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52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上形成塑形层,塑形层的形状可变;在塑形层上层叠设置分隔层,分隔层形成有第一通孔;在分隔层上层叠设置纳米模板,纳米模板包括第一基层和多个纳米柱,且纳米模板与分隔层相接触,多个纳米柱的尺寸小于第一通孔的尺寸;在纳米模板上层叠设置第二支撑件,挤压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以使得塑形层至少部分自第一通孔进入分隔层,且与第一基层接触,纳米柱在塑形层上形成第一凹槽,以使塑形层形成微纳米复合结构,本制作方法通过挤压一次形成微纳米复合结构,其加工简单,难度系数小,适合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用在工业生产中。用在工业生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纳米复合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微纳米复合结构加工方法分为四类:光刻技术、激光加工、分子自组装和电子束/离子束刻蚀技术。其中,光刻技术采用接触式曝光,最大分辨率为1μm,加工面积最大,难以在微米结构上形成纳米结构复合;激光加工过程分为两次曝光,第一次先加工出微米结构,再在微米结构上曝光成型纳米结构,其加工步骤复杂,需精确控制曝光参数;分子自组装虽能做到一步成型微纳米复合结构,但加工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对材料选择要求苛刻,还需精确控制分子自组装的条件,且制备的微结构的重复性不高;电子束/离子束刻蚀技术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一种曝光手段,加工不需要掩膜,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其加工速度慢,加工成本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加工。
[0003]综上所述,以上加工方式虽然可以制作微纳米复合结构,但存在加工复杂、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因此导致微纳米复合结构应用至工业化生产中受到严重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塑形层,所述塑形层的形状可变;在所述塑形层上层叠设置分隔层,所述分隔层形成有第一通孔;在所述分隔层上层叠设置纳米模板,所述纳米模板包括第一基层和多个纳米柱,多个所述纳米柱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层朝向所述分隔层的表面,且所述纳米模板与所述分隔层相接触,所述纳米柱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且在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位置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纳米柱;在所述纳米模板上层叠设置第二支撑件,挤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塑形层至少部分自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分隔层,且与所述第一基层接触,所述纳米柱在所述塑形层上形成第一凹槽,以使所述塑形层形成微纳米复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的制作步骤,包括:提供第三支撑件,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层叠设置第一倒模,所述第一倒模包括第二基层和微米柱,所述微米柱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层朝向所述第三支撑件的表面,且所述微米柱与所述第三支撑件相接触;在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基层之间填充第一材料,并使所述第一材料包围所述微米柱;固化所述第一材料,并分离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倒模,从而使所述第一材料形成所述分隔层,且所述分隔层上形成有与所述微米柱互补的所述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模的制作步骤,包括:提供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模板上覆盖第二材料,且所述第二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冯鸿涛高顺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