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3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包括罐体、供氧模块及控制器,罐体内构造有调节池和污泥池,且调节池与污泥池通过第一隔板相互隔离,并通过回流孔相连通,回流孔处设置有单向控制部件,单向控制部件用于使污泥池与调节池单向连通;供氧模块包括设置于污泥池内的供氧管、与供氧管相连通的进气管及第一控制阀,供氧管构造有若干排气孔;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氧模块向污泥池内间歇性供氧;本系统,能够实现清液自回流功能,不仅可以减少污泥池的污泥量,有效降低清运频率和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调节前端预处理污水中的碳氮比例,达到增加碳源的目的,更有利于后续进行生化处理,尤其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地埋式农村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
[0002]
技术介绍

[0003]小规模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场站(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由于水质、水量波动大,通常需要设置地埋式调节池(地埋式调节设备)对于污水进行均质、均量调节,相当于是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预处理,调节后的污水再进入后端生化处理设备;由于小型场站短期污泥产生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设备长时间产生的污泥需要排放至污泥池进行储存,以便后期定期清运。
[0004]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生化处理设备的后端,所排出的剩余污泥储存至污泥池,从生化处理设备排出的污泥含水率较高,通常大于98%,导致污泥池容积利用率低;同时大部分农村污水等分散式污水场站位置都偏僻、狭窄,导致污泥清运、处理困难,处理成本高;另一方面,在生化处理设备的前端,绝大部分进入调节池的农村污水,碳氮比失衡严重,而投加碳源的成本高,不适用农村污水,而剩余污泥作为一种良好的碳源,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作为原水的碳源,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但若剩余污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原水,会造成原水SS高、碳源利用率低,导致后续生化处理设备处理功能恶化;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现有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农村污水时,存在前端预处理后的污水碳氮比失衡严重,而后端生化处理所产生的污泥量大、清运频率高,运维成本高的问题,亟待解决。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农村污水时,存在前端预处理后的污水碳氮比失衡严重,而后端生化处理所产生的污泥量大、清运频率高,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清液自流回流功能,不仅可以减少污泥池的污泥量,从而有效降低清运频率和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调节前端预处理污水中的碳氮比例,达到增加碳源的目的,更有利于后续进行生化处理,主要构思为: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包括罐体、供氧模块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罐体内构造有用于储存污水的调节池和用于储存污泥的污泥池,且所述调节池与污泥池通过第一隔板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隔板开设有用于连通调节池与污泥池的回流孔,且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单向控制部件,所述单向控制部件用于使污泥池与调节池单向连通;所述供氧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泥池内的供氧管、与所述供氧管相连通的进气管
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气管用于连通气体增压器,所述供氧管构造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关闭,以控制供氧模块向污泥池内间歇性供氧。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调节池与污泥池构造于同一罐体内,不仅可以简化结构、更便于进行地埋,而且使得二者可以通过回流孔单向连通,以便相互配合使用;通过构造用于储存污水的调节池,可以对污水进行均质、均量调节,调节后的污水再进入后续的生化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可以解决农村污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的问题;通过设置供氧模块,并可以利用进气管连通气体增压器,使得气体增压器可以经由进气管、供氧管以及排气孔向污泥池内输送氧气,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开启/关闭,使得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在污泥池内实现间歇式曝气,从而可以在污泥池内营造缺氧

好氧交替环境,强制污泥池内的污泥发生内源代谢,发生细胞溶解和氧化分解后实现污泥减量,可以解决污泥池内污泥减量的问题;具体是使污泥首先进入缺氧阶段,发生反硝化过程,产生一定碱度,然后曝气阶段发生污泥分解过程产生的有机酸能够有效得到中和,最后再进入缺氧累积碱度,如此循环,周而复始,从而实现污泥有效减量;在这个过程中,污泥分解后的营养物释放进入上清液,且上清液可以经由回流孔回流进调节池,不仅可以有效补充调节池内的碳源,避免待处理污水出现碳氮比严重失衡的现象,从而可以解决前端预处理后的污水碳氮比失衡严重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污泥池内的污泥得到浓缩,即,本系统能够实现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泥池污泥减量、浓缩和碳源回收的目的;此外,本方案中,通过在回流孔处设置单向控制部件,使得污泥池与调节池只能单向连通,不仅可以实现污泥池内上清液的自回流功能,而且可以解决因为来流污水的水量波动大,导致容易出现污水倒流的问题,防止调节池内的污水直接经由回流孔流入污泥池内,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工况的需求。
[0007]为解决曝气过程中,污泥池内的污泥会经由回流孔流进调节池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池内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控制供氧模块向污泥池内间歇性供氧。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可以有效监测污泥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以便根据实时的液位高度数目判断是/否进行曝气,一方面,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使得整个供氧模块不会在污泥池内曝气,从而有效防止曝气导致污泥上浮,并经由回流孔流进调节池;此时,污泥池的上清液可以经由回流孔自动回流进调节池,达到浓缩污泥、污泥减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可以控制供氧模块进行间歇式曝气,以便在污泥池内营造缺氧

好氧交替环境,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
[0008]为解决污泥池与调节池单向连通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单向控制部件包括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且活动盖板设置于所述调节池内,活动盖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封闭所述回流孔。通过将活动盖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于第一隔板,使得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活动盖板的下端可以自由下垂并正好封闭所述回流孔,且由于活动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调节池内,无论调节池的液位有多高,活动盖板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调节池内的污水倒流进污泥池;而当污泥池的液位高度高于回流孔,
且调节池内的污水低于回流孔时,在单侧压力的作用下,活动盖板会自动开启,使得污泥池内上清液可以自动经由回流孔回流进调节池,当污泥池的液位高度高于回流孔的高度时,压力差消失,活动盖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从而达到污泥池与调节池单向连通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盖板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以便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PC机或PLC。
[0011]为解决便于清理污泥池内污泥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还设置有第一人孔,所述第一人孔构造于对应所述污泥池的位置处,并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通过构造第一人孔,使得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定期经由第一人孔清理污泥池内的污泥。
[0012]为便于装配和检修,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还设置有第二人孔,所述第二人孔构造于对应所述调节池的位置处,并与所述调节池相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人孔的侧壁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供氧模块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罐体内构造有用于储存污水的调节池和用于储存污泥的污泥池,且所述调节池与污泥池通过第一隔板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隔板开设有用于连通调节池与污泥池的回流孔,且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单向控制部件,所述单向控制部件用于使污泥池与调节池单向连通;所述供氧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泥池内的供氧管、与所述供氧管相连通的进气管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气管用于连通气体增压器,所述供氧管构造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关闭,以控制供氧模块向污泥池内间歇性供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池内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当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回流孔的下边缘时,控制器控制供氧模块向污泥池内间歇性供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制部件包括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且活动盖板设置于所述调节池内,活动盖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封闭所述回流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板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PC机或PL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还设置有第一人孔,所述第一人孔构造于对应所述污泥池的位置处,并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和/或,所述罐体还设置有第二人孔,所述第二人孔构造于对应所述调节池的位置处,并与所述调节池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京钟孙竟刘羿柴玉峰肖波易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