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55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膨胀机构,所述膨胀机构包括圆杆、抵板、滑块、内筒、蜗轮、蜗杆和旋钮,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圆杆的外侧与抵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圆杆的正端面与滑块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内筒的一侧与蜗轮的一侧相固接,所述蜗轮的外壁与蜗杆的后端面相啮合。该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通过手动转动膨胀机构中的蜗杆,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带动内筒转动,转动的内筒带动圆杆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圆杆带动抵板对工件进行抵紧,工件从内部抵紧符合使用需求。工件从内部抵紧符合使用需求。工件从内部抵紧符合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
[0003]现有的夹具在使用时,不能对工件从内部进行固定,不符合使用需求,并且夹具无法对圆形的工件进行固定,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同时夹具的自身高度无法调节,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工件的加工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对工件从内部进行固定,不符合使用需求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膨胀机构;
[0006]所述膨胀机构包括圆杆、抵板、滑块、内筒、蜗轮、蜗杆和旋钮;
[0007]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圆杆的外侧与抵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圆杆的正端面与滑块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内筒的一侧与蜗轮的一侧相固接,所述蜗轮的外壁与蜗杆的后端面相啮合,所述蜗杆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蜗杆的顶部与旋钮的底部相固接。蜗杆与蜗轮有自锁功能。
[0008]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卡接机构;
[0009]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竖板、第一弹簧、滑杆、夹爪、凸轮和把手;
[0010]所述竖板的外侧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竖板的一侧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滑杆的一侧相固接,所述滑杆的外侧与外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杆的后端面与夹爪的正端面滑动卡接,所述夹爪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杆的一侧与凸轮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凸轮的正端面与把手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把手的正端面与外筒的内壁转相连。第一弹簧帮助滑杆复位。
[0011]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底部相邻有弯板。
[0012]优选的,所述弯板的内壁设有升降机构;
[0013]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板、转杆、转盘、旋手、竖杆、套板和第二弹簧;
[0014]所述滑板的外壁与弯板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板的内壁与转杆外壁转动相连,所述转杆的正端面与转盘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转盘的正端面与弯板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转盘的正端面与旋手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转盘的外壁竖杆的底部相卡接,所述竖杆的外壁与弯板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竖杆的外壁与套板的内壁相固接,所述套板的顶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弯板的内壁相固接。第二弹簧帮助竖杆回到
原来的位置。
[0015]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后端面与外筒的正端面相固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通过手动转动膨胀机构中的蜗杆,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带动内筒转动,转动的内筒带动圆杆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圆杆带动抵板对工件进行抵紧,工件从内部抵紧符合使用需求;
[0017]通过手动转动卡接机构中的把手,转动的把手带动凸轮转动,转动的凸轮带动滑杆移动,移动的滑杆带动夹爪移动,移动的夹爪对圆形的工件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泛;
[0018]通过手动转动升降机构中的旋手,转动的旋手带动转盘转动,转动的转盘带动转杆移动,移动的转杆带动滑板移动,滑板移动后竖杆对转盘进行固定,滑板带动外筒移动,工件的夹持高度方便调节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圆杆、抵板和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内筒、蜗轮和蜗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竖板、第一弹簧和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中滑板、转杆和转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筒,2、膨胀机构,201、圆杆,202、抵板,203、滑块,204、内筒,205、蜗轮,206、蜗杆,207、旋钮,3、卡接机构,301、竖板,302、第一弹簧,303、滑杆,304、夹爪,305、凸轮,306、把手,4、弯板,5、升降机构,501、滑板,502、转杆,503、转盘,504、旋手,505、竖杆,506、套板,50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包括外筒1,外筒1的内部设有膨胀机构2,膨胀机构2包括圆杆201、抵板202、滑块203、内筒204、蜗轮205、蜗杆206和旋钮207,圆杆201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卡接,外筒1对圆杆201限位,圆杆201的外侧与抵板202的内侧相固接,圆杆201带动抵板202移动,圆杆201的正端面与滑块203的后端面相固接,滑块203带动圆杆201移动,圆杆201的外壁与内筒204的内壁滑动卡接,内筒204推动圆杆201移动,内筒204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内筒204的一侧与蜗轮205的一侧相固接,蜗轮205带动内筒204转动,蜗轮205的外壁与蜗杆206的后端面相啮合,蜗杆206带动蜗轮205转动,蜗杆206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蜗杆206的顶部与旋钮207的底部相固接,旋钮207带动蜗杆206转动。
[0027]外筒1的内壁设有卡接机构3,卡接机构3包括竖板301、第一弹簧302、滑杆303、夹爪304、凸轮305和把手306,竖板301的外侧与外筒1的内壁相固接,竖板301的一侧与第一弹
簧302的一端相固接,第一弹簧302的一端与滑杆303的一侧相固接,第一弹簧302帮助滑杆303复位,滑杆303的外侧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卡接,滑杆303的后端面与夹爪304的正端面滑动卡接,滑杆303带动夹爪304移动,夹爪304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卡接,滑杆303的一侧与凸轮305的外壁相贴合,凸轮305推动滑杆303移动,凸轮305的正端面与把手306的后端面相固接,把手306带动凸轮305转动,把手306的正端面与外筒1的内壁转相连。
[0028]外筒1的底部相邻有弯板4。
[0029]弯板4的内壁设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包括滑板501、转杆502、转盘503、旋手504、竖杆505、套板506和第二弹簧507,滑板501的外壁与弯板4的内壁滑动卡接,滑板501的内壁与转杆502外壁转动相连,转杆502带动滑板501移动,转杆502的正端面与转盘503的后端面相固接,转盘503带动转杆502移动,转盘503的正端面与弯板4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部设有膨胀机构(2);所述膨胀机构(2)包括圆杆(201)、抵板(202)、滑块(203)、内筒(204)、蜗轮(205)、蜗杆(206)和旋钮(207);所述圆杆(201)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圆杆(201)的外侧与抵板(202)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圆杆(201)的正端面与滑块(203)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圆杆(201)的外壁与内筒(204)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内筒(204)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内筒(204)的一侧与蜗轮(205)的一侧相固接,所述蜗轮(205)的外壁与蜗杆(206)的后端面相啮合,所述蜗杆(206)的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蜗杆(206)的顶部与旋钮(207)的底部相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壁设有卡接机构(3);所述卡接机构(3)包括竖板(301)、第一弹簧(302)、滑杆(303)、夹爪(304)、凸轮(305)和把手(306);所述竖板(301)的外侧与外筒(1)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竖板(301)的一侧与第一弹簧(302)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一弹簧(302)的一端与滑杆(303)的一侧相固接,所述滑杆(303)的外侧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杆(303)的后端面与夹爪(304)的正端面滑动卡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纳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