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其中壳体为立方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的正极活物为钴酸锂,负极片的负极活物为钛酸锂。具体制备时,分别配制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铝箔上制备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卷绕工艺进行组装,放入壳体中,向其中注入电解液,通过老化、分容,最终形成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装配简单,能提高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钴酸锂电池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高电压和高安全性能已成为钴酸锂材料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但锂电池在使用中存在爆炸起火、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屡屡发生;传统钴酸锂电池采用软包、纯方形或纯圆柱结构;纯方形电池结构极容易因为内部气体过多发生鼓胀变形,严重时引起爆炸;纯圆柱电池内部空间小、无法承载更多的气体,所以需要频繁的给电池排气。软包工艺虽然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极片厚度一致性较差,使其在装配及整体尺寸上都有很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方形圆柱结构,兼具方形和圆柱的优点,且制备方法可以简单,能够提高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循环寿命,解决厚度一致性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其中壳体为立方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的正极活物为钴酸锂,负极片的负极活物为钛酸锂。
[0005]进一步地,壳体一端设有正极组件,另一端设有负极组件,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四周设有支撑脚,支架通过支撑脚卡接于壳体内壁,且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两端开口。
[0007]进一步地,正极片包括正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物钴酸锂、粘结剂、导电剂和溶剂;负极片包括负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负极浆料,负极浆料包括负正极活物钛酸锂、粘结剂、导电剂和溶剂。
[0008]优选的正极浆料中,按重量计,85
‑
91%的钴酸锂、2
‑
5%的粘结剂,4
‑
8%的导电剂和3
‑
6%的NMP溶剂,各组分之和为100%。
[0009]优选的负极浆料中,按重量百分数计,82
‑
92%的钛酸锂,2
‑
7%的负极粘结剂,3
‑
8%的负极导电剂和3
‑
7%的NMP溶剂,各组分之和为100%。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导电石墨、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导电炭黑和碳纳米管组成的导电剂。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溶剂为N
‑
甲基吡咯烷酮。
[0011]进一步地,所述铝箔的厚度为8
‑
12μm,正极浆料及负极浆料涂覆厚度分别为80
‑
90μ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液为六氟磷酸锂。其中锂离子含量为普通电解液的6~7倍,导电性强。
[001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所述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4]S1、正极浆料制备:先将粘结剂用溶剂配制成粘结液,并将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溶于溶剂中制备成导电浆体,然后将导电浆体和导电炭黑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干燥后的钴酸锂,调整固含量制成正极浆料;
[0015]S2、负极浆料制备:将粘结剂用溶剂配制成粘结液,然后将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溶于溶剂中制备成导电浆体;再将导电浆体与导电炭黑混合,最后加入干燥后的钛酸锂,调整固含量制成负极浆料;
[0016]S3、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铝箔上,再经辊压、分切和烘烤,制备得到正极片和负极片;
[0017]S4、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卷绕工艺进行组装,放入方形圆柱壳体中,向其中注入电解液,通过老化、分容,最终形成电池。
[0018]进一步地,钴酸锂材料及钛酸锂材料使用前均在100
‑
120℃下烘干12
‑
15h。
[0019]进一步地,S1中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50~65%;S2中负极浆料的固含量为50~65%。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采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钛酸锂作为负极材料,因钛酸锂为“零应变”材料,锂离子在脱嵌过程中不会产生枝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0022]2、电池采用方形圆柱结构,各部件之间设有相应的定位机构,可显著提高各配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并且方便安装工人进行拼装,在提高了装配工人的装配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锂电池的装配精度;
[0023]3、电池在装配时采用方型结构的电池壳体,在同等体积下能显著提高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承载量,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方形圆柱电池整体外观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5]图2为方形圆柱电池负极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方形圆柱电池组装状态下结构剖视图。
[0027]图4为方形圆柱电池组装状态下外观示意图。
[0028]图5为方形圆柱电池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实施例3方形圆柱电池充放电曲线。
[0030]图7为实施例3方形圆柱电池循环次数曲线。
[0031]图中:负极组件1、密封螺丝101、负极盖板102、负极支架103、负极极柱104、负极极板105、安装槽口1051、密封垫圈106、排气孔107、中心管2、电池壳体3、连接柱塞4、正极组件5、第一绝缘密封圈501、正极盖板502、第二绝缘密封圈503、正极支架504、正极极柱505、正极极板5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3]方形圆柱电池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电池壳体3,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103、504;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
[0034]优选方案中,壳体一端设有正极组件,另一端设有负极组件,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优选中心管2的两端通过连接柱塞4与负极组件1和正极组件5卡接,中心管2在电池壳体3的内部将负极组件1和正极组件5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中心管2的轴心和正极组件5、负极组件1之间三者重合,中心管2由于与正极组件5和负极组件1之间设置有卡位机构,电池在运行时中心管2不会发生晃动和脱落,进而大幅提升了电池运行的稳定性。
[0035]优选的方案中,正极组件5包括正极盖板502、正极支架504、正极极柱505和正极极板506,所述正极支架504安设在电池壳体3内,正极支架504的上端面连接正极盖板502,正极组件5的下端面连接正极极板506,正极极柱505贯穿连接正极盖板502和正极支架504并安设于负极极板105内,正极盖板502在电池外部与电池壳体3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为方形圆柱结构,其中壳体为立方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电芯,圆柱状电芯的两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支架;圆柱状电芯包括中心管,并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的复合膜沿中心管卷绕成型;壳体内还注入有电解液;正极片的正极活物为钴酸锂,负极片的负极活物为钛酸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壳体一端设有正极组件,另一端设有负极组件,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四周设有支撑脚,支架通过支撑脚卡接于壳体内壁,且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两端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片包括正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物钴酸锂、粘结剂、导电剂和溶剂;负极片包括负集流体和其上涂覆的负极浆料,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物钛酸锂、粘结剂、导电剂和溶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导电石墨、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溶剂为N
‑
甲基吡咯烷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圆柱钴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集流体及负集流体的厚度均为8
‑
12μm,正极浆料及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雷飞叶,张要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