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35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梁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同时拧紧多颗螺母将钢梁连接,工作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一框体、把手和内六菱形筒等,第一框体外顶部中间固接有把手,第一框体内前侧面上部左右对称固接有内六菱形筒。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本装置套在钢梁上,扭动螺杆正转,也就使得第二框体带动螺栓套向前移动套在螺栓上,再扭动驱动机构带动拧紧机构运作,拧紧机构运作依次带动内圈四个螺母、中间八个螺母和外侧四个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如此,可同时分别拧紧内圈四个螺母、中间八个螺母和外侧四个螺母,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梁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搭建桥梁建筑过程中时,一般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钢梁进行支撑,但钢梁都是需要装配在一起进行使用,钢梁的装配则需要使用到螺母与螺栓进行固定,需要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
[0003]申请号为CN20202034860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建筑钢梁,两个所述建筑钢梁的底端的一边均连接有钢梁支撑柱,且建筑钢梁的前后侧的一边均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建筑钢梁的前侧相互靠近的位置均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共同连接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限位卡板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螺杆。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卡板、第一螺杆、第一螺孔、第二螺孔、连接柱和插孔,可以方便的将两个建筑钢梁稳固连接在一起,且装配方式简单,不需焊接,从而方便了建筑工人连接两根建筑钢梁,从而提高了该钢梁连接装置的实用性,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将钢梁连接在一起,但还需要人们拧紧螺母,一次只能拧紧一颗,导致工作效率低。
[0004]因此,需要设计和研发一种能够同时拧紧多颗螺母将钢梁连接,工作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将钢梁连接在一起,但还需要人们拧紧螺母,一次只能拧紧一颗,导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拧紧多颗螺母将钢梁连接,工作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一框体、把手、内六菱形筒、六菱杆、第二框体、螺杆、支撑块、螺栓套、内螺纹筒、驱动机构和拧紧机构,第一框体外顶部中间固接有把手,第一框体内前侧面上部左右对称固接有内六菱形筒,内六菱形筒内滑动式的放置有六菱杆,左右两侧六菱杆后端之间固接有第二框体,第二框体内后侧面下部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十六个螺栓套,螺栓套与第二框体之间有阻尼感,内六菱形筒外底部后侧固接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块,支撑块与钢梁接触时,第一框体内前侧面上部中间固接有内螺纹筒,内螺纹筒内转动式的放置有螺杆,螺杆后端贯穿第二框体后侧上部中间,第一框体内侧面安装有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上安装有用于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将钢梁连接固定的拧紧机构。
[0007]更为优选的是,驱动机构包括有圆盘、第一U型杆、第二U型杆、第三U型杆、第一内齿圈、第二内齿圈、第三内齿圈和内六菱形块,第一框体内前侧沿周向固接有圆盘,圆盘后侧面与拧紧机构转动连接,圆盘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四根第一U型杆,四根第
一U型杆外侧四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运作的第三内齿圈,第三内齿圈与拧紧机构接触,圆盘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四根第二U型杆,第二U型杆位于第一U型杆外侧,第二U型杆外侧底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运作的第一内齿圈,第一内齿圈与拧紧机构接触,圆盘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第三U型杆,第三U型杆外侧四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运作的第二内齿圈,第二内齿圈与拧紧机构接触,四根第一U型杆内侧四端之间与四根第二U型杆内侧四端之间都固接有内六菱形块,四根第三U型杆内侧四端之间也固接有内六菱形块,三块内六菱形块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0008]更为优选的是,拧紧机构包括有转轴、接触齿轮和螺母套,圆盘后侧面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十六根转轴,转轴与螺栓套对应,转轴后端固接有用于螺母放置的螺母套,转轴上固接有接触齿轮,内侧一圈四个接触齿轮与第三内齿圈啮合,中间一圈四个接触齿轮与第一内齿圈啮合,外侧一端四个接触齿轮与第二内齿圈啮合。
[000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内六菱形块转动的摇动机构,摇动机构包括有筒体、六菱转杆、摇杆、十字板和内六菱形驱动杆,第一框体外前侧面中部固接有筒体,筒体顶部左侧为敞口设置,筒体内后侧沿周向滑动式的连接有十字板,十字板中部转动式的穿接有用于带动内六菱形块转动的内六菱形驱动杆,内六菱形驱动杆后端为六菱形,内六菱形驱动杆后端穿过三块内六菱形块,筒体前侧中部转动式的穿接有用于带动内六菱形驱动杆转动的六菱转杆,六菱转杆后端位于内六菱形驱动杆内,六菱转杆前端固接有摇杆。
[00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内六菱形驱动杆移动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有定位杆、带槽导向盘、U型触发杆、双螺纹筒、第一弹簧、伸缩杆和弹性件,十字板前侧面上下两侧与筒体内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内六菱形驱动杆外前侧沿周向转动式的套装有双螺纹筒,双螺纹筒位于十字板前侧,筒体前侧上部左侧滑动式的穿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后端固接有带槽导向盘,带槽导向盘的槽内滑动式的连接有用于带动双螺纹筒移动的U型触发杆,带槽导向盘前侧面上部右侧开有三个定位槽,筒体前侧上部中间滑动式的穿接有用于对带槽导向盘进行定位的定位杆,定位杆后端位于上方定位槽内,定位杆前端与筒体外前侧面上部之间固接有弹性件。
[00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起辅助作用的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包括有环形导轨、驱动环、L型杆、第二弹簧和触发板,筒体外前侧面中部转动式的连接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前侧面均匀间隔的嵌入式滑动连接有三根L型杆,L型杆后端与环形导轨内侧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三根L型杆外端之间固接有驱动环,驱动环后侧面上部与伸缩杆前端固定连接,驱动环外右侧上部固接有用于带动定位杆向前移动的触发板,触发板与定位杆接触。
[0012]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带动螺栓套正反交替转动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有波浪板、双向齿条、旋转齿轮和第三弹簧,螺栓套外后侧沿周向固接有旋转齿轮,第二框体内上侧左右对称滑动式的穿接有双向齿条,两条双向齿条分别与左侧八个旋转齿轮和右侧八个旋转齿轮啮合,双向齿条内侧上部与第二框体内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左侧内六菱形筒外右侧面后侧与右侧内六菱形筒外左侧面后侧都固接有用于带动双向齿条上下移动的波浪板,波浪板与双向齿条顶端接触。
[0013]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限位杆和第四弹簧,螺母套内后侧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对螺母进行初步限位的三根限位杆,限位杆外端与螺母套内侧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显著进步在于:1、将本装置套在钢梁上,扭动螺杆正转,也就使得第二框体带动螺栓套向前移动套在螺栓上,再扭动驱动机构带动拧紧机构运作,拧紧机构运作依次带动内圈四个螺母、中间八个螺母和外侧四个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如此,可同时分别拧紧内圈四个螺母、中间八个螺母和外侧四个螺母,工作效率高。
[0015]2、操作人员可拉动摇动机构依次与三块内六菱形块接触,再拉动摇动机构运作,摇动机构运作带动内六菱形块转动,也就使得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如此,更方便操作人员使得第一U型杆、第二U型杆和第三U型杆转动。
[0016]3、在辅助机构的作用,操作人员只要拉动辅助机构运作至合适的位置,再拉动摇杆转动,内六菱形驱动杆带动辅助机构运作,辅助机构运作能使得内六菱形驱动杆向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一框体(2)、把手(3)、内六菱形筒(4)、六菱杆(5)、第二框体(6)、螺杆(7)、支撑块(8)、螺栓套(9)和内螺纹筒(10),第一框体(2)外顶部中间固接有把手(3),第一框体(2)内前侧面上部左右对称固接有内六菱形筒(4),内六菱形筒(4)内滑动式的放置有六菱杆(5),左右两侧六菱杆(5)后端之间固接有第二框体(6),第二框体(6)内后侧面下部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十六个螺栓套(9),螺栓套(9)与第二框体(6)之间有阻尼感,内六菱形筒(4)外底部后侧固接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块(8),支撑块(8)与钢梁(1)接触时,第一框体(2)内前侧面上部中间固接有内螺纹筒(10),内螺纹筒(10)内转动式的放置有螺杆(7),螺杆(7)后端贯穿第二框体(6)后侧上部中间,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驱动机构(11)和拧紧机构(12),第一框体(2)内侧面安装有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11),驱动机构(11)上安装有用于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将钢梁(1)连接固定的拧紧机构(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其特征是,驱动机构(11)包括有圆盘(111)、第一U型杆(112)、第二U型杆(113)、第三U型杆(114)、第一内齿圈(115)、第二内齿圈(116)、第三内齿圈(117)和内六菱形块(118),第一框体(2)内前侧沿周向固接有圆盘(111),圆盘(111)后侧面与拧紧机构(12)转动连接,圆盘(111)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四根第一U型杆(112),四根第一U型杆(112)外侧四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12)运作的第三内齿圈(117),第三内齿圈(117)与拧紧机构(12)接触,圆盘(111)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四根第二U型杆(113),第二U型杆(113)位于第一U型杆(112)外侧,第二U型杆(113)外侧底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12)运作的第一内齿圈(115),第一内齿圈(115)与拧紧机构(12)接触,圆盘(111)上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滑动式穿接有第三U型杆(114),第三U型杆(114)外侧四端之间固接有用于带动拧紧机构(12)运作的第二内齿圈(116),第二内齿圈(116)与拧紧机构(12)接触,四根第一U型杆(112)内侧四端之间与四根第二U型杆(113)内侧四端之间都固接有内六菱形块(118),四根第三U型杆(114)内侧四端之间也固接有内六菱形块(118),三块内六菱形块(118)处于同一水平位置。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拧紧机构(12)包括有转轴(121)、接触齿轮(122)和螺母套(123),圆盘(111)后侧面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十六根转轴(121),转轴(121)与螺栓套(9)对应,转轴(121)后端固接有用于螺母放置的螺母套(123),转轴(121)上固接有接触齿轮(122),内侧一圈四个接触齿轮(122)与第三内齿圈(117)啮合,中间一圈四个接触齿轮(122)与第一内齿圈(115)啮合,外侧一端四个接触齿轮(122)与第二内齿圈(116)啮合。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内六菱形块(118)转动的摇动机构(13),摇动机构(13)包括有筒体(131)、六菱转杆(132)、摇杆(133)、十字板(134)和内六菱形驱动杆(135),第一框体(2)外前侧面中部固接有筒体(131),筒体(131)顶部左侧为敞口设置,筒体(131)内后侧沿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陈绍微袁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