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导柱导套配合,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铜片传输轨道,所述下模座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一侧设置有铜片传输座,所述铜片传输轨道位于下模座相对远离铜片传输座的一侧设置有铜线校正机构,铜片由铜片传输座一侧向铜线校正机构一侧运动,铜线由铜线校正机构一侧向铜片传输座一侧运动,所述上模座下压将铜线裁断挤压成U形结构后安装至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铜片上,随后将安装铜线后的铜片冲裁形成警扣半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警扣半成品生产模具,将多道工序集中至一套模具进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纽扣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纽扣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而纽扣的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为纽扣加工中的主要成本。
[0003]现有的警扣包括钮面、圆形铜片以及U形铜丝,铜片料带冲裁形成圆形铜片后需要对其进行打孔,然后将U形铜丝的两个自由端插入通孔内,对其下端进行折弯固定,最后在圆形铜片外部包覆钮面,上述步骤完成一个警扣需要多道工序,采用多台机器或模具分别加工,最后由人工通过机器手动组装,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0004]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导柱导套配合,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铜片传输轨道,所述下模座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一侧设置有铜片传输座,所述铜片传输轨道位于下模座相对远离铜片传输座的一侧设置有铜线校正机构,铜片由铜片传输座一侧向铜线校正机构一侧运动,铜线由铜线校正机构一侧向铜片传输座一侧运动,所述上模座下压将铜线裁断挤压成U形结构后安装至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铜片上,随后将安装铜线后的铜片冲裁形成警扣半成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座自铜线校正机构向铜片传输座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铜线推料机构、铜线裁切座,所述下模座水平垂直于铜片传输轨道的输送方向设置有铜线件导料架以及铜线件输送支架,所述铜线件导料架以及铜线件输送支架分别位于铜线裁切座的两侧,所述上模座下端面对应铜线裁切座位置以及铜线件导料架分别设置有铜线冲压刀具以及压线芯,所述上模座下端面接近铜片传输座一侧设置有冲孔组件,所述铜片到达铜线件导料架之前先由冲孔组件进行冲孔,铜线穿过铜线校正机构并由铜线推料机构向前逐步推送,当铜线到达铜线裁切座后,所述铜线冲压刀具随着上模座的下压与铜线裁切座配合将铜线裁切并挤压成U形的铜线件,铜线件输送支架将位于铜线裁切座上的铜线件逐个传输至铜线件导料架内,当铜线件到达铜线件导料架的出料端,压线芯下压将铜线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挤压进铜片的冲孔区域内,所述上模座底部沿铜片传输方向还设置有用于对铜线件进行二次挤压的压料块以及对铜片进行裁切的冲料导柱,所述下模座对应冲料导柱设置有出料口,冲料导柱对铜片进行冲裁使警扣半成品从出料口出料,剩余铜片废料继续向铜线校正机构方向输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校正机构包括铜线安装底座,所述铜
线安装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校直轮固定座,两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且两者之间形成供铜片穿出的通道,两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导向轮;每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相互远离一侧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排布有多个校直轮固定板,所述校直轮固定板高度小于凹槽高度,所述校直轮固定板用于固定校直轮,各所述校直轮之间呈间隔排布,各校直轮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供铜线通过的校直通道,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与校直轮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实现校直轮固定板垂直方向的位置,以此调节铜线经过校直轮的松紧程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推料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铜线推料座以及设置有铜线推料座内的防回抽组件,所述防回抽组件包括锁定座以及设置于锁定座安装孔内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一端开设有缺口且缺口的两侧壁为导向斜面,所述锁定块沿铜线的传输方向开设有贯穿的活动孔,所述缺口内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对应导向斜面的一侧开设有贯通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内设置有两个滚动体,所述滑移块接近活动孔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活动孔内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部分超出锁定座且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锁定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与滑移块之间沿轴向开设有用于供铜线穿出的穿线孔,所述铜线推料座远离远离铜线校正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铜线推料座接近铜线校正机构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上模座对应滚轮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下端部为斜面,当第一导向杆的斜面与滚轮接触时推动铜线推料座前进并带动铜线向前输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裁切座上突出设置有铜线放置板,所述铜线冲压刀具上开设有U形槽,所述铜线冲压刀具底部设置有半圆槽,所述铜线冲压刀具下压与铜线放置板配合将铜线切断并将其折弯成U形的铜线件,成型后的铜线件挂靠于铜线放置板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件输送支架包括铜线件固定座、铜线件活动座、顶杆,所述铜线件固定座远离铜片传输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后挡板,所述铜线件活动座滑动安装于铜线固定座的上端面,铜线件活动座的后端与后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及位移杆,所述位移杆贯穿后端板设置,所述顶杆设置于铜线件活动座上且与铜线放置板位置相对应,所述铜线件活动座顶部设置有活动轮,所述上模座底部对应活动轮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杆且第二导向杆下端部为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杆在上模座的驱动下与活动轮接触使铜线件活动座向远离铜线放置板一侧滑动,当上模座上升时所述铜线件活动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铜线放置板一侧滑动,并推动顶杆将位于铜线放置板上的铜线件逐个推入铜线件导料架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件导料架包括铜线件导料轨道以及铜线件挤压座,所述铜线件导料架侧壁开设有导料槽且导料槽内设置有与铜线放置板对应的铜线导向板,所述铜线件挤压座朝向铜线件导料轨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铜线件挤压座底部对应安装槽位置设置有挤压口,所述铜线件导料轨道将铜线件逐个向安装槽方向输送,最后从挤压口掉落至下方冲孔后的铜片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线件挤压座正下方设置有位于铜片传输轨道输送方向上的压料座,所述下模座相邻铜线件传输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打杆机构,所述打杆机构包括压杆、压杆固定座、压杆护套以及撬杆,所述压杆护套安装于压杆固定座顶
部,所述压杆固定座底部设置有条形缺口,所述压杆护套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压杆设置于活动腔内且压杆位于活动腔内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活动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压杆一端部分延伸至压杆护套上端面另一端延伸至条形缺口处,所述撬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条形缺口另一端延伸至压料座底部,所述上模座底部对应压杆位置设置有螺杆,上模座下压并带动螺栓下压,当螺杆与压杆接触,此时位于条形缺口处的翘杆向下转动使翘杆另一端向上翘起接触压料座并使压料座沿垂直方向顶起,提高铜线件挤压至铜片后下端的折弯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复合模具将原本的多道工序通过一台模具成型,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模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导柱导套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铜片传输轨道,所述下模座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一侧设置有铜片传输座,所述铜片传输轨道位于下模座相对远离铜片传输座的一侧设置有铜线校正机构,铜片由铜片传输座一侧向铜线校正机构一侧运动,铜线由铜线校正机构一侧向铜片传输座一侧运动,所述上模座下压将铜线裁断挤压成U形结构后安装至位于铜片传输轨道的铜片上,随后将安装铜线后的铜片冲裁形成警扣半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自铜线校正机构向铜片传输座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铜线推料机构、铜线裁切座,所述下模座水平垂直于铜片传输轨道的输送方向设置有铜线件导料架以及铜线件输送支架,所述铜线件导料架以及铜线件输送支架分别位于铜线裁切座的两侧,所述上模座下端面对应铜线裁切座位置以及铜线件导料架分别设置有铜线冲压刀具以及压线芯,所述上模座下端面接近铜片传输座一侧设置有冲孔组件,所述铜片到达铜线件导料架之前先由冲孔组件进行冲孔,铜线穿过铜线校正机构并由铜线推料机构向前逐步推送,当铜线到达铜线裁切座后,所述铜线冲压刀具随着上模座的下压与铜线裁切座配合将铜线裁切并挤压成U形的铜线件,铜线件输送支架将位于铜线裁切座上的铜线件逐个传输至铜线件导料架内,当铜线件到达铜线件导料架的出料端,压线芯下压将铜线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挤压进铜片的冲孔区域内,所述上模座底部沿铜片传输方向还设置有用于对铜线件进行二次挤压的压料块以及对铜片进行裁切的冲料导柱,所述下模座对应冲料导柱设置有出料口,冲料导柱对铜片进行冲裁使警扣半成品从出料口出料,剩余铜片废料继续向铜线校正机构方向输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校正机构包括铜线安装底座,所述铜线安装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校直轮固定座,两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且两者之间形成供铜片穿出的通道,两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导向轮;每个所述校直轮固定座相互远离一侧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排布有多个校直轮固定板,所述校直轮固定板高度小于凹槽高度,所述校直轮固定板用于固定校直轮,各所述校直轮之间呈间隔排布,各校直轮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供铜线通过的校直通道,所述校直轮固定座与校直轮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实现校直轮固定板垂直方向的位置,以此调节铜线经过校直轮的松紧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警扣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推料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铜线推料座以及设置有铜线推料座内的防回抽组件,所述防回抽组件包括锁定座以及设置于锁定座安装孔内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一端开设有缺口且缺口的两侧壁为导向斜面,所述锁定块沿铜线的传输方向开设有贯穿的活动孔,所述缺口内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对应导向斜面的一侧开设有贯通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内设置有两个滚动体,所述滑移块接近活动孔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乐,邹利晓,麻伯成,郑成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方圆金属钮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