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09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包括机床,其一侧设有用于进行工件加工的工作台,以工作台相对机床的方向为右向;加工装置,其可活动地设于机床上,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工作台上的工件;排屑机,其设于机床的右侧,排屑机用于收集并排出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废屑;机床上设有斜板,斜板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斜板右侧的端部位于排屑机的入口的正上方,使得加工工件时的废屑可以沿斜板滑落并掉入排屑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工件加工时金属屑堆积、机床积液和切削液回流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型材加工中心在加工工件时,刀具在加工工件时废屑会向四周飞溅,飞溅的废屑会积留在机床或者其他零部件上,导致零部件的使用精度降低,由于飞溅的废屑温度较高,甚至可能造成零部件损伤,因此需要及时排屑,避免金属屑在机床上堆积,影响加工效果。此外加工时,通常还会采用水冷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冷却,水冷所形成的切削液需要及时排走,避免积液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的一些排屑结构容易造成切削液的回流,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避免切削液回流的排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旨在解决工件加工时金属屑堆积、机床积液和切削液回流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包括:机床,其一侧设有用于进行工件加工的工作台,以上述工作台相对上述机床的方向为右向;加工装置,其可活动地设于上述机床上,上述加工装置用于加工上述工作台上的工件;排屑机,其设于上述机床的右侧,上述排屑机用于收集并排出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废屑;上述机床上设有斜板,上述斜板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上述斜板右侧的端部位于上述排屑机的入口的正上方,使得加工工件时的废屑可以沿上述斜板滑落并掉入上述排屑机内。机床上设有斜板,斜板右侧的端部位于排屑机的入口的正上方,使得加工时溅射到机床上的废屑或切削液被斜板引流到排屑机的入口,避免废屑或切削液在机床上堆积,保证机床上设备的稳定运行。/>[0005]优选地,还包括外罩,上述外罩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上述机床、上述工作台和上述排屑机均位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上述外罩包括移动门,上述移动门设于上述工作台的右侧,上述移动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述第一侧壁的下端与上述第二侧壁上端连接,上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与上述第三侧壁的上端连接,上述第二侧壁由远离上述第三侧壁的一侧向靠近上述第三侧壁的一侧向下倾斜,且上述第三侧壁的下端位于上述入口的正上方,使得加工工件时的废屑可依次经过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和上述第三侧壁并掉入上述排屑机内。外罩包括移动门,移动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其中第二侧壁远离第三侧壁的一侧向靠近第三侧壁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三侧壁的下端位于上述入口的正上方,使得工作台向移动门一侧飞溅的废屑或切削液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引流到排屑机,避免废屑飞溅至加工中心外,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
[0006]优选地,还包括导向机构,上述导向机构位于上述第三侧壁的下方,上述导向机构和上述斜板分别位于上述排屑机的两侧;上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上述第一导向板和上述第二导向板均与上述外罩连接,上述第二导向板位于上述第一导向板的下方,在水平投影面上,上述第二导向板的右侧与上述第一导向板的左侧存在重叠区域,
上述第一导向板和上述第二导向板均由右至左向下倾斜,且上述第二导向板左侧的端部位于上述入口正上方。导向机构位于第三侧壁的下方,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由远离入口的一侧向靠近入口的一侧向下倾斜,第二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的下方,且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存在重叠区域,第二导向板能够承接从第一导向板上落下的废屑或切削液,第二导向板的端部位于上述入口正上方。当移动门的第三侧壁离入口较远时,通过导向机构将从第三侧壁上落下的废屑或切削液引流到入口,避免积屑和积液。设置导向机构后,工作台可以飘出机床的部分变多,即工作台在水平投影面上与机床的重叠面积更小,使得加工工件时,大部分的废屑或切削液直接掉到排屑机上,有效的减少废屑堆积在机床上的问题。
[0007]优选地,上述外罩还设有第三导向板,上述第三导向板的左侧与上述斜板连接,上述第三导向板的右侧与上述导向机构连接,上述外罩至少设有两个上述第三导向板,其中一个上述第三导向板位于上述工作台前端的外侧,另一个上述第三导向板位于上述工作台后端的外侧,上述第三导向板由远离上述工作台的一侧向靠近上述工作台的一侧向下倾斜,上述第三导向板靠近上述工作台的端部位于上述入口的正上方。在工作台前端的外侧和工作台的后端的外侧设置第三导向板,使得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向外飞溅的废屑或切削液能够被第三导向板引流到入口。避免外罩靠近工作台两端的内侧积屑和积液。
[0008]优选地,上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ɑ
≤27
°
。在保证机床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增加斜板的斜度,最大角度可以达到27
°
,大大增大了斜板的斜度,有利于从机床上排出废屑或切削液。
[0009]优选地,上述斜板的端部向下凸出形成导流部,上述导流部的左侧设有弧形的凹槽。斜板的端部向下凸出形成导流部,使得切削液沿导流部流入排屑机时,有效减少了切削液的飞溅。弧形的凹槽设置加强斜板的引流效果。
[0010]优选地,上述工作台通过若干支撑架与上述斜板固定,相邻的两个上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排放间隙。工作台通过若干支撑架飘出机床,有效的减少废屑堆积在机床上的问题。设置支撑架后,飞溅到斜板上的废屑或切削液能够由排放间隙流入排屑机,避免设置支撑架后无法正常排屑或切削液。
[0011]优选地,上述加工装置通过导轨可活动地设置在上述机床上,上述导轨的两端设有排放孔。在导轨的两端设有排放孔能够使导轨之间的切削液从排放孔流入斜板,进而流入排屑机。避免导轨积屑和积液。
[0012]优选地,上述机床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底座,上述支撑底座靠近上述机床中心的一侧设有加强块。因为工作台飘出机床,因此需要在机床底部设置支撑底座增加机床的承载能力,支撑底座靠近机床中心的一侧设有加强块,进一步加强支撑底座和机床的承载能力。
[0013]优选地,上述机床包括承重台和加强部,上述承重台位于上述加强部的上方,上述加强部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孔。机床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实心的承重台,起主要的承重作用,下层结构为加强部,加强部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孔,使得在加强承重台的承重效果的同时对整个工作台的重量进行了减轻,并且节省了原材料与制作成本。
[0014]本技术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在工作台相对的左侧设有斜板,使得向左侧飞溅的废屑或切削液能够沿斜板滑落并掉入排屑机。进一步地,工作台相对的右侧设置有带有倾斜结构的移动门和导向机构,
使得向右侧飞溅的废屑或切削液能够沿斜板滑落并掉入排屑机。此外,在工作台的前端外侧和后端外侧设有第三导向板,使得向前端外侧和后端外侧飞溅的废屑或切削液能够沿斜板滑落并掉入排屑机。斜板、移动门、导向机构和第三导向板共同使得工作台上因加工工件而产生的废屑或切削液无论向哪个方向飞溅,都能够被引流到排屑机的入口,有效地防止了废屑或切削液的堆积,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加工的精度。
[0016]2、工作台设于机床的一侧,且工作台位于排屑机的正上方,更进一步地,工作台通过若干支撑架飘出机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1),其一侧设有用于进行工件加工的工作台(2),以所述工作台(2)相对所述机床(1)的方向为右向;加工装置(3),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床(1)上,所述加工装置(3)用于加工所述工作台(2)上的工件;排屑机(4),其设于所述机床(1)的右侧,所述排屑机(4)用于收集并排出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废屑;所述机床(1)上设有斜板(11),所述斜板(11)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斜板(11)右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排屑机(4)的入口(41)的正上方,使得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废屑可以沿所述斜板(11)滑落并掉入所述排屑机(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罩(5),所述外罩(5)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机床(1)、所述工作台(2)和所述排屑机(4)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外罩(5)包括移动门(51),所述移动门(51)设于所述工作台(2)的右侧,所述移动门(51)包括第一侧壁(511)、第二侧壁(512)和第三侧壁(513),所述第一侧壁(511)竖直向下延伸,其末端由右至左向下倾斜形成所述第二侧壁(512),所述第二侧壁(512)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三侧壁(513),且所述第三侧壁(513)位于所述入口(41)的正上方,使得加工工件时产生的废屑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侧壁(511)、所述第二侧壁(512)和所述第三侧壁(513)并掉入所述排屑机(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屑结构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机构(52),所述导向机构(52)位于所述第三侧壁(513)的下方,所述导向机构(52)和所述斜板(11)分别位于所述排屑机(4)的两侧;所述导向机构(52)包括第一导向板(521)和第二导向板(522),所述第一导向板(521)和所述第二导向板(522)均与所述外罩(5)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板(522)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板(521)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板(522)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板(521)的左侧,且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第二导向板(522)的右侧与所述第一导向板(521)的左侧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导向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嘉杰沈成辉黄敏波刘国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普拉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