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包括外部框架、内部框架、投料器、垃圾桶及控制柜,外部框架埋于地下、其顶端与地面齐平;内部框架升降设于外部框架内,其具有上、下两层层板;投料器中空无底、其固定罩设在上层板开设的下料口上;垃圾桶放置在设于下层板上的卡槽内且位于上层板的下料口正下方;控制柜安装在外部框架顶端且位于上层板旁侧、用于控制内部框架上下升降;上层板的下料口处安装有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垃圾桶是否满箱;投料器顶部设有报警器、其投料口上设有自动关闭的翻斗;距离传感器、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垃圾桶设置在地下,并通过置于地面上方的投料器进行垃圾投放,提高了周围环境的清洁。的清洁。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多的垃圾桶存在以下缺陷:
[0003]1、造型简单枯燥、缺乏与周边环境的融入感;
[0004]2、功能单一,仅能满足垃圾收集功能,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倡导的垃圾分类政策;
[0005]3、储存容量小,造成转运频繁增加环卫成本;
[0006]4、很多垃圾桶投放口不具备自动关闭功能,垃圾暴露带来的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扰民等诸多问题。
[0007]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需求的日益提升,现有垃圾桶的功能有待优化完善,市场急需一种物景合一的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来服务于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该系统具有垃圾满箱报警、投料口自动关闭的功能,密封性能好,有效地解决了垃圾暴露带来的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扰民等诸多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包括:
[0011]外部框架,埋于地下,其顶端与地面齐平;
[0012]内部框架,升降设于所述外部框架内,其具有上、下两层层板;
[0013]投料器,中空无底,其固定罩设在所述上层板开设的下料口上;
[0014]垃圾桶,放置在设于所述下层板上的卡槽内,且位于所述上层板的下料口正下方;及
[0015]控制柜,安装在所述外部框架顶端且位于所述上层板旁侧,用于控制所述内部框架上下升降;
[0016]其中,所述上层板的下料口处安装有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垃圾桶是否满箱;所述投料器顶部设有报警器、其投料口上设有自动关闭的翻斗;所述距离传感器、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0017]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料器内部安装有气弹簧与电磁铁,所述翻斗与所述气弹簧相连接、以实现自动关闭;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用于吸合所述翻斗并锁紧。
[0018]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料器与垃圾桶各设有四个且一字排开,分别用于投放和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所述投料器外表面喷涂有对应的垃圾分类标识。
[0019]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前端为八字开口结构。
[0020]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框架通过抬升机构驱使与所述外部框架升降连接。
[0021]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包括:
[0022]液压泵;
[0023]举升油缸;及
[0024]限位开关;
[0025]其中,所述液压泵安装在所述控制柜内、其出口通过油管与所述举升油缸相连接;所述举升油缸对称安装在所述内部框架左右两侧的外部框架上、其伸缩端与所述上层板底部相连接;所述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控制柜下方的外部框架上,其与所述液压泵电性连接、用于所述内部框架的升降限位。
[0026]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框架具有四根立柱、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层板底部四角,每根所述的立柱外侧设有尼龙滑块,所述尼龙滑块与设于所述外部框架内的滑槽滑动配合。
[0027]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内侧依次连接有限位块及限位杆,所述限位块加工有十字孔,所述限位杆插入所述限位块的十字孔内。
[0028]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杆设有两套,分别连接在处于对角线上的两根立柱内侧。
[0029]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框架的内底部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位于所述控制柜下方且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其出口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将垃圾桶设置在地下,并通过置于地面上方的投料器进行垃圾投放,具有垃圾满箱报警、投料口自动关闭的功能,提高了周围环境的清洁,密封性能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垃圾暴露带来的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扰民等诸多问题;
[0032]2、设置四个垃圾桶,增加了垃圾储存容量,响应了国家倡导的垃圾分类政策,同时在四个垃圾桶全部满箱后才转运作业,减少了转运次数,降低了环卫成本;
[0033]3、通过设置的尼龙滑块,提高了内部框架上下升降时的平稳性;
[0034]4、通过设置的限位块与限位杆,可在拉出垃圾桶进行转运作业时,将整体内部框架担在外部框架上,实现内部框架的机械限位,保证在拉出垃圾桶时内部框架不下沉,提高了垃圾转运作业的安全性;
[0035]5、通过设置的潜水泵,可排出地坑的雨水或者污水,实现了本系统自动排水功能。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图1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角度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4中局部C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本技术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框架,埋于地下,其顶端与地面齐平;内部框架,升降设于所述外部框架内,其具有上、下两层层板;投料器,中空无底,其固定罩设在所述上层板开设的下料口上;垃圾桶,放置在设于所述下层板上的卡槽内,且位于所述上层板的下料口正下方;及控制柜,安装在所述外部框架顶端且位于所述上层板旁侧,用于控制所述内部框架上下升降;其中,所述上层板的下料口处安装有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垃圾桶是否满箱;所述投料器顶部设有报警器、其投料口上设有自动关闭的翻斗;所述距离传感器、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器内部安装有气弹簧与电磁铁,所述翻斗与所述气弹簧相连接、以实现自动关闭;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用于吸合所述翻斗并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器与垃圾桶各设有四个且一字排开,分别用于投放和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所述投料器外表面喷涂有对应的垃圾分类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前端为八字开口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景观地埋垃圾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安,崔德兵,李国太,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城投成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