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包括置于衬底上表面的绝缘支撑层、分别置于绝缘支撑层两侧的第一、第二压电振膜。衬底采用长方体或者相距一定距离且两底面上有两边相等的三棱柱体形状相同的立体结构。所述两个结构相同的衬底均为每个压电振膜以极少部分设置在绝缘支撑层上,其余部分悬浮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空腔大小不足、麦克风灵敏度不高、实现声源识别能力需采用大面积压电振膜但声源识别能力不高的问题,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小的面积与更好的声源识别能力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于系统芯片中时,不仅占用面积小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灵敏度。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
,更进一步涉及声电转换
中的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本专利技术可用于人耳能听见的声波频段,在满足声电转换的情况下,实现对声波甚至微弱声波信号的感知与采集,同时具有一定的方向识别性,适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对各种可听声音信号的采集。
技术介绍
[0002]压电麦克风主要与声信号的收集密切相关,其所需的驱动电压、在芯片上的占用面积、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信噪比等方面都具良好的可靠性与兼容性而特别适合于目前电子产品高度集成、低功耗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压电式麦克风本身的结构特点,使得灵敏度这个重要的参数并不理想。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因为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导致对某些微弱声波采集时存在漏声的情况而影响它所在设备的可靠性;同时为了实现声源方向识别,通常会采用多个麦克风而使得在集成到专用芯片上时,其占用面积大而不利于提高集成度。
[000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一种压电传感器及麦克风”(申请号:202110031170.6,申请公布号:CN 112885955 A)中提出了一种同心圆环电极的压电麦克风。该麦克风的组成包括衬底支撑层、绝缘层、底部电极、单层锆钛酸铅压电薄膜材料、同心圆顶部电极。在压电薄膜底部采用全表面电极,其顶部电极采用同心圆环的电极,并将各电极相互串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增大输出电压,使得在较小的声压下就会有更高的电压产生。虽然这种改进方法有利于提高灵敏度,但是,该麦克风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其压电薄膜与底部电极两端被固定,中间为空腔,这种结构不利于压电薄膜的振动,使得声电转换效率没有充分发挥,而进一步阻碍了灵敏度的提升。
[0004]成都纤声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压电式麦克风、耳机和电子设备”(申请号:202110768523.0,申请公布号:CN 113490121 A)中提出了一种采用狭槽的压电麦克风结构。该结构的麦克风所用到材料主要有衬底层、绝缘层、压电薄膜材料、电极材料。该结构独特点是将压电材料、电极以及下方的支撑层被沟槽隔断,并且其顶部电极并不完全覆盖压电材料,位于隔离槽两侧的电极由互连组件引出,这样不仅可提高灵敏度、还可以解决器件输出故障问题,但是,该麦克风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该麦克风采用沟槽会有一定的漏声风险,而且其空腔的底部电极下的支撑层结构会使得压电薄膜材料在感知声波时的振幅减弱,而在压电薄膜表面产生的极化电荷不多而影响压电麦克风的灵敏度。
[0005]中北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新型压电式MEMS麦克风的结构及装置”(申请号:202110927935.4,申请公布号:CN 113596690 A)中提出了一种增加中心及边缘孔隙结构的压电麦克风。该压电麦克风采用圆形衬底、电极材料、压电材料,其特点在于除了由四分之一压电单元重复构成的整个圆形压电麦克风的中心部分底部有空腔外,在圆形的压电结构与衬底交接部分有一部分是空的。而且未使用绝缘支撑层,采用这种以空腔最大化且无绝缘支撑层来提高压电麦克风的灵敏度,虽然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麦克风的灵敏度,但是,该
麦克风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这种不采用绝缘层结构的麦克风在目前的工艺中不仅很难实现,而且其空腔位于振膜下阻碍了空腔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当声波从振膜的顶部或者侧部传入时,由于结构特点,进而会影响声波传入的质量而影响整个麦克风的灵敏度。
[0006]Rahaman A等人在其发表的论文“Sound Source Localization in 2D Using a Pair of Bio
–
Inspired MEMS Directional Microphones”(EEE Sensors Journal,PP(99):1
‑
1,2020)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声源辨别能力的麦克风。该麦克风的结构采用了一整块为圆形的压电振膜,在整个结构的对称轴上的两端,均采用两根扭力梁固定。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实现了声信号的收集与声源的辨别,但是,该麦克风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其结构是一整个大圆,不仅占用较大的系统芯片面积,而且这会导致未被固定的两侧压电振膜在跟随声信号振动时相互影响,这不仅会影响该麦克风的灵敏度,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声源识别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旨在解决现有压电式麦克风存在灵敏度不高、空腔大小不足、以及要实现具有辨别声源方向能力的麦克风,还存在使用一整块较大面积的压电振膜而带来的麦克风需要占用更大系统芯片面积以及该种麦克风声源识别能力不高的问题。
[0008]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思路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压电振膜下仅有极少部分绝缘支撑层的压电振膜结构,因振膜完全位于绝缘支撑层上的压电麦克风增加了绝缘层而增大了整个麦克风的刚度而不容易产生形变,而压电麦克风其核心是依靠压电材料的在外界作用下产生形变进而在压电薄层上产生电荷,形变越大所产生的电荷越多,而当在外界有声波传来时,特别是振幅小的较弱的声波信号,这种结构的压电麦克风随声波的振动而振动的幅度可能不足,导致压电材料产生的电荷过少,使得后端电路无法识别而导致不能收集完整声信号,采用仅有极少部分振膜位于绝缘支撑层上的结构,不仅与现有工艺技术匹配,而且大大降低了压电振膜的刚度,而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衬底使用了两个两底面上有两边相等的三棱柱结构所组成,其中两个三棱柱中与其它两侧面面积不相等的侧面相距一定距离且呈对称布置的两衬底,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压电振膜单元,使用了两振膜结构分别置于绝缘支撑层两侧,相比于采用位于压电振膜下空腔为圆形或者方形多的压电麦克风,将压电振膜置于绝缘层两侧以及采用两相距一定距离的衬底,避免了空腔小而带来的更大空气阻力所带来的灵敏度不高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压电振膜具有一定距离的压电振膜单元,使用的压电振膜单元包括两个三角形的压电振膜结构,采用两压电振膜结构且相距一定距离就避免了采用单个大面积的压电振膜实现声信号采集与声源识别所存在的固定位置两侧压电振膜相互影响而影响声源识别能力,而且波在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耗,当某一方向的声波传来时,由于两压电振膜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使得到达不同压电振膜上的声信号振幅不同而使各压电振膜所产生的振幅也不同,进而两压电振膜所生产的电荷就有所差异,经后电路处理而达到声源辨别,从而解决了单个麦克风声源识能力不高以及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本专利技术包括置于衬底上表面的绝缘支撑层,分别置于绝缘支撑层两侧的压电振膜
单元;所述衬底为长方体或者为两个结构相同的衬底组成;所述两个结构相同的衬底均为两底面上有两边相等的三棱柱体,两个三棱柱中与其它两侧面面积不相等的侧面相距至少几百微米且呈对称布置;所述绝缘支撑层为两种立体结构,一种立体结构的底面为八边形的立体结构,另一种立体结构的底面为六边形的立体结构;所述压电振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包括置于衬底上表面的绝缘支撑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置于绝缘支撑层两侧的压电振膜单元;所述衬底为长方体(11)或者由两个结构相同的衬底(41)、衬底(42)组成的衬底;所述衬底(41)、衬底(42)均为两底面上有两边相等的三棱柱体,两个三棱柱中与其它两侧面面积不相等的侧面相距至少几百微米且呈对称布置;所述绝缘支撑层采用底面为八边形的立体结构(2)和底面为六边形的立体结构(5)两种;所述压电振膜单元中设置两个结构相同且为等腰三角形的立体薄层的第一压电振膜(31)、第二压电振膜(32);两个压电振膜结构距等腰三角形底边高度小于等于二分之一高的部分,分别置于绝缘支撑层的两侧,其余部分的压电振膜悬浮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41)、衬底(42)均为圆柱体或圆台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棱柱衬底及压电振膜部分悬浮设置的压电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八边形的立体结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根全,姚丹阳,刘艳,蒋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