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60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包括:S1.获取待考核的评价课程场景;S2.基于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范围;S3.确定考核范围中所有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S4.确定考核范围中单个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S5.基于单个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和该单个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确定该单个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S6.历遍所有考核项点,确定所有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S7.存储司机根据考核范围进行实际操作的操作过程为操作记录数据;S8.根据所有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对操作记录数据,进行评价过程离线计算,确定评价结果。从而建立了统一的、可靠性高的、可量化的评价模型,使得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公正。公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
、司机驾驶操纵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迈入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时代,轨道交通领域对于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简称“司机”)这一关键岗位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司机的实际作业(简称“实作”)考核与评价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规、行业管理文件等,且在考核与评价执行过程中尽量确保标准统一、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0003]现阶段,在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对于司机的实作考核与评价方式总体采用相同的方法与手段。现有的评价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于动车组司机实作考核项点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既有的评价标准对于实作技能考核项点的颗粒度划分标准不统一,导致考核内容与评价范围模糊,即考核项点的评价模型不够统一和量化;(2)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于同一实作技能考核项点的评价维度不同,且主要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错判、漏判的可能性,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性难以保障;因此,基于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取待考核的评价课程场景;步骤S2.基于所述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范围;步骤S3.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所有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步骤S4.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步骤S5.基于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和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确定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步骤S6.重复步骤S4和步骤S5,历遍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步骤S7.存储司机根据所述考核范围进行实际操作的操作过程为操作记录数据;步骤S8.根据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数据,进行评价过程离线计算,确定评价结果。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确定所述考核范围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项目;
分解所述考核项目得到多个考核项点;其中,所述考核范围即为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集合。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确定所述静态属性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描述内容;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扣分标准;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最大扣分次数上限;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评价方式;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失效条件;历遍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描述内容、所述扣分标准、所述最大扣分次数上限、所述评价方式和所述失效条件;其中,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静态属性即为所述描述内容、所述扣分标准、所述最大扣分次数上限、所述评价方式和所述失效条件。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确定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顺序Q
S(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结果Q
R(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时间Q
T(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行为Q
M(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操作顺序Q
S(i,j)
、所述操作结果Q
R(i,j)
、所述操作时间Q
T(i,j)
和所述操作行为Q
M(i,j)
,确定指标参数C
(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指标参数,确定指标结果Q
(i,j)
;其中,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即为所述操作顺序Q
S(i,j)
、所述操作结果Q
R(i,j)
、所述操作时间Q
T(i,j)
、所述操作行为Q
M(i,j)
、所述指标参数C
(i,j)
和所述指标结果Q
(i,j)
;所述指标参数C
(i,j)
的函数表达式为:所述指标结果Q
(i,j)
的函数表达式为:当Q
(i,j)
为0时,表示该所述考核项点被触发扣分,反之不触发扣分;μ
S(i,j)
为所述操作顺序Q
S(i,j)
的系数;μ
R(i,j)
为所述操作结果Q
R(i,j)
的系数;μ
T(i,j)
为所述操作时间Q
T(i,j)
的系数;μ
M(i,j)
为所述操作行为Q
M(i,j)
的系数;i,j表示第i个考核项目中第j个考核项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中,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指标结果,确定触发扣分次数n
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失效条件,确定失效标志p
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触发扣分次数n
i,j
、所述失效标志p
i,j
、所述静态属性
和所述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确定优化操纵评价结果R
(i,j)
;其中,所述优化操纵评价结果R
(i,j)
的函数表达式为:;k表示触发扣分的序数,S
i,j
为所述扣分标准;i,j表示第i个考核项目中第j个考核项点。
[0009]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系统,包括:评价课程场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考核的评价课程场景;考核范围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范围;静态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所有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单个评价结果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和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确定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所有评价结果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历遍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司机根据所述考核范围进行实际操作的操作过程为操作记录数据;评价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数据,进行评价过程离线计算,确定评价结果。
[0010]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至少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评价课程场景

考核范围

考核项点

静态属性和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从而确定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取待考核的评价课程场景;步骤S2.基于所述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范围;步骤S3.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所有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步骤S4.确定所述考核范围中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步骤S5.基于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和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静态属性,确定该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评价结果模型;步骤S6.重复步骤S4和步骤S5,历遍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步骤S7.存储司机根据所述考核范围进行实际操作的操作过程为操作记录数据;步骤S8.根据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评价结果模型对所述操作记录数据,进行评价过程离线计算,确定评价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确定所述考核范围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评价课程场景确定考核项目;分解所述考核项目得到多个考核项点;其中,所述考核范围即为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集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确定所述静态属性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描述内容;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扣分标准;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最大扣分次数上限;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评价方式;基于所述考核项点确定失效条件;历遍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所有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描述内容、所述扣分标准、所述最大扣分次数上限、所述评价方式和所述失效条件;其中,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静态属性即为所述描述内容、所述扣分标准、所述最大扣分次数上限、所述评价方式和所述失效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优化操纵技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确定单个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顺序Q
S(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结果Q
R(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时间Q
T(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确定操作行为Q
M(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操作顺序Q
S(i,j)
、所述操作结果Q
R(i,j)
、所述操作时间Q
T(i,j)
和所述操作行为Q
M(i,j)
,确定指标参数C
(i,j)
;基于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指标参数,确定指标结果Q
(i,j)
;其中,该所述考核项点的所述优化操纵动态评价指标即为所述操作顺序Q
S(i,j)
、所述操作结果Q
R(i,j)
、所述操作时间Q
T(i,j)
、所述操作行为Q
M(i,j)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超宋红霞林静张卫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