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枪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47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枪充电桩,包括:箱体,设于箱体上器件托盘、模块托架、第一充电枪、第二充电枪、线槽和多个功率充电模块。器件托盘上设有第一断路器、交流电输入铜排、交流电输出铜排、控制器、第一计量器、第一分流器、第一接触器、第二计量器、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利用交流电输出铜排便于与每一功率充电模块电连接。且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设于器件托盘的两侧,第一分流器、第一接触器对应第一充电枪的一侧设置,第二分流器、第一接触器对应第二充电枪的一侧设置,可缩短第一分流器与第一接触器之间、第二分流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的导电线,减少导电线的交叉。且导电线均延线槽内分布,可让导电线整齐有序分布,便于后期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枪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枪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充电桩,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现有的充电桩,包括断路器、控制器、电表、功率充电模块、散热扇、继电器、分流器等电气,且这些电气均设置于充电桩箱体内,进而导致充电箱体内部的电线多,且这些零部件布局不好容易导致充电桩内的线路杂乱,不便于用户后期维护。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枪充电桩,用于解决现有充电桩内部电气布局不好导致线路杂乱而不便后期维护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枪充电桩,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器件托盘、模块托架和辅助电源,多个由上至下设置于模块托架上的功率充电模块,两个相对设置于箱体两侧的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以及设置于器件托盘上线槽;所述器件托盘上设置有:第一断路器,分别位于第一断路器上、下两端并与第一断路器电连接的交流电输入铜排和交流电输出铜排,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一侧的控制器,位于第一断路器左侧的第一计量器、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以及位于第一断路器右侧的第二计量器、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分流器位于第一计量器与第一接触器之间,所述第二分流器位于第二计量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所述交流电输出铜排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第一充电枪,所述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还依次经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连接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枪位于器件托盘靠近第一接触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充电枪位于器件托盘靠近第二接触器的一侧;所述第一计量器分别与第一分流器、辅助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计量器分别与第二分流器、辅助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沿线槽内分布。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托架位于器件托盘远离第一断路器的一侧,所述器件托盘上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的侧边,所述第一导线穿设于第一窗口;所述器件托盘在远离第一断路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功率充电模块电连接的第一直流侧铜排和第二直流侧铜排;所述第一直流侧铜排依次经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第一充电枪,所述第二直流侧铜排依次经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连接第二充电枪。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散热模组,设置于器件托盘上的第
一继电器组和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旁,所述第一继电器组位于第二断路器旁,所述散热模组依次经第一继电器组连接辅助电源,所述散热模组还经第二断路器连接交流电输入铜排,所述第一继电器组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三导线延线槽内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器件托盘上设置有第一转接铜排和第二转接铜排,所述第一转接铜排位于第一计量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所述第二转接铜排位于第二计量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所述器件托盘上开设有位于第一计量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直流侧铜排的一端经第二窗口连接第一转接铜排,所述第二直流侧铜排的一端经第二窗口连接第二转接铜排。
[0009]进一步的,所述器件托盘上设置有第三断路器以及与第三断路器电连接的防雷模块,所述第三断路器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旁,所述第三断路器位于防雷模块的旁边。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继电器组、第二断路器、第三断路器和防雷模块并排设置,且均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的下部;所述交流电输入铜排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的下部,所述第一窗口位于第二窗口的上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接铜排位于第一转接铜排的上部,所述第二转接铜排与交流电输入铜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铜排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与器件托盘之间;所述第一分流器与第二分流器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的两侧,所述第一接触器位于第一分流器的下方,所述第二接触器位于第二分流器的下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的一侧,所述第一计量器位于控制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所述第二计量器位于控制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器件托盘上还设置有绝缘检测模块以及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位于控制器旁,所述绝缘检测模块通过第一接线端子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位于第一分流器旁,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位于第二分流器旁,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继电器组连接第一充电枪,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继电器连接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枪的出线端位于第一接线端的下部,所述第二充电枪的出线端位于第二接线端的下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利用交流电输出铜排便于第一断路器与每一功率充电模块电连接,提高充电箱内的布线整齐性。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设置于器件托盘的两侧,且第一分流器、第一接触器对应第一充电枪的一侧设置,第二分流器、第一接触器对应第二充电枪的一侧设置,这样,可减小第一分流器与第一接触器之间、第一接触器与第一充电枪之间、第二分流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第二接触器与第二充电枪之间的布线,减少从功率充电模块直流侧的导电线的交叉。还有,这些导电线以及第二导线等均延线槽分布,进而可让箱体内的电线整齐有序分布,且可减少后期维护找线的繁琐,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除第一箱门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去除箱体后器件托盘的正视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箱体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照附图1

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双枪充电桩。
[0025]该双枪充电桩包括:箱体10,设置于箱体10内的器件托盘40、模块托架110和辅助电源70,多个由上至下设置于模块托架110上的功率充电模块113,两个相对设置于箱体10两侧的第一充电枪20和第二充电枪30,以及设置于器件托盘40上线槽80。
[0026]器件托盘40上设置有:第一断路器60,分别位于第一断路器60上、下两端并与第一断路器60电连接的交流电输入铜排52和交流电输出铜排56,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56一侧的控制器50,位于第一断路器60左侧的第一计量器90、第一分流器21、第一接触器24,以及位于第一断路器60右侧的第二计量器91、第二分流器31和第二接触器34。
[0027]第一分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枪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器件托盘、模块托架和辅助电源,多个由上至下设置于模块托架上的功率充电模块,两个相对设置于箱体两侧的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以及设置于器件托盘上线槽;所述器件托盘上设置有:第一断路器,分别位于第一断路器上、下两并与第一断路器电连接的交流电输入铜排和交流电输出铜排,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一侧的控制器,位于第一断路器左侧的第一计量器、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以及位于第一断路器右侧的第二计量器、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分流器位于第一计量器与第一接触器之间,所述第二分流器位于第二计量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所述交流电输出铜排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第一充电枪,所述功率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还依次经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连接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枪位于器件托盘靠近第一接触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充电枪位于器件托盘靠近第二接触器的一侧;所述第一计量器分别与第一分流器、辅助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计量器分别与第二分流器、辅助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沿线槽内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枪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托架位于器件托盘远离第一断路器的一侧,所述器件托盘上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交流电输出铜排的侧边,所述第一导线穿设于第一窗口;所述器件托盘在远离第一断路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功率充电模块电连接的第一直流侧铜排和第二直流侧铜排;所述第一直流侧铜排依次经第一分流器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第一充电枪,所述第二直流侧铜排依次经第二分流器和第二接触器连接第二充电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枪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散热模组,设置于器件托盘上的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位于交流电输入铜排旁,所述第一继电器组位于第二断路器旁,所述散热模组经第一继电器组连接辅助电源,所述散热模组还经第二断路器连接交流电输入铜排,所述第一继电器组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三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海平陈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能优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