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升降调节机构安装于端头台座的底端,将端头台座间隔排列、并安装在型钢台座的下表面;在型钢台座的顶端安装浇筑模,再进行预制梁的浇筑、成型、拆模以及养护工作,制得未张拉预制梁;通过升降调节机构降低端头台座的高度,并在所述端头台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型钢台座之间置入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通过升降调节机构提高端头台座的高度,以使型钢台座下表面与滑板支座上表面贴合;通过张拉千斤顶对制得的预制梁进行张拉,得到预制梁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防止预制梁两侧端头应力集中,从而减少梁端开裂的问题。从而减少梁端开裂的问题。从而减少梁端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的,在工程领域中,预制梁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厂或施工工地现场支模、搅拌、浇筑而成。待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运输到安装位置进行安装的混凝土梁构件。
[0003]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1910321380.1)提出一种防止预制T梁梁端张拉后开裂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T梁、橡胶条和预埋钢板,所述T 梁梁端马蹄部位设置有橡胶条,橡胶条与预埋钢板相接触,使得T梁端头部位的应力转移到梁体内侧的预埋钢板处,从而张拉后梁端的支撑线向内侧移动。具体的,在预制T梁浇筑前,在预制T梁梁端马蹄部位下侧预先放置橡胶条,制梁过程结束且预制梁存放到存梁区后可将橡胶条取下并循环使用,通过橡胶条的作用,使得端头部位的应力转移到梁体内侧的梁底预埋钢板位置,以实现张拉后T梁端头支撑线向内侧移动,增加了受力面积且避免了端头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地解决了预制T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后,端头混凝土被压裂或压碎的问题。
[0004]然而,在后张法预应力预制梁张拉完成后,通常梁端底部易出现长度约5~ 15cm混凝土横向拉裂现象。通过原因分析:在预制梁张拉过程中,跨中逐渐起拱,导致预制梁两侧端头应力集中,并随着张拉过程持续进行,预制梁两侧端头逐步向跨中纵向位移,端头底部摩擦力持续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升降调节机构安装于端头台座的底端,将端头台座间隔排列并安装在型钢台座的下表面,以使端头台座位于型钢台座的底部两端;
[0008]步骤二,在型钢台座的顶端安装浇筑模,再进行预制梁的浇筑、成型、拆模以及养护工作,以制得未张拉预制梁;
[0009]步骤三,通过升降调节机构降低端头台座的高度,并在所述端头台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型钢台座之间置入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
[0010]步骤四,通过升降调节机构提高端头台座的高度,以使型钢台座下表面与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上表面贴合;
[0011]步骤五,通过张拉千斤顶对步骤二所制得的预制梁进行张拉,以最终得到预制梁产品。
[0012]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红外
线测距仪检测端头台座上表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通过焊缝探伤仪对端头台座的焊接进行监测,以对端头台座的安装进行验收。
[0013]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槽钢,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钢顶部两端的唐氏螺栓,所述唐氏螺栓与所述端头台座的下表面相连接。
[0014]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唐氏螺栓的外表面通过螺纹由上至下依次啮合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0015]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且对称设置的螺柱。
[0016]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扳手顺时针转动所述唐氏螺栓,以使唐氏螺栓下降,进而降低所述端头台座的高度。
[0017]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四中,通过扳手逆时针转动所述唐氏螺栓,以使唐氏螺栓上升,进而提高所述端头台座的高度。
[0018]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端头台座包括与所述型钢台座下表面相抵接的第二槽钢,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槽钢下表面且对称设置的第三槽钢。
[0019]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中,将所述唐氏螺栓旋入所述第一槽钢的两端,将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由上至下依次套入所述唐氏螺栓的外表面,继续转动所述唐氏螺栓直至所述唐氏螺栓的顶端穿插在第三槽钢的底端,以将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端头台座的底端。
[0020]所述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中,将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端头台座的底端后,依次顺时针转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直至所述第二螺母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槽钢的上表面贴合,将螺柱由上至下依次旋入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以紧固所述唐氏螺栓。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其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在张拉作业开始前,通过唐氏螺栓调节端头台座的高度,并植入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再进行预制梁的张拉;张拉过程中滑板支座与预制梁底部贴合紧密,以防止预制梁两侧端头应力集中,从而解决梁端开裂问题;
[0023]其二,预制梁的梁端通过滑板支座进行纵向位移,避免了张拉过程中应力集中所产生的风险,保证了张拉过程安全高效;与此同时,预制梁外观好,质量优,有效避免了预制梁端头混凝土的开裂导致的外观质量下降的问题;
[0024]其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能够锁紧唐氏螺栓,以便于唐氏螺栓带动端头台座调节高度后,为端头台座提供稳定的支撑。具体为:转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直至所述第二螺母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槽钢的上表面贴合,将螺柱由上至下依次旋入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以紧固所述唐氏螺栓,进而减少唐氏螺栓的位移。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端头台座和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端头台座和升降调节机构的右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
[0033]图7为图6中的“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升降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主要符号说明:
[0036]端头台座10第一槽钢31第二槽钢11唐氏螺栓32第三槽钢12第一螺母33型钢台座20第二螺母34升降调节机构30螺柱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升降调节机构(30)安装于端头台座(10)的底端,将端头台座(10)间隔排列并安装在型钢台座(20)的下表面,以使端头台座(10)位于型钢台座(20)的底部两端;步骤二,在型钢台座(20)的顶端安装浇筑模,再进行预制梁的浇筑、成型、拆模以及养护工作,以制得未张拉预制梁;步骤三,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0)降低端头台座(10)的高度,并在所述端头台座(10)的上表面与所述型钢台座(20)之间置入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步骤四,通过升降调节机构(30)提高端头台座(10)的高度,以使型钢台座(20)下表面与表面涂抹硅子油的滑板支座上表面贴合;步骤五,通过张拉千斤顶对步骤二所制得的预制梁进行张拉,最终得到预制梁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红外线测距仪检测端头台座(10)上表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通过焊缝探伤仪对端头台座(10)的焊接进行监测,以对端头台座(10)的安装进行验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升降调节机构(30)包括第一槽钢(31),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钢(31)顶部两端的唐氏螺栓(32),所述唐氏螺栓(32)与所述端头台座(10)的下表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唐氏螺栓(32)的外表面通过螺纹由上至下依次啮合连接有第一螺母(33)和第二螺母(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避免预制梁端头张拉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双,刘信才,邹玉春,陈怡刚,桂国文,何建庆,张凯,李广,涂辉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