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93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套筒主体和手柄,套筒主体的顶部设置内镜入口,套筒主体的底部设置内镜出口,套筒主体一侧靠近内镜入口处设置手柄,套筒主体另一侧靠近内镜出口处设置刻度,其能够使得手术途中不在另外往主通道内建立冲洗通道,节省主通道内操作空间的同时可冲洗术区分泌、血液等,保持视野清晰,同时便于助手稳定整个操作通道,解决了长时间握持套筒手软导致通道移位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问题。损伤的问题。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镜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早在1806年,Philipp Bozzini就专利技术了内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1918年,Dandy应用膀胱镜观察脑室,并将内镜命名为“神经内镜”。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内镜包括硬性内镜和软镜,后者的发展经历了光导纤维内镜和电子软镜两个阶段。神经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0003]神经内镜技术,是神经外科新兴技术之一,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同,神经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及成像角度,减少脑组织的牵拉,清晰无死角地显示术区解剖结构,可发现隐蔽的病灶及责任血管,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血管及神经功能,患者术后舒适度好。神经内镜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必将推动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现有的神经内镜套筒功能单一,并不能满足现有手术复杂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能够使得手术途中不在另外往主通道内建立冲洗通道,节省主通道内操作空间的同时可冲洗术区分泌、血液等,保持视野清晰,同时便于助手稳定整个操作通道,解决了长时间握持套筒手软导致通道移位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包括:套筒主体和手柄,套筒主体的顶部设置内镜入口,套筒主体的底部设置内镜出口,套筒主体一侧靠近内镜入口处设置手柄,套筒主体另一侧靠近内镜出口处设置刻度。
[0007]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套筒主体的直径为0.8cmcm,套筒主体为中空透明的管状体,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为1mm。
[0008]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套筒主体的直径为1.2cm,套筒主体为中空透明的管状体,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为1mm。
[0009]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刻度起始于内镜出口,终止于内镜入口,刻度的单位宽度为1cm。
[0010]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柄所处平面和刻度所处平面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套筒主体连通。
[0011]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液体通道设置在内镜入口的下方,液体通道所在的平面与内镜入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cm。
[0012]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液体通道上设置有用于与输液管件
相匹配的螺纹,螺纹表面为球面螺纹,螺纹所在的管状体的外径为7mm。
[0013]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液体通道与套筒主体的管壁相互垂直,液体通道的内径为4mm。
[0014]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内镜入口和内镜出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内镜入口和内镜出口的内径完全相同,内镜入口和内镜出口的内径均为9mm。
[0015]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柄垂直设置在套筒主体上,手柄的握持处设置有一层防滑层,防滑层为医用灭菌乳胶层。
[0016]优选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柄为中空圆柱体,手柄的外径为8mm,手柄的长度为8cm。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圆柱形手柄通过热塑工艺设置在套筒主体上,由于采用了热塑工艺,因此不会对套筒主体和手柄的材料进行改变,保证了套筒主体和手柄能够保持均匀的透明度,避免了由于透明度不均匀在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对患者病灶周围的组织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套筒工作时的安全性。套筒主体的顶部设置内镜入口,套筒主体的底部设置内镜出口,套筒主体一侧靠近内镜入口处设置手柄,以上的结构设定固定了套筒的使用方式,明确了套筒的入口和出口,进一步地确定了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手术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得采用套筒进行内镜手术时的操作方式得到了标准化的确定,进一步地提升了手术时的可靠性。套筒主体另一侧靠近内镜出口处设置刻度,由于设置了刻度,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医生可以根据套筒上的刻度进一步地推断出目前进行手术的具体位置,在保证病患身体内部组织不受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增加了手术整体的可靠性。套筒主体为中空透明的管状体,由于套筒主体为中空透明的管状体,因此能够使得医生的观察视野更加清晰明朗,提升了医生做手术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提升了医生的手术的效率和可靠性。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为1mm,由于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为1mm,因此这个厚度在保证了管壁具有足够的透明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了管壁的强度,进一步地提升了套筒主体的强度,延长了套筒整体的使用寿命。刻度起始于内镜出口,终止于内镜入口,这种刻度的设计方式在保证了套筒定位的准确性的同时为内镜在套筒内运动起到了导航定位的作用,使得内镜能够通过套筒上的刻度对其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了手术时内镜位置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刻度的单位宽度为1cm,由于刻度的单位为1cm,因此当内镜沿着刻度进行移动的时候能够有准确的移动距离,使得移动距离得到量化,进一步地将手术过程标准化,在简化了手术步骤的同时提升了手术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提升了手术整体的安全性。手柄所处平面和刻度所处平面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液体通道与套筒主体连通,由于采用了液体通道,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可以通过液体通道外接输液管,通过输液管内部的液体对套筒内部进行清洗,使得手术途中不在另外往主通道内建立冲洗通道,节省主通道内操作空间的同时可冲洗术区分泌、血液,同时使得手术时套筒上的视野一直清晰,保证了手术的准确性。液体通道设置在内镜入口的下方,液体通道所在的平面与内镜入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cm,这种结构进一步地使得液体通道与内镜入口离得足够近,在被手柄干涉视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靠近内镜入口,使得液体通道对管内冲洗的面积足够大,进一步地扩大冲洗面积,保证冲洗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冲洗的效率,使得手术变得更安全。液体通道上设置有用于与输液管件相匹配的螺纹,由于使用了螺纹与输液管
件相连,在保证输液管件连接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输液管的稳固性,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螺纹表面为球面螺纹,螺纹所在的管状体的外径为7mm,由于螺纹表面为球面螺纹,因此球面螺纹不会对病灶周围的人体组织进行二次破坏,在保证输液管稳固连接的同时增加了手术时的安全性。液体通道与套筒主体的管壁相互垂直,由于液体通道与套筒主体的管壁相互垂直,因此这种设计最大化地避免了液体通道与管壁之间的相互干涉,在保证液体通道内冲洗的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液体通道输送液体的效率。液体通道的内径为4mm,由于液体通道的内径为4mm,因此液体通道能够匹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输液管,在保证输液管稳固的同时扩大了液体通道的兼容性,进一步地提高了套筒的适用范围。内镜入口和内镜出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内镜入口和内镜出口的内径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主体和手柄,所述套筒主体的顶部设置内镜入口,所述套筒主体的底部设置内镜出口,所述套筒主体一侧靠近内镜入口处设置手柄,所述套筒主体另一侧靠近内镜出口处设置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主体的直径为0.8cm

1.2cm,所述套筒主体为中空透明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管壁厚度为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起始于内镜出口,终止于内镜入口,所述刻度的单位宽度为1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所处平面和所述刻度所处平面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套筒主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复合式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设置在所述内镜入口的下方,所述液体通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内镜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李军林鞠立峰岐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