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15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通过卷绕形成的电芯,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及其上涂覆的正极材料,负极片包括负正极集流体及其上涂覆的负极材料,其中正极材料含有三元Li(NiCoMn)O2;负极材料为硅碳材料,且采用石墨进行包覆预处理。具体电池制备时,先配制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集流体上制备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卷绕工艺进行组装,放入方形圆柱壳体内进行三封边封壳,注入电解液,通过预化成进行激活,最终形成电池。该电池能有效解决电池容易变形,厚度不一致的问题,并改善电池循环寿命。并改善电池循环寿命。并改善电池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组的厚薄一致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软包工艺虽然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但其在厚度的一致性上,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电池厚薄问题,使其在安装串并联方面,及其整体尺寸距离,都有很大误差。
[0003]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通过人工合成的石墨化碳材料容量比很低,无法满足高比容量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对于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性能优异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迫切需要。
[0004]硅的嵌锂电位低,且在目前已知的材料中比容量最高(4200mAh/g),远大于碳材料(372mAh/g)的理论容量;同时硅较石墨作为负极在安全方面比较可靠,但是硅直接作为负极材料,在其成本上的造价非常高,生产制作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同时硅颗粒表面SEI膜破裂与再生,会消耗大量锂,造成首效低,循环差,而且短期内产能也很难得到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方形圆柱结构,有效解决电池容易变形,厚度不一致的问题,通过硅碳进行碳掺杂制备负极材料,改善电池循环寿命。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其中壳体为立方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的正极活物为三元Li(NiCoMn)O2,负极片的负极活物为硅碳材料。
[0007]进一步地,壳体一端设有正极组件,另一端设有负极组件,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四周设有支撑脚,支架通过支撑脚卡接于壳体内壁,且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两端开口。
[0009]进一步地,正极片包括正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物Li(NiCoMn)O2、粘结剂、导电剂和分散剂;负极片包括负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负极浆料,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物硅碳、粘结剂、导电剂和分散剂。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导电石墨、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分散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硅碳材料进行预处理,按质量分数计,去硅碳原料80%~90%,加入10%

20%的石墨粉,再加入粘结剂搅拌融合,按5℃/min~10℃/min升温至100℃~200℃后烘烤2~4h,然后采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温保压2h~6h;降温冷却至15℃~25℃后进行筛
选、清洗和粉碎及干燥处理,即得。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液为六氟磷酸锂。
[0013]进一步地,正极集流体为厚度12

15μm的铝箔,负极集流体为厚度6

8μm的铜箔;正极浆料及负极浆料涂覆干燥后的厚度分别为130

90μm。
[0014]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所述方形圆柱硅碳电池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5]S1、正极浆料制备:先将粘结剂用溶剂配制成粘结液,并将碳纳米管和分散剂溶于溶剂中制备成导电浆体,将导电浆体和导电炭黑溶于粘结液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干燥后的三元Li(NiCoMn)O2材料,调整固含量,抽空脱气处理制成正极浆料;
[0016]S2、负极浆料制备:将粘结剂用溶剂配制成粘结液,然后将碳纳米管和分散剂溶于溶剂中制备成导电浆体;将导电浆体和导电炭黑溶于粘结液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干燥后的硅碳材料,调整固含量,抽空脱气处理制成负极浆料;
[0017]S3、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集流体上,再经碾压、裁切和烘烤,制备得到正极片和负极片;
[0018]S4、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卷绕工艺进行组装,放入方形圆柱壳体内进行三封边封壳,注入电解液,通过预化成制备成电池。
[0019]进一步地,S1中粘结液的浓度为5%,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60%;最后抽空脱气处理后进行干燥,失重率为<3%;S2中粘结液的浓度为10%,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60%;最后抽空脱气处理后进行干燥,失重率为<2%。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对硅碳进行碳掺杂,可以进一步地抑制硅负极的膨胀,同时有效地避免硅负极直接与电解液接触,防止形成较厚的固态电解质膜,从而降低电池内阻,改善电池循环寿命,同时可以使辊压厚度压下率变大,减少活性物质颗粒的压碎,改善孔隙率过小问题,提升电解液浸润性能并能提高负极片的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预处理后,可使表面形成碳包覆层减少碳层的比表面积,使SEI膜所造成的不可逆损失得到更好的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首次库伦效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有利于碱金属离子从各个方向嵌入与脱出,利于离子在其中的嵌入与脱出提高充放电速度。既能达到补锂效果又能降低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
[0022]2、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采用方形圆柱结构,可以有效解决电池厚度不一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外形结构件采用磨具冲压铸造而成,使其能够更好的拼接到一起,模组及串并联时更好的安装。同时,方形圆柱电池结构采用方形铝壳,有效解决了因为电池内部气体过多发生鼓胀变形,变形引起爆炸等问题。
[0023]3、方形圆柱电池结合了传统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的优点,该方形圆柱电池内部四角装有支架,支架四面设有通孔,使产生的气体能流入支架空间,从而有更大的空间去承载电池产生的气体,减少排气的频率;同时,圆柱方形电池与现有圆柱电池相比,内部空间更大,电解液储存的更多,能有效的减少电池内阻,从而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方形圆柱电池整体外观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5]图2为方形圆柱电池负极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方形圆柱电池组装状态下结构剖视图。
[0027]图4为方形圆柱电池组装状态下外观示意图。
[0028]图5为方形圆柱电池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电池循环曲线图。
[0030]图中:负极组件1、密封螺丝101、负极盖板102、负极支架103、负极极柱104、负极极板105、安装槽口1051、密封垫圈106、排气孔107、中心管2、电池壳体3、连接柱塞4、正极组件5、第一绝缘密封圈501、正极盖板502、第二绝缘密封圈503、正极支架504、正极极柱505、正极极板5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方形圆柱电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其中壳体为立方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的正极活物为三元Li(NiCoMn)O2,负极片的负极活物为硅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壳体一端设有正极组件,另一端设有负极组件,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四周设有支撑脚,支架通过支撑脚卡接于壳体内壁,且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两端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片包括正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物Li(NiCoMn)O2、粘结剂、导电剂和分散剂;负极片包括负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负极浆料,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物硅碳、粘结剂、导电剂和分散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导电石墨、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圆柱硅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进行预处理,按质量分数计,去硅碳原料80%~90%,加入10%

20%的石墨粉,再加入粘结剂搅拌融合,按5℃/min~10℃/min升温至100℃~200℃后烘烤2~4h,然后采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温保压2h~6h;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徐能强张要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