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4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包括芯片转接板和样品池模块,所述样品池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芯片转接板中心处,样品池模块内密封设有一个样品池,芯片转接板中设有通往样品池的进出管路结构,通过该进出管路结构能够从样品池一侧向池中泵送含有藻类的水样,从样品池另一侧排出水样,泵送过程中,含有藻类的水样能够充满整个样品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于水样中的藻类进行扫描采样,以便细分统计水样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计水样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计水样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水质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且我国湖泊环境非常脆弱,湖泊的营养物质来源广,背景浓度高,加速了富营养化进程,一部分湖泊污染严重,并不时爆发水华现象,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0003]浮游藻类中叶绿素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是合理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以及科学预测它的发展基础,因此因此目前水质检测大都使用的方法是荧光检测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检测限低,在藻类生长初期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其只能做定性检测,不能更加细分的检测,对于藻类的细分需要进行扫描成像,通过AI分析进行分类、计数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和技术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能够精确检测出水样中藻类的数量和类型。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包括芯片转接板和样品池模块,所述样品池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芯片转接板中心处,样品池模块内密封设有一个样品池,芯片转接板中设有通往样品池的进出管路结构,通过该进出管路结构能够从样品池一侧向池中泵送含有藻类的水样,从样品池另一侧排出水样,泵送过程中,含有藻类的水样能够充满整个样品池。本机构利用进出管路结构对样品池泵送水样,将整个样品池充满后再进行扫描能够最大程度排除水体本身的光线干扰,摄取到清晰的藻类样本。
[0006]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池模块包括样品池密封盖和样品池基座,样品池基座上设有样品池,样品池近似于椭圆形,样品池中距离最远的两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均向下贯穿样品池基座。从样品池底部给排水能够避免在给水和排水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泡,使水样流动填充的过程更为平稳。
[0007]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池密封盖盖合在样品池基座上,将样品池从上部封严,样品池密封盖、样品池基座和芯片转接板的上表面均设有一一对应的螺孔,三者通过螺丝装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芯片转接板的上表面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样品池基座与芯片转接板安装时,将进水孔与进水口对准,出水孔与出水口对准,两处对准连接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能够保证进水处和出水处的密封,防止水样外溢。
[0009]进一步的,所述芯片转接板内设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的内端口为进水口,出水流道的内端口为出水口,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的外端口分别设在芯片转接板的相对侧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流道的外端口上密封插接有进样针管,出水流道的外端口上密封插接有出样针管。进样针管和出样针管用于连接芯片转接板和外部供水装置,使水样能够顺利注入和排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池模块为矩形,芯片转接板中心处设有矩形通孔,装配时样品池模块能完全覆盖住矩形通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水体中藻类的检测和分类,其在芯片转接板上设置了能够对样品池注入水样和导出水样的进出管路结构,将密封的样品池与外部供水装置之间导通成一个回路,这样在开始给水的同时进行排水,能快速的排出样品池中的气泡,将样品池不留死角全部充满,最大程度降低水样中气泡对扫描的干扰,摄取到最优质的藻类图样;此外,在扫描工作结束后,持续的泵入清水同时排出洗液能够快速清洗样品池,清洁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 为本技术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的爆炸图结构;
[0014]图2为本技术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揭开样品池密封盖的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的装配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0017]图5为图4中A处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记为:样品池密封盖1、样品池基座2、样品池21、进水孔22、出水孔23、O型密封圈3、进样针管4、进水流道41、出样针管5、芯片转接板6、进水口61、出水口62、螺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

5所示为本技术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包括芯片转接板6和样品池模块,样品池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芯片转接板6中心处。样品池模块为矩形,芯片转接板6中心处设有矩形通孔,装配时样品池模块能完全覆盖住矩形通孔。
[0021]所述样品池模块包括样品池密封盖1和样品池基座2,样品池基座2上设有样品池21,样品池21近似于椭圆形,样品池21中距离最远的两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水孔22和一个出水孔23,进水孔22和出水孔23均向下贯穿样品池基座2。
[0022]芯片转接板6中设有通往样品池21的进出管路结构,通过该进出管路结构能够从样品池21一侧向池中泵送含有藻类的水样,从样品池21另一侧排出水样。具体的,所述芯片转接板6的上表面设有进水口61和出水口62,样品池基座2与芯片转接板6安装时,将进水孔22与进水口61对准,出水孔23与出水口62对准,两处对准连接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3,O型密封圈3能够保证进水处和出水处的密封,防止水样外溢。
[0023]在装配时,所述样品池密封盖1盖合在样品池基座2上,将样品池21从上部封严,样品池密封盖1、样品池基座2和芯片转接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一一对应的螺孔7,三者通过螺丝装配。
[0024]所述芯片转接板6内设有进水流道41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41的内端口为进水口61,出水流道的内端口为出水口62,进水流道41和出水流道的外端口分别设在芯片转接板6
的相对侧面上。所述进水流道41的外端口上密封插接有进样针管4,出水流道的外端口上密封插接有出样针管5。
[0025]本技术的组装流程:在进样针管4和出样针管5的端部粘上胶水,然后将进出样针管分别插入两侧芯片转接板6中进水流道外端口和出水流道外端口内固定;在芯片转接板6指定位置放O型密封圈3,然后将样品池21的进出水孔对准芯片转接板6的进出水口,压在O型密封圈上,用螺钉将样品池密封盖1、样品池基座2和芯片转接板6同时进行固定,拧紧时注意不可大力,以免压坏样品池;最后在进样针管4和出样针管5上套上硅胶管。
[0026]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将套在进样针管4上的硅胶管连到一个蠕动泵上,工作时蠕动泵转动,水样经过进样针管4和进水流道41从进水口61被泵送到样品池21内,蠕动泵工作一定时间,在此时段中出水流道也在缓慢的进行排水,排水流量小于进水流量,使样品池2内在一段时间过后充满水样且绝大部分气泡都被排出,然后扫描采样工作;扫描结束后,蠕动泵再工作将清水泵进样品池21中进行清洗工作,清洗完后的废液通过出样针管5流出。
[0027]以上所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转接板和样品池模块,所述样品池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芯片转接板中心处,样品池模块内密封设有一个样品池,芯片转接板中设有通往样品池的进出管路结构,通过该进出管路结构能够从样品池一侧向池中泵送含有藻类的水样,从样品池另一侧排出水样,泵送过程中,含有藻类的水样能够充满整个样品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池模块包括样品池密封盖和样品池基座,样品池基座上设有样品池,样品池近似于椭圆形,样品池中距离最远的两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均向下贯穿样品池基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藻类检测进出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池密封盖盖合在样品池基座上,将样品池从上部封严,样品池密封盖、样品池基座和芯片转接板的上表面均设有一一对应的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峰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帝麦克斯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