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床板的上端滑动设有冂型熏蒸架,冂型熏蒸架与床板之间设有第一滑动控制组件,冂型熏蒸架的上端内壁设有熏蒸按摩组件,熏蒸按摩组件与冂型熏蒸架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控制组件;床板下端的熏蒸药箱内设有加热板、药物放置框和冲洗部件,药物放置框通过升降组件连接在第一腔室的顶壁上,第二腔室的下端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源连接,该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四通管,四通管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连通第一腔室、冲洗部件以及熏蒸按摩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内科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实用性强;加药或取药方便;方便清洗、避免不同药物混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不断重视,中西医结合即盖含西医的优点也结合了中医的优点,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0003]在中西医结合内科患者有胃、脾、肝、肾脏、心脏等多数因身体每部虚寒湿气过重,单纯的使用药物或者是输液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并且,这种大量使用药物的现象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潜在的影响。在中西医治疗过程中,也常常使用熏蒸、按摩等对身体进行治疗以去除患者病灶,但是往往存在使用不便、效果不理想之处。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包括:
[0007]床板和支撑腿;
[0008]所述床板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有冂型熏蒸架,所述冂型熏蒸架与所述床板之间设有第一滑动控制组件,所述冂型熏蒸架的上端内壁设有沿所述床板宽度方向滑动的熏蒸按摩组件,所述熏蒸按摩组件与所述冂型熏蒸架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控制组件;
[0009]所述床板的下端设有熏蒸药箱,所述熏蒸药箱的内部通过竖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有加热板、药物放置框和冲洗部件,所述药物放置框通过升降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的顶壁上,所述加热板和冲洗部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和顶壁上,所述熏蒸药箱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上设有门板,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液管;
[0010]所述第二腔室的下端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源连接,该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连通第一腔室、冲洗部件以及熏蒸按摩组件,
[0011]所述熏蒸按摩组件正下方的所述床板和所述熏蒸药箱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密封塞。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床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冂型熏蒸架的两侧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床板上;
[0014]所述第一滑动控制组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侧壁的定位螺栓,所述第一滑
块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栓匹配的螺纹通孔,所述床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让位长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冂型熏蒸架的横板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熏蒸按摩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横板的下端;
[0016]所述第二滑动控制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滑槽上端且与其相连通的空腔、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两侧的丝杆、螺纹套接在所述丝杆外壁的螺母以及与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输出轴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螺母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熏蒸按摩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下端的活塞筒、密闭且滑动设在所述活塞筒内的活塞杆、设在所述活塞杆下端的水平安装板,所述活塞筒的一侧的所述水平安装板上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8]所述水平安装板下端设有囊袋,所述囊袋内的所述水平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通过输出轴连接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一侧设有按摩球,所述囊袋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熏蒸孔;
[0019]所述活塞杆为中空杆,其上下表面均设有开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四通管依次通过第一螺纹伸缩软管、L型管、第二螺纹伸缩软管以及弯管与所述活塞筒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伸缩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所述弯管设在所述第二滑块内。
[0021]进一步地,所述囊袋的下端边缘设有一硅胶挡圈。
[0022]进一步地,所述熏蒸药箱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腔室;
[0023]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药物放置框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端的钢绳、设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转轴、穿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收卷筒和从动锥齿轮、设在所述第三腔室底部的第三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
[0024]所述熏蒸药箱的顶壁上设有供所述钢绳穿出的孔,所述第三腔室的顶壁上设有限位滑轮。
[002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为冂型,其两侧内壁设有挂耳,所述药物放置框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挂耳匹配的挂钩。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冲洗部件为一与所述熏蒸药箱内部形状匹配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设在所述熏蒸药箱的顶部,所述冲洗管的外壁均匀设有若干冲洗孔,所述冲洗孔内壁设有瓣膜单向阀。
[0027]进一步地,所述门板和所述密封塞上均设有软质拉手。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专利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通过将冂型熏蒸架滑动设在床板上,将熏蒸按摩组件滑动设在冂型熏蒸架上,使熏蒸按摩组件在床板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可调节,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0030]2、本专利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通过在床板下端设置熏蒸药箱,并将药物放置框通过升降组件连接在熏蒸药箱的顶壁上,并在熏蒸药箱的侧壁上设置加药口,可以通过加药口向药物放置框内加药或取下药物残渣,方便医护人员或家属取药和加药;进一步地,将药物放置框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上,可通过取出药物放置框实现加药
或取药,操作方便。
[0031]3、本专利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通过在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四通,将四通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熏蒸药箱、熏蒸按摩组件以及冲洗部件,既可以实现向熏蒸药箱内加水、将药物蒸汽导入熏蒸按摩组件内的作用,又可以实现冲洗熏蒸药箱和冲洗熏蒸按摩组件的作用,使本装置使用方便的同时,又方便清洗、避免不同药物混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了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32]4、本专利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通过设置熏蒸按摩组件,既能对患者身体各部位进行熏蒸,又能对患者进行按摩,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本装置的治疗效果。
[0033]5、本专利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通过设置囊袋,在囊袋下表面设置熏蒸孔,又在囊袋的下表面边缘设置硅胶挡圈,使熏蒸时,能针对患者所需部位或相关穴位进行熏蒸,有效避免熏蒸药气的外漏,造成熏蒸药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熏蒸药箱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床板(1)和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有冂型熏蒸架(3),所述冂型熏蒸架(3)与所述床板(1)之间设有第一滑动控制组件(4),所述冂型熏蒸架(3)的上端内壁设有沿所述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的熏蒸按摩组件(5),所述熏蒸按摩组件(5)与所述冂型熏蒸架(3)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控制组件(6);所述床板(1)的下端设有熏蒸药箱(7),所述熏蒸药箱(7)的内部通过竖板分隔为第一腔室(71)和第二腔室(72),所述第一腔室(71)的内部设有加热板(73)、药物放置框(74)和冲洗部件(75),所述药物放置框(74)通过升降组件(8)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71)的顶壁上,所述加热板(73)和冲洗部件(75)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腔室(71)的底壁和顶壁上,所述熏蒸药箱(7)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加药口(76),所述加药口(76)上设有门板(77),所述第一腔室(71)的侧壁上设有排液管(78);所述第二腔室(72)的下端设有抽水泵(9),所述抽水泵(9)的进水端与水源连接,该抽水泵(9)的出水端连接四通管(91),所述四通管(91)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连通第一腔室(71)、冲洗部件(75)以及熏蒸按摩组件(5),所述熏蒸按摩组件(5)正下方的所述床板(1)和所述熏蒸药箱(7)上均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上设有密封塞(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冂型熏蒸架(3)的两侧通过第一滑块(14)滑动连接在所述床板(1)上;所述第一滑动控制组件(4)为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14)侧壁的定位螺栓(41),所述第一滑块(14)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栓(41)匹配的螺纹通孔(141),所述床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3)连通的让位长槽(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冂型熏蒸架(3)的横板(31)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32),所述熏蒸按摩组件(5)的上端通过第二滑块(33)滑动连接在所述横板(31)的下端;所述第二滑动控制组件(6)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滑槽(32)上端且与其相连通的空腔(34)、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34)两侧的丝杆(61)、螺纹套接在所述丝杆(61)外壁的螺母(62)以及与所述丝杆(61)一端通过输出轴连接的第一电机(63),所述螺母(6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3)的上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用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按摩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菁菁,宋灿许,王昱,杨文娟,王娟,杨兰,
申请(专利权)人:马菁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