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顶盖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顶盖贴靠设置,且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顶盖下方;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外板和内板均固设于车架上,内板一端延伸至所述顶盖下方,外板和内板之间合围形成有通腔;第二连接部部分设置于通腔中。该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顶盖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第二连接部对顶盖和第一连接部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外板和内板合围形成的通腔中,且第二连接部与顶盖接触,达到了密封的作用,解决了因生产制造造成误差,导致接缝不均的问题,保证了房车车身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了漏风和漏水。风和漏水。风和漏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身指的是车辆用来载人装货的部分,也指车辆整体,如板车、摩托车、汽车等,都有自己不同的车身。有的车辆的车身既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又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包括车窗、车门、驾驶舱、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等。车身的造型有厢型、鱼型、船型、流线型及楔型等几种,结构形式分单厢、两厢和三厢等类型。车身造型结构是车辆的形体语言,其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房车车身属于车身的一种。
[0003]现如今房车车身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生产制造会产生误差,导致接缝不均,会造成房车车身密封效果不好,导致漏水和漏风的现象,所以需要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来对房车车身进行密封处理。
[0004]在授权公告号CN 207028974 U中记载了一种厢式汽车车厢板结构,连接部方便,且防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生产制造会产生误差,导致接缝不均,车身密封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顶盖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顶盖贴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顶盖下方;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均固设于车架上,所述内板一端延伸至所述顶盖下方,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合围形成有通腔;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设置于所述通腔中,且分别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的相对面相连以密封所述通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通腔并与所述顶盖相抵触,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
[0007]优选的,还包括自攻钉,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出所述通腔的一端、所述顶盖和所述内板之间通过所述自攻钉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架和翻边凸起,所述翻边凸起固设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通腔中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密封连接,且一侧与所述顶盖的端部接触,所述翻边凸起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内板的向对面之间,所述自攻钉固设于所述内板、所述翻边凸起和所述顶盖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胶条,所述胶条插接于所述外板、所述连接架和所述顶盖之间,供于密封。
[0010]优选的,所述胶条包括胶条翻边和胶条插杆,所述胶条插杆固设于所述胶条翻边上,且所述胶条插杆插接于所述外板、所述连接架和所述顶盖向之间,所述胶条翻边与所述
外板和所述顶盖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胶条翻边设置为弧形,所述胶条插杆固设于所述弧形内侧的中心处,且所述胶条翻边两端的倾斜部分别与所述外板和所述顶盖抵接。
[0012]优选的,所述胶条还包括胶条倒齿,所述胶条倒齿固设于所述胶条插杆远离所述胶条翻边的一端,所述胶条倒齿与所述连接架和所述顶盖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胶条倒齿相适配的倒齿槽,所述倒齿槽开设于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顶盖的相对面上。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通过胶粘接。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顶盖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第二连接部对顶盖和第一连接部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外板和内板合围形成的通腔中,且第二连接部与顶盖接触,达到了密封的作用,解决了因生产制造造成误差,导致接缝不均的问题,保证了房车车身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了漏风和漏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结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结构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结构第二连接部的正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结构胶条的正视图。
[0023]附图标记:100、第一连接部;110、外板;120、内板;200、顶盖;300、第二连接部;310、连接架;320、翻边凸起;330、胶条;331、胶条翻边;332、胶条插杆;333、胶条倒齿;340、倒齿槽;350、空腔;400、自攻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
‑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部100、顶盖200和第二连接部300;第一连接部100连接于车架上,第二连接部30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00和顶盖200之间。
[0026]第一连接部100和顶盖200贴靠设置,且第一连接部100至少部分延伸至顶盖200下方;第一连接部100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板110和内板120,外板110和内板120均固设于车架上,内板120一端延伸至顶盖200下方,外板110和内板120之间合围形成有通腔;外板110和内板120对于车架和顶盖200而言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且内板120端部位于顶盖200下方,方便内板120与顶盖200连接,通腔便于连接部件的放入。
[0027]第二连接部300部分设置于通腔中,且分别与外板110和内板120的相对面相连以
密封通腔,第二连接部300的一端延伸出通腔并与顶盖200相抵触,以供第一连接部100与顶盖200密封连接,达到防水效果。通腔便于第二连接部300放置,第二连接部300对外板110和内板120与顶盖200之间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0028]具体而言,还包括自攻钉400,第二连接部300延伸出通腔的一端、顶盖200和内板120之间通过自攻钉400固定连接。通过自攻钉400的设置对内板120和顶盖200之间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将第一连接部100与顶盖200固定。
[0029]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300包括连接架310和翻边凸起320,连接架310上固定安装有翻边凸起320,连接架310设置于通腔中与外板110和内板120密封连接,且一侧与顶盖200的端部接触,翻边凸起320位于顶盖200和内板120的向对面之间,自攻钉400固设于内板120、翻边凸起320和顶盖200上。连接架310对第一连接部100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且内板120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部100与顶盖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密封性,翻边凸起320的设置提高了顶盖200和内板120之间的密封性。
[0030]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300还包括胶条330,胶条330具有弹性,胶条330插接于外板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顶盖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顶盖贴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顶盖下方;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均固设于车架上,所述内板一端延伸至所述顶盖下方,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合围形成有通腔;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设置于所述通腔中,且分别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的相对面相连以密封所述通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通腔并与所述顶盖相抵触,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攻钉,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出所述通腔的一端、所述顶盖和所述内板之间通过所述自攻钉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架和翻边凸起,所述翻边凸起固设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通腔中与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密封连接,且一侧与所述顶盖的端部接触,所述翻边凸起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内板的向对面之间,所述自攻钉固设于所述内板、所述翻边凸起和所述顶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车车身接缝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冬,陶欢,刘威,王毅,鲁壮,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萨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