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63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翻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包括滚轮和横杆,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均与滚轮轴承连接,所述横杆外表面的中央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根第一连接柱,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部均固连接有翻土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板配合设置的三个翻土犁,可以使土壤可以更加细致的被翻起,同时配合设置的翻土耙钉,可以在翻土犁将土壤翻起后,利用翻土耙钉将翻起的土壤粉碎和铺设更加均匀,解决了传统的翻土装置只能将土壤翻起,存在大量结块,土壤破碎不均匀的问题。土壤破碎不均匀的问题。土壤破碎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翻土装置
,具体为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
[0003]目前马铃薯在种植前都需要将种植用的土地进行翻土处理,因此需要使用到翻土装置进行翻土,但目前一些翻土装置一般都是使用翻土犁对土地进行翻土,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翻土犁一般只能将土壤向两侧翻起,翻起后的土壤还是有大量的结块现象,无法将翻起后的土壤块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和铺设均匀,不适宜于后续对马铃薯的种植,也会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马铃薯种植用翻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具备可以使土壤翻起后,破碎和铺设更加均匀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翻土装置只能将土壤翻起,存在大量结块,土壤破碎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包括滚轮和横杆,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均与滚轮轴承连接,所述横杆外表面的中央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根第一连接柱,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部均固连接有翻土犁,所述横杆外表面靠近第一固定环左右两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横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背面的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表面靠近背面的位置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翻土耙钉。
[0006]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横杆底部左右两侧与固定板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均为不锈钢制成,通过设置的支撑杆,使固定板与横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0007]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握把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把手,两个弧形把手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通过设置的弧形把手,使工作人员更
方便使力,也使其抓握时更加舒适。
[0008]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横杆顶部和底部靠近固定架左右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设置的限位块,使固定架更加稳固。
[0009]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每根翻土耙钉的侧视图形均为弧形,所述翻土耙钉的底部与翻土犁的底部为同一水平面,通过将翻土耙钉设置为弧形,使其更好受力。
[0010]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滚轮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齿,通过设置的防滑齿,可以有效增大滚轮的摩擦力。
[0011]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其中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直径与横杆的直径相适配,通过设置的通孔,使固定架更好的与横杆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板配合设置的三个翻土犁,可以使土壤可以更加细致的被翻起,同时配合设置的翻土耙钉,可以在翻土犁将土壤翻起后,利用翻土耙钉将翻起的土壤粉碎和铺设更加均匀,同时利用设置的滚轮配合设置的推杆和握把,使工作人员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翻土装置只能将土壤翻起,存在大量结块,土壤破碎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翻土犁和翻土耙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握把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滚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固定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01、滚轮;02、横杆;03、推杆;04、握把;05、固定架;06、第一固定环;07、第二固定环;08、固定板;09、支撑杆;10、第一连接柱;11、翻土犁;12、第二连接柱;13、固定杆;14、翻土耙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的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包括滚轮01和横杆02,所述横杆02的左右两端均与滚轮01轴承连接,所述横杆02外表面的中央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06,所述第一固定环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08,所述固定板08的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根第一连接柱10,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柱10的底部均固连接有翻土犁11,所述横杆02外表面靠近第一固定环06左右两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架05,所述固定架05顶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03,所述推杆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04,所述横杆0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07,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07背面的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2,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柱12远离第二固定环07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外表面靠近背面的位置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翻土耙钉14。
[0024]横杆02底部左右两侧与固定板08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09,两根所述支撑杆09均为不锈钢制成,通过设置的支撑杆09,使固定板08与横杆0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植翻土装置,包括滚轮(01)和横杆(0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02)的左右两端均与滚轮(01)轴承连接,所述横杆(02)外表面的中央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06),所述第一固定环(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08),所述固定板(08)的底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根第一连接柱(10),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柱(10)的底部均固连接有翻土犁(11),所述横杆(02)外表面靠近第一固定环(06)左右两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架(05),所述固定架(05)顶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03),所述推杆(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把(04),所述横杆(0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07),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07)背面的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2),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柱(12)远离第二固定环(07)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外表面靠近背面的位置沿水平横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翻土耙钉(14)。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以升李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