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用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70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用软管,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软管;所述软管壁上设有加热导线及至少一根用于测量温度和/或湿度的测量导线,所述加热导线及所述测量导线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的电路板;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一卡扣,通过所述卡扣连接呼吸装置,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面部接口;所述第一接头上的卡扣为卡扣,所述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接头密封性好,易于插入或拔出呼吸装置。易于插入或拔出呼吸装置。易于插入或拔出呼吸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用软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用软管。

技术介绍

[0002]呼吸装置用于向患者提供呼吸气体,呼吸装置可包括加湿器,以调节提供给患者的气体,可在传输之前对这些气体进行加热或加湿,经由与患者接口处于流体连通的医用管来向患者传输气体。患者接口的包括口罩、鼻罩、鼻导管、气管罩、气管内导管、或口罩或鼻罩等,向患者传输相对湿度100%、37℃的气体,从而在肺部中产生高效的换气,辅助患者呼吸并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用于向患者递送气体的医用管可具有加热导线,以使被加热、加湿的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并防止在该医用管中形成冷凝物。
[0003]医用管通常为软管,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软管连接呼吸装置及患者接口的接头都必须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防止传输呼吸气体时产生泄漏。且呼吸管道连通呼吸面罩等经常需要清洗,需要反复将呼吸软管从呼吸装置上拔除,因而需要同时满足插拔容易且密封性好的特性,通常软管的接头投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于呼吸装置的接口处,软管接头的内部挤压呼吸装置接口产生较大的摩擦而固定,同时形成气道密封,但这种连接方式连接后,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将软管从呼吸装置上拔除,影响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用软管,可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与呼吸装置的连接及移除,其具体结构如下。
[0005]一种呼吸用软管,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软管;
[0006]所述软管上设有加热导线及至少一根用于测量温度和/或湿度的测量导线,所述加热导线及所述测量导线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的电路板;
[0007]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一卡扣,通过所述卡扣连接呼吸装置,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面部接口;
[0008]所述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部的横截面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卡扣长度方向的两侧为斜坡结构,使得所述卡扣可插入所述呼吸装置对应的卡槽内从而卡住固定,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施加一远离所述呼吸装置的作用力后,所述斜坡结构易于从所述卡槽内滑脱,从而使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呼吸装置分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还设置有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一软胶套,所述第一软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一骨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骨架连接所述卡扣及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卡
扣一体成型,所述卡扣及所述电连接器伸出所述第一软胶套外。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内部形成有内径大小突变的第一台阶结构,靠近软管部分的内径较小,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呼吸装置的连接端时,所述呼吸装置的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形成气路密封。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骨架及第二软胶套,所述第二软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二骨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内部形成有内径大小突变的第二台阶结构,靠近所述软管部分的内径较小,所述第二接头连接面部接口时,所述面部接口的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的内壁及第二台阶结构与所述面部接口的连接端形成气道密封。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靠近所述软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位置对称的凹面,所述凹面形状与人的手指指腹相配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包括软管本体,所述加热导线及所述测量导线螺旋缠绕与所述软管本体上,并在所述加热导线及所述测量导线上设置有一导线保护层。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第一接头通过卡扣与呼吸装置连接,卡扣卡入和脱出呼吸装置所需的力都较小,操作更为方便;第一接头与呼吸装置连接后,通过第一接头内壁及台阶结构与呼吸装置的接口形成密封,密封性更有保障;软管上设置有螺旋缠绕的加热导线及测量导线,可以精确的对管道内气体进行加热,并通过传感器获知管道内气体的状态,如温度、湿度,以进行实时的状态获取,及时加热或停止加热,以保障患者通气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第一接头剖面示意图;
[0021]图2为第一接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第一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第二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第二接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软管结构示意图。
[0026]符号说明:第一接头10、第一骨架11、第一台阶111、第一软胶套12、卡扣13、凸起结构131、电连接器14、PIN针141、连接片142、第一凹面15、第二接头20、第二骨架21、第二软胶套22、第二台阶211、第二凹面23、软管30、软管本体31、导线32、导线保护层33、传感器接收腔24、传感器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对应的图示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变形转换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如图1

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呼吸用软管包括第一接头10,第一接头10连接呼吸装置(图未示)端,呼吸装置通常包括呼吸机、麻醉机等,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骨架11及第一软胶
套12。
[0029]第一骨架11的材质为硬质塑料,开模形成第一骨架11后,可以采用注塑的形式在第一骨架11上包覆形成第一软胶套12,第一软胶套12的材质为医用软胶,成分安全且成型后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接头10与呼吸装置的连接管套接时,第一软胶套12部分包覆在连接管上,且与连接管形成压力从而形成气道密封。
[0030]第一骨架11上连接有卡扣13,本申请中,卡扣13为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一接头10的两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13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优选为至少两个,以更好的连接呼吸装置,对应的,呼吸装置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图未示)。卡扣13伸出第一软胶套12端部的表面,卡扣13远离第一软胶套12 的一端形成有凸起结构131,该凸起结构131沿卡扣13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为斜面,在第一接头10与呼吸装置连接时,卡扣13伸入呼吸装置的卡槽 (图未示),凸起结构131卡入呼吸装置的卡槽中,从而实现固定,因凸起结构131两侧为斜面,只要施加较小的推力即可轻松将卡扣13卡入呼吸装置的卡槽中,同样的,只要施加一定的拉力,即可将卡扣13从呼吸装置的卡槽中脱离。同时,第一接头10与呼吸装置的连接管连接时,第一软胶套12的部分内壁与部分连接管接触而形成压力,与传统的软管内壁通过整个包覆连接管,在整个连接管上形成压力及摩擦力,从而达到固定及气道密封的方式相比,采用卡扣13 固定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加热导线及至少一根用于测量温度和/或湿度的测量导线,所述加热导线及所述测量导线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的电路板;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一卡扣,通过所述卡扣连接一呼吸装置,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面部接口;所述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部的横截面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卡扣长度方向的两侧为斜坡结构,使得所述卡扣可插入所述呼吸装置对应的卡槽内从而卡住固定,在所述第一接头上施加一远离所述呼吸装置的作用力后,所述斜坡结构易于从所述卡槽内滑脱,从而使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呼吸装置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还设置有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一软胶套,所述第一软胶套包覆于所述第一骨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连接所述卡扣及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一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均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融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