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86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包括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配泥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均与所述配泥井连通,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内均设有一个浓缩刮泥机,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均设有与污泥接收池连通的出泥管,所述配泥井设有与二沉池连通的第一污泥进管、与高效澄清池连通的第二污泥进管、与除磷池连通的第三污泥进管,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侧壁设有收集第一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一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侧壁设有收集第二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二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一上清液收水槽和第二上清液收水槽均通过污水管与除磷池的进水口连通。口连通。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领域,会使用到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与其它污水处理设备如何连接,如何设计污泥浓缩池的结构,以及如何去除污泥浓缩池上清液中的磷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污泥浓缩池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包括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配泥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均与所述配泥井连通,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内均设有一个浓缩刮泥机,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均设有与污泥接收池连通的出泥管,所述配泥井设有与二沉池连通的第一污泥进管、与高效澄清池连通的第二污泥进管、与除磷池连通的第三污泥进管,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一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一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二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二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一上清液收水槽和第二上清液收水槽均通过污水管与除磷池的进水口连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均与离子除臭装置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泥斗。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均通过第四污泥进管与所述配泥井的底部连通。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内径为15m~25m。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均设有除渣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均通过排渣管与对应的除渣井连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上清液出水井,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上清液出水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外侧均设有污水检查井,所述第一上清液出水井和第二上清液出水井均通过上清液排放管与对应的污水检查井连通,所述污水检查井与对应的除渣井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污水管与除磷池连通的一端设有添加PAC混凝剂的加药支管。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浓缩池的结构,污泥浓缩池对其它污水处理设备产生的污
泥进行处理,提高污泥含固率,为后续污泥脱水工艺做准备;污泥浓缩池与除磷池连通,可将污泥浓缩池上清液中释放的磷通过化学沉淀去除,避免再返回到污水处理构筑物中;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均与离子除臭装置连通,离子除臭装置对臭气源进行密封并有效处理后外排;除渣井可去除污泥浓缩池内的浮渣,污水检查井将污泥浓缩池上清液送入厂区污水泵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浓缩池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浓缩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一;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浓缩池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二;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浓缩池除臭管道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包括第一污泥浓缩池1、第二污泥浓缩池2、配泥井3,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均与所述配泥井3连通,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内均设有一个浓缩刮泥机4,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2均设有与污泥接收池连通的出泥管14,所述污泥接收池内的污泥继续进行后续的脱水工艺,所述配泥井3设有与二沉池连通的第一污泥进管10、与高效澄清池连通的第二污泥进管12、与除磷池8连通的第三污泥进管13,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一污泥浓缩池1上层污水的第一上清液收水槽18,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二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二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一上清液收水槽18和第二上清液收水槽均通过污水管7与除磷池8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污泥进管10与二沉池剩余污泥管连通,第二污泥进管12与高效澄清池排泥管连通,第三污泥进管13与除磷池排泥管连通。二沉池的二级处理出水流入高效澄清池中进混凝沉淀处理。
[0022]污泥浓缩池将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高效澄清池的沉淀排泥、除磷池的化学污泥进行浓缩,降低含水率,便于污泥脱水。
[0023]所述污水管7与除磷池8连通的一端设有添加PAC混凝剂的加药支管17。
[0024]除磷池的作用是将污泥浓缩池上清液中释放的磷通过化学沉淀去除,避免再返回到污水处理构筑物中,除磷池产生的化学污泥通过污泥泵送至污泥浓缩池进行处理。除磷池中添加PAC混凝剂与污水进行反应。
[0025]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顶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顶部均与离子除臭装置9连
通。离子除臭装置9对臭气源进行密封并有效处理后外排。所述离子除臭装置9包括风管及管配件,处理量为6000m3/h。如图4,为污泥浓缩池除臭管道布置图。
[0026]如图1,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底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底部均通过第四污泥进管11与所述配泥井3的底部连通。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内径为15m~25m。
[0028]如图2,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外侧均设有除渣井15,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均通过排渣管与对应的除渣井15连通,污泥浓缩池的水面下固定有排渣斗,排渣管的一端与排渣斗连通,浮渣通过排渣斗利用水位差从排渣管流入除渣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上清液出水井5,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上清液出水井6,第一上清液出水井5用于收集第一污泥浓缩池1处理好的上清液,第二上清液出水井6用于收集第二污泥浓缩池2处理好的上清液,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1的外侧和第二污泥浓缩池2的外侧均设有污水检查井16,所述第一上清液出水井5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配泥井,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均与所述配泥井连通,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第二污泥浓缩池内均设有一个浓缩刮泥机,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均设有与污泥接收池连通的出泥管,所述配泥井设有与二沉池连通的第一污泥进管、与高效澄清池连通的第二污泥进管、与除磷池连通的第三污泥进管,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一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一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内侧壁设有收集第二污泥浓缩池上层污水的第二上清液收水槽,所述第一上清液收水槽和第二上清液收水槽均通过污水管与除磷池的进水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和第二污泥浓缩池的顶部均与离子除臭装置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泥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玲陈涛许亚强刘赛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清水入江武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