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6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涉及到人丝面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均包括多个人造纱,第一人造丝层上的多个人造纱分别做为经纱和纬纱并相互交错编织,第二人造丝层上的多个人造纱的编织方式与第一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的编织方式相同,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之间设置有弹力丝,且弹力丝呈波浪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内缠绕层正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外缠绕层反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和内缠绕层的外侧,从而确保了人造纱不易松散,且编织出的面料具有更加良好的紧密度,提高了面料整体的质量。提高了面料整体的质量。提高了面料整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人丝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人丝即人造丝,人造丝是一种丝质的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所构成,而纤维素是构成植物主要组成部分的有机化合物。正是由于它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故许多性能都与其他纤维例如棉和亚麻纤维的性能相同,此种纤维呈齿圆形。
[0003]目前,现有的高F数人丝面料,由于其内部的细丝数量较多,在编织过程中,细丝之间容易发生松散,从而导致编织后的面料紧密度较差,进而影响面料整体的质量。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包括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所述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均包括多个人造纱,所述第一人造丝层上的多个人造纱分别做为经纱和纬纱并相互交错编织,所述第二人造丝层上的多个人造纱的编织方式与第一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的编织方式相同,所述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之间设置有弹力丝,且弹力丝呈波浪形,所述弹力丝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缠绕在第一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外侧以及第二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外侧,所述人造纱包括聚酯纤维丝、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所述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均由多根人造丝相互并列粘接组成,且内缠绕层呈正螺旋形缠绕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外缠绕层呈反螺旋形缠绕在聚酯纤维丝和内缠绕层的外侧。
[0006]优选的,所述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缠绕层和多个外缠绕层均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人造丝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有短绒棉面料层,所述第二人造丝层的下表面粘接连接有考杜拉面料层。
[0008]优选的,所述弹力丝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弹力丝在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之间呈等间距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弹力丝之间的相位角相差一百八十度。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本技术通过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内缠绕层正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的外侧,外缠绕层反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和内缠绕层的外侧,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均由多根人造丝相互并列粘接组成,从而确保了人造纱不易松散,且编织出的面料具有更加良好的紧密度,提高了面料整体的质量;
[0011]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人造丝层和第二人造丝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弹力丝,弹力丝呈波浪形且相邻两个弹力丝之间的相位角相差一百八十度,弹力丝的
波峰和波谷分别缠绕在第一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外侧以及第二人造丝层上的人造纱外侧,从而使得本面料具有更加丰富的立体结构,确保了本面料能够兼具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弹力丝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人造纱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内缠绕层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人造丝层;2、第二人造丝层;3、人造纱;4、弹力丝;5、聚酯纤维丝;6、内缠绕层;7、外缠绕层;8、短绒棉面料层;9、考杜拉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包括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第一人造丝层1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有短绒棉面料层8,短绒棉面料层8的设置能够加强整个面料的保暖性,第二人造丝层2的下表面粘接连接有考杜拉面料层9,考杜拉面料层9是具有轻、速干、柔软、耐久性强的功能性面料,长时间使用也不易变色,确保了本面料整体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0019]具体的,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均包括多个人造纱3,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多个人造纱3分别做为经纱和纬纱并相互交错编织,第二人造丝层2上的多个人造纱3的编织方式与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人造纱3的编织方式相同。
[0020]其次,在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之间设置有弹力丝4,且弹力丝4呈波浪形,弹力丝4设置有多个,多个弹力丝4在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之间呈等间距分布,且相邻两个弹力丝4之间的相位角相差一百八十度,弹力丝4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缠绕在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人造纱3外侧以及第二人造丝层2上的人造纱3外侧,弹力丝4的设置用于加强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丰富本面料整体的立体结构,确保本面料兼具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0021]进一步的,人造纱3包括聚酯纤维丝5、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均由多根人造丝相互并列粘接组成,且内缠绕层6呈正螺旋形缠绕在聚酯纤维丝5的外侧,外缠绕层7呈反螺旋形缠绕在聚酯纤维丝5和内缠绕层6的外侧,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均设置有多个,多个内缠绕层6和多个外缠绕层7均在聚酯纤维丝5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依次缠绕在聚酯纤维丝5的外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人造丝发生松散,而且聚酯纤维丝5自身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能力,更加坚牢耐用。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3]本面料通过将内缠绕层6正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5的外侧,将外缠绕层7反螺旋缠绕在聚酯纤维丝5和内缠绕层6的外侧,且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均由多根人造丝相互并
列粘接组成,从而有效避免了编织出的面料发生松散,提高了面料整体的质量;
[0024]通过在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弹力丝4,弹力丝4呈波浪形且相邻两个弹力丝4之间的相位角相差一百八十度,弹力丝4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缠绕在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人造纱3外侧以及第二人造丝层2上的人造纱3外侧,从而使得本面料具有更加丰富的立体结构,确保了本面料能够兼具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F数人丝面料,包括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所述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均包括多个人造纱(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多个人造纱(3)分别做为经纱和纬纱并相互交错编织,所述第二人造丝层(2)上的多个人造纱(3)的编织方式与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人造纱(3)的编织方式相同,所述第一人造丝层(1)和第二人造丝层(2)之间设置有弹力丝(4),且弹力丝(4)呈波浪形,所述弹力丝(4)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缠绕在第一人造丝层(1)上的人造纱(3)外侧以及第二人造丝层(2)上的人造纱(3)外侧,所述人造纱(3)包括聚酯纤维丝(5)、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所述内缠绕层(6)和外缠绕层(7)均由多根人造丝相互并列粘接组成,且内缠绕层(6)呈正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祥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汇德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