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滤池设备及其反洗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76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滤池设备及其反洗工艺,该滤池设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层、填料层、及清水层,其中配水层上形成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清水层上形成有第四接口,生物滤池设备还包括滤板、及连接在滤板上的驱动部件,其中滤板与填料层底部之间形成填料的放置区,且驱动部件驱使滤板相对填料层底部往复运动,放置区随之变大或变小,使得填料处于流化状态或固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实现生物滤池在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的转换,且能够根据反应需求负荷,调整填料的填充量,保证在滤池在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提高填料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填料上老旧生物膜彻底脱落,提高反洗效果,有效防止堵塞。有效防止堵塞。有效防止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滤池设备及其反洗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滤池设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生物滤池设备的反洗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水资源问题也日趋紧张。随着越来越多的污(废)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转,生物处理技术已成为城市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主要的设备有曝气生物滤池(固定床)和MBBR(流化床反应器)。
[0003]曝气生物滤池一般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配水缓冲区、承托层及填料层、清水区及超高区三个区域,处理时,气水自下而上同向流动,能够使得布水、布气更加均匀,同时,在水汽上升过程中可把底部截留的SS代入滤池中上部,增加了滤池的纳污能力,延长了工作周期。
[0004]MBBR的核心部分就是以比重接近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处于流化状态,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漂浮的载体在反应器内随着混合液的回旋翻转作用而自由移动,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0005]然而,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和MBBR容易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反洗不彻底,填料容易造成堵塞,且对污水的处理也停留在表层,低污染物浓度的深度过滤处理较为薄弱;2、MBBR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池负荷比较小,且在反洗过程中,填料上的老死生物膜不能及时脱落,影响填料与污水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合了传统固定床与流化床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缺点,且能够在固定床与流化床反应器之间相互转换的生物滤池设备。
[0007]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物滤池设备的反洗工艺。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滤池设备,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层、填料层、及清水层,其中配水层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污水的第一接口、用于反洗进水和正洗出水的第二接口、及用于进气的第三接口,清水层上形成有用于排水的第四接口,生物滤池设备还包括拦截设置在填料层和清水层之间的滤板、及连接在滤板上的驱动部件,其中滤板与填料层底部之间形成填料的放置区,且驱动部件驱使滤板相对填料层底部往复运动,放置区随之变大或变小,使得填料处于流化状态或固定状态。
[0009]优选地,配水层包括配水腔体、及设置在配水腔体内的配水渠和曝气管道,其中第
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分别形成在配水腔体的侧壁,且配水腔体自顶部与填料层相连通设置,配水渠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通,曝气管道与第三接口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实现对生物滤池内填料的气洗功能,同时,在正常的水处理过程中,能够根据工艺需要实现对污水的曝气处理,结构简单紧凑,节约空间,减少滤池的体积。
[0010]具体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配水渠的相对两侧。这样设置,反洗时能够保证脱落的生物膜远离第一接口,避免堆积在第一接口处,造成堵塞。
[0011]优选地,配水层还包括平铺在配水渠顶部的多个配水滤砖,其中滤板与配水滤砖之间形成放置区。这样设置,无需额外使用承托板,简化了滤池的结构;同时,有效扩大了填料的流化空间,提高负荷。
[0012]优选地,曝气管道包括主管、及与主管相连通的多根支管,其中主管设置在配水滤砖一侧并与第三接口相连通,多根支管平铺在多个配水滤砖的下方。
[0013]优选地,填料呈形成有多孔的海绵状。这样设置,填料在填料层内分布均匀,有效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0014]具体的,填料上所形成的孔径为20

50mm,滤板上所形成的孔径为2

5mm。
[0015]优选地,驱动部件位于滤板的上方,且包括伸缩杆、及驱动伸缩杆上下伸缩的马达,其中伸缩杆自下端部连接在滤板上。
[0016]具体的,伸缩杆有多根,并绕着滤板的中心线圆周阵列分布。这样设置,滤板受力均匀,运动平稳,提高对填料的压榨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滤池设备的反洗工艺,其采用上述的生物滤池设备,且所形成的反洗步骤包括:S1、预排渣阶段保持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打开第二接口正洗出水,驱动部件驱动滤板上下往复运动至少一次,排尽滤池和填料中的水;S2、气洗阶段保持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打开第二接口反洗进水后,关闭第二接口并打开第三接口进气开启气洗,驱动部件驱动滤板上下往复运动并重复多次;S3、气水同洗阶段保持第一接口关闭,打开第二接口反洗进水,同步打开第四接口开启水洗,打开第三接口进气开启气洗,驱动部件驱动滤板上下往复运动并重复多次后,滤板回退至设定位置,并保持气水同洗持续至设定时间;S4、水洗阶段保持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关闭,打开第二接口反洗进水,同步打开第四接口开启水洗,驱动部件驱动滤板上下往复运动并重复多次后,滤板回退至设定位置,并保持水洗持续至设定时间,结束生物滤池设备的反洗。
[0018]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能够上下运动的滤板,一方面实现生物滤池在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的转换,且能够根据反应需求负荷,调整填料的填充量,保证在滤池在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提高填料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填料上老旧生物膜彻底脱落,提高反洗效果,有效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滤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配水滤砖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滤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配水层;10、配水腔体;k1、第一接口;k2、第二接口;k3、第三接口;11、配水渠;12、曝气管道;120、主管;121、支管;13、配水滤砖;2、填料层;20、填料腔体;21、填料;3、清水层;30、清水腔体;k4、第四接口;31、溢流堰;4、滤板;5、驱动部件;50、伸缩杆;a、压板;b、导向杆;51、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滤池设备,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层、填料层、及清水层,其中所述配水层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污水的第一接口、用于反洗进水和正洗出水的第二接口、及用于进气的第三接口,所述清水层上形成有用于排水的第四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设备还包括拦截设置在所述填料层和所述清水层之间的滤板、及连接在所述滤板上的驱动部件,其中所述滤板与所述填料层底部之间形成填料的放置区,且所述驱动部件驱使所述滤板相对所述填料层底部往复运动,所述放置区随之变大或变小,使得所述填料处于流化状态或固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滤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层包括配水腔体、及设置在所述配水腔体内的配水渠和曝气管道,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及所述第三接口分别形成在所述配水腔体的侧壁,且所述配水腔体自顶部与所述填料层相连通设置,所述配水渠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曝气管道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滤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配水渠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滤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层还包括平铺在所述配水渠顶部的多个配水滤砖,其中所述滤板与所述配水滤砖之间形成所述的放置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滤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道包括主管、及与所述主管相连通的多根支管,其中所述主管设置在所述配水滤砖一侧并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多根所述支管平铺在多个所述配水滤砖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滤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呈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波曹昊苏钟远标张一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苏创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