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环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87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碳环的加工方法,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五通,所述五通包括五通通孔,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所述碳环,所述碳环预留有内径加工量;将所述碳环设置在所述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提供可拆卸的治具,所述治具穿设所述五通通孔并将所述五通固定在基板上;将所述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固定;拆卸所述治具后,对碳环进行内径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该设计在车架成型后,通过治具穿设五通通孔保证五通的两个端面的同心度,再将车架的其它部位进行固定,这样治具拆卸后,五通通孔两个端面仍能保持同心,该设计能够保证对留有内径加工量的碳环加工时,加工精度高,内径尺寸公差较小。内径尺寸公差较小。内径尺寸公差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环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环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碳纤维自行车五通的一般加工方法是直接在五通的通孔两端内埋碳环,成型后,碳环的内径尺寸公差只能控制在0.05
±
0.1毫米,而当对尺寸公差要求比较高时,例如需要将碳环的公差控制在0.05毫米,现有的工艺不能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环的加工方法,可以大大减小尺寸公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五通的加工方法,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五通,五通包括五通通孔,其特征在于,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提供碳环,碳环预留有内径加工量;
[0006]将碳环设置在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
[0007]提供可拆卸的治具,治具穿设五通通孔并将五通固定在基板上;
[0008]将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固定;
[0009]拆卸治具后,对碳环进行内径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
[0010]较佳地,车架呈碳纤维复合结构,将碳环设置在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步骤包括:将碳环内埋至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
[0011]较佳地,治具包括插杆,中间件和固定件;插杆为柱状,插杆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台阶部,台阶部与五通的端部卡接;中间件设有连接通孔,固定件设有固定槽孔,插杆的另一端穿设五通通孔、连接通孔并抵接于固定槽孔内。
[0012]较佳地,基板上开设安装槽,固定件嵌设于安装槽内
[0013]具体地,中间件为柱状,中间件的外侧壁设有拆卸孔。
[0014]较佳地,将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固定的步骤包括:将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基板上。
[0015]较佳地,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包括头管、坐管以及后叉,坐管、后叉均通过气缸固定,头管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基板上。
[0016]较佳地,对碳环进行内径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步骤包括:
[0017]采用第一刀具对碳环进行侧铣加工;
[0018]采用第二刀具对碳环进行铰孔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
[0019]较佳地,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均为金刚砂刀。
[0020]较佳地,内径加工量为单边0.575毫米。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车架成型后,通过治具穿设五通通孔保证五通的两个端面的同心度,再将车架的其它部位进行固定,这样治具拆卸后,五通通孔两个端面仍能保持同心,该设计能够保证对留有内径加工量的碳环加工时,加工精度高,内径尺寸公差较
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碳环的加工方法中的车架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碳环的加工方法中的碳环的结构图。
[0024]图3为图1的爆炸图。
[0025]图4为图1的另一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环的加工方法,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上的五通2,所述五通2包括五通通孔21,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00、提供碳环3,所述碳环3预留有内径加工量;
[0029]S200、将所述碳环3设置在所述五通通孔21的内壁端部;
[0030]S300、提供可拆卸的治具4,所述治具4穿设所述五通通孔21并将所述五通2固定在基板5上;
[0031]S400、将所述车架1除五通2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固定;
[0032]S500、拆卸所述治具4后,对碳环3进行内径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车架成型后,通过治具穿设五通通孔保证五通的两个端面的同心度,再将车架的其它部位进行固定,这样治具拆卸后,五通通孔的两个端面仍能保持同心,该设计能够保证对留有内径加工量的碳环加工时,加工精度高,内径尺寸公差较小。
[0034]具体的,如图2所示,步骤S100中,先制作一定内径的碳环3,并预留内径加工量,例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制作内径45.95mm的碳环,需要首先准备内径44.80mm的碳环3,这样单边预留了0.575mm的内径加工量,给后续精确加工留有空间。
[0035]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呈碳纤维复合结构,步骤S200包括将所述碳环3内埋至所述五通通孔21的内壁端部。具体的内埋工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再此不再赘述,内埋后,由于复材在温度降低后会有变异,内径的尺寸一般都会偏大一些,碳环3的内径在44.80mm至44.85mm之间。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碳环和五通也可以通过其它工艺连接,例如,直接将碳环和五通一体成型,而无需事先准备碳环。
[0037]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所述治具4包括插杆41,中间件42和固定件43,所述插杆41为圆柱状,所述插杆41的外径小于碳环3的内径,所述插杆4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台阶部411,所述台阶部411与所述五通2的端部卡接,所述中间件42为柱状,所述中间件42沿轴向设置连接通孔421,所述固定件43设有固定槽孔431,所述插杆41的另一端穿设所述五通通孔21、连接通孔421并抵接于所述固定槽孔431内,所述基板5上开设安装槽51,所述固定件43嵌设于所述安装槽51内并与基板5固定连接,例如,利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43以及基板5,所述中间件42的外侧壁设有拆卸孔422,在拆卸所述治具4时,先取出插杆41,再在拆卸孔422中插入插销作为把手,将中间件42从侧边取出,最后再取下固定
件43。
[0038]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S400中包括将所述车架1除五通2之外的其它部分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基板5上,具体的,所述车架1除五通2之外的其它部分包括头管6、座管7以及后叉8,所述头管6为中空管,所述头管6通过第一固定夹具9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夹具9包括一连杆91、两限位环92、两第一底座93以及与两第一底座93配合的两第一卡件94,所述连杆91的长度大于所述头管6的长度,所述连杆91穿设于所述头管6的中空内腔,所述限位环92安装在头管6的两端以限制头管6沿连杆91移动,所述第一底座93和第一卡件94可活动地连接,例如述第一底座93和第一卡件94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底座93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基板5上,所述第一底座93和第一卡件94上设有与连杆91外壁配合的配合面以更牢固地固定所述连杆91,所述连杆91的两端连接在第一底座93上并通过第一卡件94压紧固定以限制头管6上下移动。所述座管7通过第二固定夹具10固定,第二固定夹具10包括可活动连接的第二底座101和第二卡件102,所述第二底座10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基板5上,所述第二底座101和第二卡件102上设有与座管7外壁配合的配合面以更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环的加工方法,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五通,所述五通包括五通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所述碳环,所述碳环预留有内径加工量;将所述碳环设置在所述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提供可拆卸的治具,所述治具穿设所述五通通孔并将所述五通固定在基板上;将所述车架除五通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固定;拆卸所述治具后,对碳环进行内径加工以达到所需的内径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呈碳纤维复合结构,将所述碳环设置在所述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步骤包括:将所述碳环内埋至所述五通通孔的内壁端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包括插杆,中间件和固定件;所述插杆为柱状,所述插杆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五通的端部卡接;所述中间件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槽孔,所述插杆的另一端穿设所述五通通孔、连接通孔并抵接于所述固定槽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开设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松周刚刚杨志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