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体及包含其的圆柱型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07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电极体,其是一层迭状本体卷绕而成卷绕体,其中层迭状本体包含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复数个正极柄及复数个负极柄,其中该负极片及正极片分别具有负电极涂层及正电极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正电极涂层以特定配置方式设置于正极片上,以加大正极涂层的涂布面积,而提高电极体的电容量。容量。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体及包含其的圆柱型锂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体及包含其的圆柱型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可携式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要电池作为能量供应的来源,其中二次电池因为具有无记忆、体积小且可以重复利用等优势,相比于一次电池环保而被采用。在小型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已经逐渐取代了具有毒性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镍镉电池,以及体积能量密度较低且温度较高的镍氢电池。
[0003]锂离子电池又以圆柱型锂电池和方形锂电池最为常见。圆柱型锂电池采用相当成熟的卷绕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成本相对较低。虽然方形锂电池的结构比圆柱型锂电池简单,但由于方形锂电池可以根据产品的尺寸进行定制化生产,所以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种型号,而正因为型号太多,制程很难统一。因此采用能标准化生产的圆柱型锂电池,可以确保生产制程,也容易找到可替换的电池。
[0004]在现有的设计中,圆柱型锂电池大多采用一个正极柄和一个负极柄、一个正极柄和二个负极柄以及二个正极柄和二个负极柄的组合,然而如此组合的电池仍有工作时间短、工作温度高、阻抗高等缺点,而使圆柱型锂电池不易应用于极需高动力/高容量的行动产品,尤其是电动工具机或电动汽/机车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电池,其具有低阻抗,且同时具有长工作时间及低工作温度,大幅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应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电极体,其是层迭状本体卷绕而成卷绕体,其中层迭状本体包含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复数个正极柄及复数个负极柄。其中,负极片是负极基材,该负极基材具有负极上表面及与该负极上表面相对的负极下表面,该负极上表面具有第一负电极涂层、第一空负电极涂层、第二空负电极涂层及第三空负电极涂层,该负极下表面具有第二负电极涂层、第四空负电极涂层、第五空负电极涂层及第六空负电极涂层,其中第一空负电极涂层与第四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第二空负电极涂层与第五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第三空负电极涂层与第六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其中,第一隔膜,其设置于负极片上;其中,正极片是正极基材,该正极基材具有正极上表面及与该正极上表面相对的正极下表面,该正极下表面面对该负极上表面,该正极上表面具有第一正电极涂层、第一空正电极涂层、第二空正电极涂层及第三空正电极涂层,该正极下表面具有第二正电极涂层、第四空正电极涂层、第五空正电极涂层及第六空正电极涂层,其中第一空正电极涂层与第四空正电极涂层相对配置,第二空正电极涂层与第五空正电极涂层交错配置,第三空正电极涂层与第六空正电极涂层相对配置;其中,复数个正极柄中的第一正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或该第四空正电极涂层,该复数个正极柄中的第二正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或该第六空正电极涂层,第一正极柄
的另一端及第二正极柄的另一端分别向外延伸而突出于该卷绕体的一端;其中,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或第四空负电极涂层,该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二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空电极涂层或该第五空负电极涂层,该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三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或该第六空负电极涂层,第一负极柄的另一端、第二负极柄的另一端及第三负极柄的另一端则分别向外延伸而突出于该卷绕体的另一端。
[000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柄及该第二正极柄包含铝箔。
[000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柄、该第二负极柄及该第三负极柄包含铜箔、镍箔或铜镍合金的金属箔。
[0009]在一实施例中,负极片含有卷绕端及尾端,第一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该负极片的该卷绕端,第二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距离该负极片的该卷绕端的1/3处至2/3处之间,第三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该负极片的该尾端。
[0010]在一实施例中,正极片含有卷绕端及尾端,第一空正电极涂层设置于该正极片的该卷绕端至距离该卷绕端的1/4处之间,第三空正电极涂层设置于该正极片的该尾端至距离尾端的1/4处之间。
[00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五空正电极涂层面对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
[001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空正电极涂层、第四空正电极涂层、第五空正电极涂层及第六空正电极涂层各自有胶带覆盖。
[00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正电极涂层及第三空正电极涂层各自有胶带覆盖,且胶带也各自覆盖第一正极柄及第二正极柄。
[0014]在一实施例中,电极体进一步包含第二隔膜,负极片介于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之间。
[00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柄突出于该卷绕体的部分位于第一径向,而距离中心第一距离,第二负极柄突出于该卷绕体的部分位于第二径向,而距离中心第二距离,第三负极柄突出于该卷绕体的部分位于第三径向,而距离中心第三距离,第一径向、第二径向及第三径向将该卷绕体分割为三个不同区域,且第三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001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柄及第三负极柄的突出于该卷绕体的部分具有压花,第二负极柄突出于该卷绕体的部分不具有压花。
[001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正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二正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或该第一正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二正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四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六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该第二负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三负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及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或该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该第二负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三负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四空负电极涂层、该第五空负电极涂层及该第六空负电极涂层。
[0018]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正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二正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时,该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该第二负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三负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及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
[001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该第一正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二正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
第四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六空正电极涂层时,该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该第二负极柄的一端及该第三负极柄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四空负电极涂层、该第五空负电极涂层及该第六空负电极涂层。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电池,包含外壳、正电极、负电极。其中,外壳包含盖体、罐体以及由盖体和罐体相互密封接合而形成的上下贯通的容置空间;其中,正电极埋设于该盖体;其中,负电极埋设于该罐体;如前所述的电极体,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电极体通过第一正极柄及第二正极柄与正电极连接,该电极体通过第一负极柄、第二负极柄及第三负极柄与负电极连接。
[0021]在另一实施例中,圆柱型锂电池进一步包含电解液,该电解液设置于容置空间。
[0022]在另一实施例中,圆柱型锂电池进一步包含上绝缘片及下绝缘片,上绝缘片设置于正电极及卷绕体的该端之间,下绝缘片设置于负电极及卷绕体的另一端之间,其中上绝缘片是圆形片状结构,且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电极体,其是层迭状本体卷绕而成卷绕体,其中该层迭状本体包含:负极片,其是负极基材,该负极基材具有负极上表面及与该负极上表面相对的负极下表面,该负极上表面具有第一负电极涂层、第一空负电极涂层、第二空负电极涂层及第三空负电极涂层,该负极下表面具有第二负电极涂层、第四空负电极涂层、第五空负电极涂层及第六空负电极涂层,其中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与该第四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与该第五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与该第六空负电极涂层相对配置;第一隔膜,其设置于该负极片上;正极片,其设置于该第一隔膜上,该正极片是正极基材,该正极基材具有正极上表面及与该正极上表面相对的正极下表面,该正极下表面面对该负极上表面,该正极上表面具有第一正电极涂层、第一空正电极涂层、第二空正电极涂层及第三空正电极涂层,该正极下表面具有第二正电极涂层、第四空正电极涂层、第五空正电极涂层及第六空正电极涂层,其中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与该第四空正电极涂层相对配置,该第二空正电极涂层与该第五空正电极涂层交错配置,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与该第六空正电极涂层相对配置;复数个正极柄,其中该复数个正极柄中的第一正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或该第四空正电极涂层,该复数个正极柄中的第二正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或该第六空正电极涂层,该第一正极柄的另一端及该第二正极柄的另一端分别向外延伸而突出于该卷绕体的一端;及复数个负极柄,其中该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一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或第四空负电极涂层,该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二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空电极涂层或该第五空负电极涂层,该复数个负极柄中的第三负极柄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或该第六空负电极涂层,该第一负极柄的另一端、该第二负极柄的另一端及该第三负极柄的另一端则分别向外延伸而突出于该卷绕体的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第一正极柄及该第二正极柄包含铝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第一负极柄、该第二负极柄及该第三负极柄包含铜箔、镍箔或铜镍合金的金属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负极片含有卷绕端及尾端,该第一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该负极片的该卷绕端,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距离该负极片的该卷绕端的1/3处至2/3处之间,该第三空负电极涂层设置于该负极片的该尾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正极片含有卷绕端及尾端,该第一空正电极涂层设置于该正极片的该卷绕端至距离该卷绕端的1/4处之间,该第三空正电极涂层设置于该正极片的该尾端至距离尾端的1/4处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第五空正电极涂层面对该第二空负电极涂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体,其中该第二空正电极涂层、该第四空正电极涂层、该第五空正电极涂层及该第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瑞民蔡宗宜蔡坤妙张炜东
申请(专利权)人:能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