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22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特别指一种具有触头的电连接器端子。该电连接器端子设有两个可分离接触的触头,当其中之一个触头粘着杂物导通不良时,另外一个触头仍可继续导通,同时由于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差异化的合理设置利于该电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小型化设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4妄器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特别指一种具有触头的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端子与匹配电性接触元件如电路板或金属片等连接时常因触头粘 着杂物发生导通不良之现象,因此如何获得电连接器端子与匹配电性接触元件 的优异导通性能是产品设计时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360945 Y号揭示了 一种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的IC socket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该端子触头呈分叉状,分叉的一枝与一个匹配电性 元件相应接触部连接,另 一枝与匹配电性元件另 一个接触部连接改善了电连接 器端子的导通性能。美国专利NO. US 6,305,960 Bl专利揭示一种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的SIM card connector端子设计,该端子中间形成一撕裂片可从上方与匹配电性元件接 触,下端形成两分枝可从下方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具备上下两方均可连接之 功效。在上述专利文献公告第CN 2360945 Y号中,端子触头分叉状分枝分别与匹 配电性元件4妄触部不同的电性接点焊4妄而固定,专利文献NO. US 6,305,960 Bl 中揭示的电连接器端子可同时从上下两方位接触,就其下方来说,由于从下方 接触的两分枝中间存在形成撕裂片的间隙,为保证端子良好的弹性,则下方两 分枝宽度需相应增大,而当宽度增大时又容易引起端子的分枝跨接于相邻接点 1起连接缺陷及制造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在其触头局部 导通不良时仍能正常工作。一种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 部相连接之压缩部、以及位于压缩部另一侧之弹性部,该弹性部末端附近设有 至少两个触头,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不同且均可与匹配电性4妻触部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设有两个可分离接触的触头, 在其中之一个触头粘着杂物导通不良时,另外一个触头仍可继续导通,同时由于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差异化的合理设置利于该电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小 型化设计。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可 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100包括固定部11、与固定部11 相连接之压缩部12、以及位于压缩部12另一侧之弹性部13,该弹性部13末端 附近设有至少两个触头,第一触头131、第二触头132,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12 的距离不同且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该第二触头132从弹性部13中 部撕裂形成,且第一触头131与第二触头132反向延伸形成。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0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与匹配电性元 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100包括固定部21、与固定部21相连接之压缩 部22、以及位于压缩部22另一侧之弹性部23,弹性部23末端附近设有至少两 个触头,第一触头231、第二触头232,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22的距离不同且 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弹性部23是金属片结构,所述两个触头是从 弹性部23末端中间撕开而成的两片金属片弯折形成,且该第一触头231、第二 触头232反向延伸形成。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可与匹配电性元 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100包括固定部31、与固定部31相连接之压缩 部32、以及位于压缩部32另一侧之弹性部33,弹性部33末端附近i殳有至少两 个触头,第一触头331、第二触头332,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32的距离不同且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该第二触头332从弹性部33中部撕裂形成, 且第一触头131与第二触头132同向延伸形成。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00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可与匹配电性元 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100包括固定部41、与固定部41相连接之压缩 部42、以及位于压缩部42另 一侧之弹性部43,弹性部43末端附近设有至少两 个触头,第一触头431、第二触头432,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42的距离不同且 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所述两个触头是vMv弹性部43末端中间撕开而 成的两片金属片弯折形成,且该第一触头431、第二触头432同向延伸形成。优选地,在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两个触头的连线与固定部 所在平面平行,以保持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与电连接器端子导通良好。在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00的实施中通过设置两个可分离接触的触头, 在其中之一个触头粘着杂物导通不良时,另外一个触头仍可继续导通,同时由于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差异化的合理设置利于该电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小 型化设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 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 一种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相连接之压缩部、以及位于压缩部另一侧之弹性部,其特征在于:弹性部末端附近设有至少两个触头,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不同且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是金属片 结构,所述两个触头是从弹性部末端中间撕开而成的两片金属弯折形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是金属片 结构,至少有一个触头是从弹性部中部撕裂而成的金属片弯折形成。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 少两个触头同向延伸形成。5.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与匹配电性元件 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两个触头的连线与固定部所在平面平行。6.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 少两个触头反向延伸形成。7. 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与匹配电性接触 部接触的状态下两个触头的连线与固定部所在平面平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特别指一种具有触头的电连接器端子。该电连接器端子设有两个可分离接触的触头,当其中之一个触头粘着杂物导通不良时,另外一个触头仍可继续导通,同时由于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差异化的合理设置利于该电连接器端子宽度方向小型化设计。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204288SQ200820033110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楠 胡, 马忠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的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相连接之压缩部、以及位于压缩部另一侧之弹性部,其特征在于:弹性部末端附近设有至少两个触头,该两个触头到压缩部的距离不同且均可与匹配电性元件接触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军胡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