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52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片制备方法,取一端面晶向为目标晶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片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片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光伏用单晶硅片加工过程中,硅片是通过切割单晶硅棒而获得的。随着切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线切割逐步替代了早期的内、外圆切片技术成为硅片切割领域的主流,“刀缝”处的硅在切割过程中被切碎成硅粉或硅屑。这几种切割方法的相同点都是通过一定厚度的“刀具”将硅块切割分离为硅片,过程中“刀具”有多厚,切割过程中硅料损耗就有多厚。在多线切割技术中,为进一步降低切割损耗、提高切割效率,切割方式和钢线种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起初使用的是砂浆线切割,切割速度慢、钢线直径大(如110um以上),切割过程中硅料的损耗大。后来,逐步升级为切速更快、硅损更少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尽管如此,硅料损耗在硅片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目前量产中典型的40~50um直径金刚线切割180um硅片为例,每切3片硅片,约有1片硅片的硅料损耗。另外,切割过程中除了磨损产生的硅料损耗外,还将伴有大量的切割废水、粉尘、噪声等非环保因素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制备方法,取一端面晶向为目标晶向
±3°
的硅材,采用刀具对该硅材的一侧面进行切割,将硅材切割出硅片;以所述端面为基准面,以所述侧面为切割面,切割面与基准面垂直;每次切割包括如下步骤:在切割面开槽,以所述槽为基准槽,基准槽与基准面平行;将刀具的刀刃嵌入基准槽,刀刃平行于基准面,通过刀刃对基准槽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硅材在基准槽处自然解理断开。
[0004]优选的,所述目标晶向为<100>、<110>或<111>。
[0005]优选的,通过调整先后两次切割的开槽间距来控制切割出的硅片厚度。
[0006]优选的,采用机械磨削、电火花切割、激光切割、化学腐蚀、气相刻蚀或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切割面开槽。
[0007]优选的,所述基准槽为通槽;或者,所述基准槽开设在切割面的边线处。
[0008]优选的,所述基准槽为V型槽。
[0009]优选的,所述基准槽的槽体底部为尖角或R角。
[0010]优选的,所述基准槽的开槽深度为0.1~10mm。
[0011]更优选的,所述基准槽的开槽深度为0.1~1.5mm。
[0012]优选的,所述基准槽的槽型角度为5
°
~50
°

[0013]优选的,所述刀刃的刃角角度不大于基准槽的槽型角度。
[0014]优选的,所述刀刃的厚度不小于基准槽槽深1/4~3/4高度处的开口宽度。
[0015]优选的,所述刀刃的长度不小于基准槽的长度。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硅片制备方法,其通过使硅材自然解理
断裂来完成切片,可在硅材近乎无损耗的情况下,实现硅片的制备;可提高硅片的出片率,降低单片硅片的硅料成本。
[0017]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通过裂解硅原子面以形成硅片的方法,可以完成(111)、(110)、(100)等晶面方向硅片的无损切割。
[0018]<111>、<110>、<100>等晶向是硅晶体应用中最重要的几个晶体方向,这几个晶向的晶面面间距分别为2.35
Å
、1.92
Å
、1.36
Å
,面间距越大,其面间结合力越小,则从该面断裂原子键越容易,由此可见,断裂(111)面间“硅

硅”键所需要的能量最低,(110)次之,(100)最高。
[0019]因此,可以通过断裂硅晶面间的“硅

硅”键,以分别形成具有(111)、(110)、(100)等晶面方向的硅片,而这种通过断裂“硅

硅”键形成的硅片,表面既光亮又平整,且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硅料的损耗,可真正意义上实现无损切割。
[0020]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硅片切割过程中的硅损大、噪声大、粉尘多、废水多等问题,实现了硅片的低成本绿色加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切割硅片,单位重量硅材(如硅棒、硅块等)的出片数将提升30%以上,硅片的单片成本大幅降低,单片硅片的平均碳足迹亦将大幅降低,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硅片切割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片制备方法,取一端面晶向为目标晶向
±3°
的硅材(如长方体状硅棒、长方体状硅块等),采用刀具对该硅材的一侧面进行切割,将硅材切割出硅片;所述目标晶向可以是<100>、<110>或<111>,还可以是其他晶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以所述端面为基准面,以所述侧面为切割面,切割面与基准面垂直;每次切割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机械磨削、电火花切割、激光切割、化学腐蚀、气相刻蚀或等离子体刻蚀等工艺在切割面开槽,以所述槽为基准槽,基准槽与基准面平行;具体的:所述基准槽为通槽;或者,所述基准槽开设在切割面的边线处;所述基准槽为V型槽,所述基准槽的槽体底部为尖角或R角,所述基准槽的开槽深度为0.1~1.5mm,所述基准槽的槽型角度为5
°
~50
°
;且所述刀刃与基准槽相配合:所述刀刃的刃角角度不大于基准槽的槽型角度(刃角角度小于或等于槽型角度),所述刀刃的厚度不小于基准槽槽深1/4~3/4高度处的开口宽度(刀刃的厚度与基准槽槽深1/4~3/4高度处的开口宽度相当),所述刀刃的长度不小于基准槽的长度;2)将刀具的刀刃嵌入基准槽,刀刃平行于基准面,通过刀刃对基准槽的槽体底部
施加一定的压力(垂直于基准面施加压力),使硅材在基准槽处自然解理断开(硅材可沿着基准槽槽体底部开裂,并自然延展形成平整光亮的断裂面)。
[0023]硅材可以是长方体状硅棒、长方体状硅块等,硅材的基准面可以是硅材长度方向一端的端面,沿硅材长度方向对硅材进行多次切割(单次切割完成后,沿硅材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下次开槽),可以通过调整先后两次切割的开槽间距来控制切割出的硅片厚度。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一端面晶向为目标晶向
±3°
的硅材,采用刀具对该硅材的一侧面进行切割,将硅材切割出硅片;以所述端面为基准面,以所述侧面为切割面,切割面与基准面垂直;每次切割包括如下步骤:在切割面开槽,以所述槽为基准槽,基准槽与基准面平行;将刀具的刀刃嵌入基准槽,刀刃平行于基准面,通过刀刃对基准槽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硅材在基准槽处自然解理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晶向为<100>、<110>或<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先后两次切割的开槽间距来控制切割出的硅片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机械磨削、电火花切割、激光切割、化学腐蚀、气相刻蚀或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切割面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龙飞张小东符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