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栖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当今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向着着领域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机器人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动作越来越迅速和安全。在生活服务领域、工业生产实践领域、军用领域、医疗服务领域等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在空中工作的机器人在陆地上会收到很大的限制,而在地面运动的机器人往往不能在空中运动,这是因为一般的机器人换了一种环境缺少相应结构来实现运动,即仅能在一种环境下的运动而不是实现复杂环境的工作。因此,如果机器人工作周围的环境是多栖环境交汇影响,而如果机器人不能适应环境进行工作状态切换,那么这些机器人往往不能满足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的需要。而多栖机器人可以在一个单独环境下工作,也可以实现从一个工作环境到另一个或者多种环境的工作条件转移,机器人活动范围将会受到很大的提高,比单一运动空间机器人更具有优势,性能更突出,效率更高。因此,研究多栖机器人具有很大的意义。
[0003]目前,国内外对多栖机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起落架、外壳、底座、轮翼机构、控制系统;支撑臂四个,每个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通过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关节处安装舵机提供运动动力;起落架包括支撑体和电机推杆,电机推杆直线运动完成支撑体的展开和复位;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底座和外壳作为机器人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控制整个机器人的运动。利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改变支撑臂的工作状态,控制电机转速,实现机器人海陆空多栖功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一共有四条,并且呈对称设计,保证整体的平衡。每条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大臂旋转角度范围为90
°
,可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小臂可旋转方向与大臂相反,旋转角度范围也为90
°
;腕部旋转角度为360
°
。大臂与底座连接处有一个双摇杆结构,启到连接和限位作用。大臂与小臂连接处采用舵机连接与驱动,控制舵机通过旋转直接控制关节运动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支撑体、起落架连杆、电机推杆和起落架安装盒。起落架安装盒通过卡扣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的预留位置,双支撑体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体的收纳位置,活动范围有90
°
,可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起落架连杆一端连接电机推杆,另一端连接起落架支撑体。电机推杆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作为起落架降下和收起的动力源,推杆伸出时,带动起落架连杆向下运动;连杆运动带动支撑体绕轴运动,实现起落架的展开;反之,起落架降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臂,侧边与摇杆AB连接固定为一体,大臂跟随双摇杆机构同步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