状,由90%In2O3(氧化铟)和10%SnO2(二氧化硅)混合而成,主要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抗静电镀膜、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屏蔽的透明传导镀、各种光学镀膜等。而下基板22还包括公共电极层221,以能够通过该公共电极层221对液晶层23施加电压。
[0031]显示面板20进一步包括可显示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包括透明电极层,所述下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可显示区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透明电极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层,并与所述液晶层同层设置,所述支撑柱为导电支撑柱,以将所述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中混杂有导电粒子,以使所述支撑柱带有导电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刺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中与所述透明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相接触的所述导电粒子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刺突。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为树脂球,所述树脂球的外层包裹有导电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刺突。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亮李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