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46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了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包括步骤有:S1、棕榈油升温;S2、添加碱催化剂;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S4、换热降温到脱色系统;所述的S1、棕榈油升温具体包括控制棕榈油进油温度50℃,经过加热器升温到80℃;所述的S2、添加碱催化剂具体包括按比例0.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棕榈油处理相关工艺中,污水排放,设备投资大,而且甲醇钠与空气接触容易起火,与水反应时比较剧烈,存在安全隐患。
[0003]而且常规工艺原料油先升温到120℃干燥去除水分,然后降温到80℃添加催化剂反应,这个先升温后降温的过程有大量的热量损失,不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包括步骤有:S1、棕榈油升温;S2、添加碱催化剂;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S4、换热降温到脱色系统;所述的S1、棕榈油升温具体包括控制棕榈油进油温度50℃,经过加热器升温到80℃;所述的S2、添加碱催化剂具体包括按比例0.05%

0.2%添加碱做为催化剂;所述的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包括与反应釜抽出油换热以及脱臭油的换热,升温到190℃;所述的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反应釜真空要求气压小于或等于5mbar,反应时间45

60分钟,然后经过换热后降温到105℃。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工艺反应结束后通过脱色过滤,不用水洗,不产生废水,采用的氢氧化钠不易燃,易存放,工艺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申请整体工艺流程的系统图。
[0007]图2

5是本申请整体工艺流程的系统图中的组成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09]本申请在具体实施中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包括步骤有:S1、棕榈油升温;S2、添加碱催化剂;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S4、换热降温到脱色系统;所述的S1、棕榈油升温具体包括控制棕榈油进油温度50℃,经过加热器升温到80℃;所述的S2、添加碱催化剂具体包括按比例0.05%

0.2%添加碱做为催化剂;所述的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包括与反应釜抽出油换热以及脱臭油的换热,升温到190℃;所述的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反应釜真空要求气压小于或等于5mbar,反应时间45

60分钟,然后经过换热后降温到105℃。
[0010]在本申请中棕榈油在加入碱后在真空5mbar,温度190℃左右的条件下,在反应釜中会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原理: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同种油脂的甘三酯分子之间或分子内的酰基再分配,可使甘三酯混合物内部脂肪酸按概率随机分布,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总
脂肪酸组成未发生变化。通过随机酯交换后,油脂的组成、性质及 使用性能均发生变化。
[0011]反应机理缩写如下:SSS

(SUS
⇋ꢀ
SSU)
⇋ꢀ
( SUU
ꢀ⇋
USU )

UUU式中,S和 U 分别 表 示 饱 和 酸 和 不 饱 和 酸。
[0012]在具体实施中,本申请的工艺流程中如图1

5所示的,原料油先到达加热器,添加碱然后到达节能换热器,节能换热器再次到达加热器,然后到达反应釜,之后再冷却。本工艺反应结束后通过脱色过滤,不用水洗,不产生废水,采用的氢氧化钠不易燃,易存放,工艺操作简单。
[001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棕榈油高温碱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有:S1、棕榈油升温;S2、添加碱催化剂;S3、换热升温后反应釜反应;S4、换热降温到脱色系统;所述的S1、棕榈油升温具体包括控制棕榈油进油温度50℃,经过加热器升温到80℃;所述的S2、添加碱催化剂具体包括按比例0.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郭立李普选张德钢王舒平杨啸宇董玉龙孙婧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远洋油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