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67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胶芯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孔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设置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多个导电端子,其插设于该胶芯本体的端子孔中;以及一后塞座,其卡设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该后塞座前端具有一第二卡扣部,其卡扣于该胶芯本体的第一卡扣部中;为此,操作者只要将后塞座的第二卡扣部推入第一卡扣部上即能使两者互相扣合,因此该后塞座与胶芯本体的组装过程较容易及快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胶芯本体与后塞座互相扣合 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各类型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构件一电连接器(electrical connector)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如何让电连接器的电气 特性良好、组装容易及快速,为业界所欲解决及克服的共同问题。现有的插头型电连接器(plug connector),例如美国专利公告编号U S 6 , 9 9 7, 7 3 3,其包含一胶芯本体、 一后塞座及多个导电端子。该电连 接器的组装方式为先将该等导电端子插设至该胶芯本体的端子孔内,然后再 将该后塞座卡设于该胶芯本体后侧的两侧墙中。该胶芯本体的两侧墙给于该后 塞座的卡合力是以该后塞座的宽度对于该两侧墙的宽度的干涉量所决定,而其 干涉量越大则两者间的卡合力越大。然而,该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常具有以下缺点为了使后塞座能稳 固地结合于胶芯本体后侧中,该后塞座与侧墙间的干涉量需设计成较大,才能 使两者间有足够的卡合力。但是操作者相对也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将后塞座卡 入侧墙内,造成操作者无法轻松地组装两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胶芯本体与后塞座的 组装方式较快速及容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胶芯本体,其 具有多个端子孔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设置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多 个导电端子,其插设于该胶芯本体的端子孔中;以及一后塞座,其卡设于该胶 芯本体的后端,该后塞座前端具有一第二卡扣部,其卡扣于该胶芯本体的第一卡扣部中。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该后塞座欲组装于该胶芯本体后端时,操作者只要将后塞座的第二卡 扣部推入第一卡扣部上,即能使两者互相扣合而完成组装,因此组装过程较快 速。2 、再者,操作者也不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即能将第二卡扣部卡扣于第一 卡扣部上,因此组装过程也较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3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与后塞座组合立体图; 图4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与后塞座分解立体图; 图5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与后塞座另一视角分解立体图; 图6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与后塞座另一视角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胶芯本体1 1 端子孔1 2 侧墙121 定位槽1 3 第一卡扣部13 1 卡勾2 0 导电端子3 0 后塞座3 1 舌部 3 2 通孔 3 3 端子槽 3 4 定位块3 5 第二卡扣部3 5 1 卡扣槽4 0铁壳4 1上铁壳4 2下铁壳4 3止退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胶芯本体10 、多个导电端子2 0 、 一后塞座卡线座3 0及一铁壳4 0 ,该电连接器主要 是应用于显示端口 (Display port)电连接器上。请参阅图3、图4及图5,该胶芯本体1 0为一绝缘材料所制成,该胶芯 本体1 0具有多个端子孔1 1 、 二侧墙1 2及一第一卡扣部1 3 。该等端子孔1 1为水平地排列并且贯穿该胶芯本体1 0前后两侧。该二侧墙1 2由该胶芯 本体l O后端两侧向后延伸出,该二侧墙l 2内各凹设一定位槽l 2 1 ,其用 作收容后述的后塞座3 0的定位块3 4。该第一卡扣部1 3设置于该胶芯本体 1 0的后端,该第一卡扣部1 3具有多个向前延伸的卡勾13 1,该等卡勾1 3 1配置于该胶芯本体1 0的上下两侧。该等导电端子2 0为高传导系数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其依序插设于该胶 芯本体l 0的端子孔1 l中,且该等导电端子2 0后侧伸出于该胶芯本体1 0 的后侧外。请参阅图6,该后塞座3 0也为一绝缘材料所制成,其卡设于该胶芯本体 1 O的后端上,并且位于胶芯本体l 0的二侧墙1 2间。该后塞座3 0具有一舌部3 1、多个通孔3 2 、多个端子槽3 3 、 二定位 块3 4及一第二卡扣部3 5 。该舌部3 1由该后塞座3 O后侧向后延伸出,该 通孔3 2为水平排列并且贯穿该后塞座3 0前后两侧,该通孔3 2的水平排列 位置与该胶芯本体1 0的端子孔1 1的位置相对应。该等端子槽3 3设置于于该舌部3 1上,并且与该等通孔3 2连通,而该 二定位块3 4由该后塞座3 O两侧向外凸设出。该第二卡扣部3 5设置于该后塞座3 0的前端,其配置的位置与第一卡扣部1 3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二卡扣部3 5具有多个卡扣槽3 5 1,其设置于该 后塞座3 0前端的上下两侧。当该后塞座3 0卡设于该胶芯本体1 0后端时,该导电端子2 0的后端会 通过该后塞座3 0的通孔3 2并伸入收容于该舌部3 1的端子槽3 3内。而胶 芯本体1 0的卡勾1 3 1会进入及收容于该后塞座3 0的卡扣槽3 5 1内,并 且抵靠于该等卡扣槽3 5 l的前端,使该后塞座3 0无法后退脱离。而该胶芯本体l 0的二侧墙1 2位于该后塞座3 O的两侧外,其提供一水 平方向的防护,让后塞座3 0不会有较大的水平位移。该后塞座3 0两侧的定 位块3 4收容于该侧墙1 2的定位槽1 2 1内,防止后塞座3 0于垂直方向有 较大的位移。该侧墙1 2及定位槽1 2 l让后塞座3 0能更稳固地卡设于胶芯 本体后端。当胶芯本体l 0、导电端子2 0及后塞座3 O组装完成后,再将该铁壳4 0包覆于该胶芯本体1 0及后塞座3 0外。该铁壳4 0具有一上铁壳4 1及下铁壳4 2 ,组装时会先将该上铁壳4 1由胶芯本体1 0的前端套入至胶芯本体 1 0上,然后再将下铁壳4 2由上铁壳4 1的下方扣入该上铁壳4 1的两侧,如此即可将该胶芯本体l 0、导电端子2 0及后塞座3 0包覆于上铁壳4 l及下铁壳4 2之间。另外该铁壳4 0两侧各具有一向内延伸的止退片4 3,其可以设置于上铁 壳4 l或是下铁壳4 2上,本实施例中该止退片4 3设置于该上铁壳4 l上。 该止退片4 3会抵靠于该胶芯本体1 0的两侧墙1 2后侧面上,其目的为防止 该胶芯本体l 0在铁壳4 O内滑移,使胶芯本体能稳固于铁壳4 0中。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该后塞座3 0欲组装于胶芯本体1 O后端时, 只要将后塞座3 0的第二卡扣部3 5推入至该胶芯本体1 0的第一卡扣部1 3上,使得第一卡扣部1 3的卡勾1 3 1进入并抵靠于第二卡扣部3 5的卡扣 槽3 5 1内,两者即能互相扣合且不易分离,因此其组装过程较快速。而操作 者也不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就能将后塞座3 Q卡扣于胶芯本体1 0 ,因此其组 装过程也较容易。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 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 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胶芯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孔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设置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多个导电端子,其插设于该胶芯本体的端子孔中;以及一后塞座,其卡设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该后塞座前端具有一第二卡扣部,其卡扣于该胶芯本体的第一卡扣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胶芯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孔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设置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 多个导电端子,其插设于该胶芯本体的端子孔中;以及 一后塞座,其卡设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该后塞座前端具有一第 二卡扣部,其卡扣于该胶芯本体的第一卡扣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