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60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其包括结构底板和预制混凝土管桩,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涂覆有界面剂涂层,所述界面剂涂层靠近管桩顶端的外围设置有竖向环箍板,所述竖向环箍板的四周焊接有水平止水环板,竖向环箍板的上端焊接有管桩顶部钢盖板,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上端部、界面剂涂层、竖向环箍板、水平止水环板共同被包覆设置在结构底板内,在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结构底板上开设有槽口作为后浇筑区,所述后浇筑区内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胶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各类资源消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属于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在常规的基坑支护工程中竖向构件包括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其中立柱常采用角钢格构柱、H型钢、钢管或者钢管混凝土柱;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根据工程需要,会对立柱和立柱桩进行组合设计。对于大面积深基坑工程,竖向支撑系统采用上述组合型式,具有如下缺点:
[0003](1)环境污染大:由于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废弃的泥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0004](2)施工进度慢:相较于预制混凝土管桩而言,钻孔灌注桩的成桩速度远低于预制桩,且随着的桩径、桩长增加,功效差距越专利技术显。
[0005](3)质量控制难:钻孔灌注桩成孔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混凝土浇筑及以钢筋笼及钢立柱现场加工安装等质量关键点多,控制难度大。
[0006](4)施工工艺缺陷: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时侵入钢立柱内部多余混凝土需要人工凿除,费时费工,且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结构内部缺陷及渗漏。
[0007](5)施工工艺复杂:前期桩基施工中包含钻孔、清孔、钢筋笼及钢立柱吊装、水下混凝土浇筑,后期土方开挖及结构制作阶段包含桩头浮渣凿除、钢筋调直锚固等多道工序,进而导致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程序变得较为繁琐。
[0008](6)施工费用高:钻孔灌注桩以及钢立柱施工成本远高于预制桩,同时,为保证上部钢立柱能插入灌注桩中,灌注桩直径较大,甚至远大于桩基设计承载力需要的桩径,进一步增加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替代传统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钢立柱的支撑体系,克服了环境污染大,场地条件多、施工进度慢、质量控制难、施工工艺缺陷、施工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其包括结构底板和预制混凝土管桩,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涂覆有界面剂涂层,所述界面剂涂层靠近管桩顶端的外围设置有竖向环箍板,所述竖向环箍板的四周焊接有水平止水环板,竖向环箍板的上端焊接有管桩顶部钢盖板,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上端部、界面剂涂层、竖向环箍板、水平止水环板共同被包覆设置在结构底板内,在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结构底板上开设有槽口作为后浇筑区,所述后浇筑区内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胶环。
[00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为内中空结构,在其内中部填充
有微膨胀混凝土。
[00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后浇筑区内填充微膨胀混凝土。
[00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后浇筑区的槽口直径大于预制混凝土管桩的管径。
[001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结构底板的下方设有一层底板垫层。
[001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竖向环箍板与预制混凝土管桩之间的缝隙采用高强灌浆料浇灌密实填充。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解决了管桩在底板位置的可靠传力及防水抗渗问题,将预制混凝土管桩穿越结构底板后直接用作上部内支撑立柱,从而实现替代传统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钢立柱的支撑体系;该结构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各类资源消耗。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部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为:1

预制混凝土管桩,2

底板垫层,3

界面剂涂层,4

竖向环箍板,5

水平止水环板,6

结构底板,7

后浇筑区,8

微膨胀混凝土,9

管桩顶部钢盖板,10

膨胀止水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请参阅图1和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其包括结构底板6和预制混凝土管桩1,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1的上端涂覆有界面剂涂层3,所述界面剂涂层3靠近管桩顶端的外围设置有竖向环箍板4,所述竖向环箍板4的四周焊接有水平止水环板5,竖向环箍板4的上端焊接有管桩顶部钢盖板9,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1上端部、界面剂涂层3、竖向环箍板4、水平止水环板5共同被包覆设置在结构底板6内,在预制混凝土管桩1的上端结构底板6上开设有槽口作为后浇筑区7,所述后浇筑区内7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胶环10。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1为内中空结构,在其内中部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8,以防止地下水从管桩内部渗入底板。并且桩顶钢盖板9的设置,确保了在出现极端情况,如桩身竖向环箍板4与管桩间的界面剂及高强灌浆料无法有效防水时,或管桩内部填芯失效时,能够完全截断水流路径,使水流封闭在竖向环箍板4与管桩之间或管桩内部,使水流无法侵蚀基础底板结构。
[0025]本实施例中,设置界面剂涂层3,增强了基础底板与管桩接触面的连接能力,不仅防水效果更好,同时也增强了管桩与基础底板的整体性。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浇筑区7内填充微膨胀混凝土8;并且后浇筑区7的槽口直径大于预制混凝土管桩的管径。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底板6的下方设有一层底板垫层2,具有更好的防水抗渗效果。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环箍板4与预制混凝土管桩1之间的缝隙采用高强灌浆料浇灌密实填充,防止因竖向环箍板4与管桩接触面不紧密产生薄弱部位,引起渗流。同时桩身水平止水钢板5与竖向环箍板4焊接,进一步增长了管桩与底板间的渗流路径,提高防水抗渗效果,以及增强管桩与基础底板间的抗剪能力。
[0029]本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可通过以下施工方法来实现:
[0030]第一步: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施工预制混凝土管桩;
[0031]第二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施工底板垫层;
[0032]第三步:底板范围内的管桩桩身涂界面剂,施工竖向环箍板,并将环箍板与管桩之间的缝隙用高强灌浆料浇灌密实,然后将水平止水环板与竖向环箍板进行焊接连接;
[0033]第四步:浇筑结构底板,此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底板和预制混凝土管桩,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涂覆有界面剂涂层,所述界面剂涂层靠近管桩顶端的外围设置有竖向环箍板,所述竖向环箍板的四周焊接有水平止水环板,竖向环箍板的上端焊接有管桩顶部钢盖板,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上端部、界面剂涂层、竖向环箍板、水平止水环板共同被包覆设置在结构底板内,在预制混凝土管桩的上端结构底板上开设有槽口作为后浇筑区,所述后浇筑区内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胶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桩柱穿越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为内中空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鼎陈晓凤邵程黎德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