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68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茶制作工艺,步骤包括:采摘、摊晾、揉捻、发酵以及干燥步骤,制作出的白茶相比其它传统白茶滋味更加醇厚,茶香浓郁,耐泡度较高。茶汤呈琥珀色,初泡有一股蜜糖香,回甘快,香味持久,20泡之后茶汤浅香清甜,回味悠远。在传统白茶工艺中加入轻微揉捻和轻发酵,其外形叶张略有缩褶,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因此,白茶具有越陈越醇厚的特点。白茶具有越陈越醇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白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饮品,因其独特的口味、工艺、功效而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公认为全球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白茶等,茶中含有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茶碱、咖啡碱、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酚类、酸类、醇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同时茶中还含有钙、磷、碘、锌、铁、镁、锰等多种矿物质,经常喝茶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0003]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因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具有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有良好的药效性能,能具有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
[0004]现有的白茶加工工艺一般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步骤繁琐,且茶香气较少,色泽暗淡。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茶香持久的白茶制作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白茶加工方法得到的白茶品质低、加工步骤繁琐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1)采摘:选用无量山200~300年左右树龄的古树为原料,采摘一芽二、三叶且叶张均匀鲜叶,装筐备用;
[0010](2)摊晾:将步骤(1)采摘的鲜叶采用单层铺设,自然脱水;
[0011](3)微揉捻:将脱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袋中,进行手工微揉捻,微揉捻时间为10-15min;
[0012](4)轻发酵:将揉捻叶放入温度在26-35℃,相对湿度在94-96%的室内发酵1.2-1.4h;
[0013](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干燥至茶叶含水量≤5%。
[0014]优选的,步骤(1)中采摘选择在上午12点前或下午4点之后进行采摘。
[0015]在上述时间段采摘的茶叶的品质优异,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茶叶产量。
[0016]优选的,步骤(2)摊晾具体为:将鲜叶单层铺设在竹筛上,放于通风位置,保持温度在20-23℃,静置43-45h。
[0017]摊晾选择单层摊晾,可以提高茶叶的脱水效率。
[0018]优选的,步骤(3)手工微揉捻的具体方法为:将经脱水处理后的茶叶,用手工进行揉搓至茶条紧卷,茶汁挤出,手掌挤压成条状成形。
[0019]相对于传统白茶加工工艺加入了微揉捻和轻发酵工艺,使其形叶张略有缩皱,呈卷条形,味道清香浓厚。
[0020]优选的,步骤(5)所述干燥温度为75-85℃,干燥时间为1.5-2.5h。
[002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制作工艺,在传统的白茶制作工艺上适当的采用发酵、揉捻以及烘干等加工工艺,从而也就使得最终制作出来的白茶外形呈现出半卷条的状态,色泽呈现出暗绿色,并且其中还会夹杂些许的褐色,相比其它传统白茶滋味更加醇厚,茶香浓郁,耐泡度较高。茶汤呈琥珀色,初泡有一股蜜糖香,回甘快,香味持久。20泡之后茶汤浅香清甜,回味悠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5](1)采摘:选用无量山300年左右树龄的古树为原料,在上午12点前进行采摘,采摘一芽二、三叶且叶张均匀鲜叶,装筐备用;
[0026](2)摊晾:将步骤(1)采摘的鲜叶将鲜叶单层铺设在竹筛上,放于通风位置,保持温度在20℃,静置45h;
[0027](3)微揉捻:将脱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袋中,用手工进行揉搓至茶条紧卷,茶汁挤出,手掌挤压成条状成形,时间为10min;
[0028](4)轻发酵:将揉捻叶放入温度在35℃,相对湿度在96%的室内发酵1.4h;
[0029](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干燥至茶叶含水量≤5%,干燥温度为85℃,干燥时间为1.5h。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2](1)采摘:选用无量山200年左右树龄的古树为原料,在下午4点后进行采摘,采摘一芽二、三叶且叶张均匀鲜叶,装筐备用;
[0033](2)摊晾:将步骤(1)采摘的鲜叶将鲜叶单层铺设在竹筛上,放于通风位置,保持温度在23℃,静置43h;
[0034](3)微揉捻:将脱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袋中,用手工进行揉搓至茶条紧卷,茶汁挤出,手掌挤压成条状成形,时间为15min;
[0035](4)轻发酵:将揉捻叶放入温度在26℃,相对湿度在94%的室内发酵1.2h;
[0036](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干燥至茶叶含水量≤5%,干燥温度为75℃,干燥时间为2.5h。
[0037]实施例3
[0038]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9](1)采摘:选用无量山200年左右树龄的古树为原料,在上午12点前进行采摘,采摘一芽二、三叶且叶张均匀鲜叶,装筐备用;
[0040](2)摊晾:将步骤(1)采摘的鲜叶将鲜叶单层铺设在竹筛上,放于通风位置,保持温度在21℃,静置44h;
[0041](3)微揉捻:将脱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袋中,用手工进行揉搓至茶条紧卷,茶汁挤出,手掌挤压成条状成形,时间为15min;
[0042](4)轻发酵:将揉捻叶放入温度在26℃,相对湿度在94%的室内发酵1.2h;
[0043](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干燥至茶叶含水量≤5%,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2h。
[0044]对比例1
[004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中手工微揉捻为机械揉捻35min。
[0046]对比例2
[0047]市售的经萎凋、烘焙、拣剔、复火工艺制备的白茶。
[0048]品味实验
[0049]随机选取年龄在35-50岁之间的志愿者50名,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制备的白茶的风味品质进行评价,以10分为满分,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50]表1
[0051][0052]通过表1可知,本专利技术相比其它传统白茶滋味更加醇厚,茶香浓郁,耐泡度较高。茶汤呈琥珀色,初泡有一股蜜糖香,回甘快,香味持久。加入轻微揉捻和轻发酵,使白茶具有越陈越醇厚的特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选用无量山200~300年左右树龄的古树为原料,采摘一芽二、三叶且叶张均匀鲜叶,装筐备用;(2)摊晾:将步骤(1)采摘的鲜叶采用单层铺设,自然脱水;(3)微揉捻:将脱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袋中,进行手工微揉捻,微揉捻时间为10-15min;(4)轻发酵:将揉捻叶放入温度在26-35℃,相对湿度在94-96%的室内发酵1.2-1.4h;(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干燥至茶叶含水量≤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军杨翌婷冯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杨翌婷冯星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