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相应电器元件;散热器,与壳体固定装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用于与壳体相对固定装配;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上,散热翅片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散热翅片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散热翅片的表面或者散热翅片中设有翅片空腔,所述翅片空腔内设有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进行吸热和放热。使用时,通过相变材料的自主吸热和放热,对充电桩柜体内部空气进行降温或加热,并且当相变材料释放的热量对柜体空气加热后,柜体内温度未达到指定温度时,再通过低功率的加热器对柜体内空气加热即可,降低了对加热器的需求。降低了对加热器的需求。降低了对加热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就需要将充电桩布置在户外,以供电动汽车可以进行充电,但是充电桩布置在户外时,因充电桩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腔体,其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较大热量,这些热量对充电桩腔体这个相对密闭的环境进行加热,使得充电桩内部温高与外部,而充电桩柜体本身与外部接触,其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充电桩内部柜体周围的水蒸气会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柜体上,水蒸气放热后在柜体上发生液化,形成凝露附着在柜体上。
[0003]而长期的凝露会造成设备操作机构卡涩乃至失效,进而因机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会使设备的绝缘水平大幅降低,易造成相间短路或者对地短路从而引发事故;长期凝露会造成设备外观、门锁、门轴、通风口等锈蚀,造成箱体的安全防护功能失效,极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就要对充电桩的腔体进行通风和散热,因此就需对充电桩内部的充电模块进行降温处理。
[0004]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在充电桩内部的充电模块上设置散热器,散热器与风扇配合,风扇将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经气流通道吹出充电模块,以达到对充电模块散热降温的目的。
[0005]使用该类散热器进行散热时,风扇虽然能够有效的对充电模块吹风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使得柜体内部空气一致在流动,使得空气处于非饱和状态,破坏凝露形成条件。
[0006]实际上,在充电桩停机或待机时,充电模块不工作或以低功率工作,此时,排出的热风较少甚至不排出热风,导致机柜内温度会过低,也容易在柜内形成凝露,此时,目前常规选择是在柜体内部安装加热器,通过加热提高柜体内部气体温度,降低相对湿度,防止形成凝露。这种加热防止凝露的方式中,需要单独配置加热器,加热器功能率通常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充电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充电模块停机或低功率运行时散热器不再排出热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充电桩停机或待机时仅依靠单独配置的加热器加热内部空气导致对加热器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充电模块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相应电器元件;壳体上固定装配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用于与壳体相对固定装配;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散热翅片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充电模块还包括风扇,风扇向所述气流通道内吹风,实现散热;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或者散热翅片中设有翅片空腔,所述翅片空
腔内设有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进行吸热和放热。
[0009]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模块,通过翅片空腔中相变材料的物理状态的改变来进行吸热和放热,在充电模块工作时,相应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充电模块壳体、散热器主体传递至空气中,当充电桩内温度上升至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风扇向散热翅片吹风,使得带有热量的空气与散热翅片上接触,此时,翅片空腔中的相变材料加工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吸收并储存,以对充电模块降温;在充电模块停机或待机时,充电桩内温度降低,降低至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此时相变材料自主将储存的热量释放,经散热翅片传递至气流通道中,由风扇吹向充电桩内,使得充电桩停机或待机后,散热器仍能通过相变材料的自主放热向外排风,减少了能量损耗。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气流通道延伸方向上,所述散热翅片的中间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和/或所述散热翅片对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
[0011]有益效果是:在散热翅片的中间或在散热翅片对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的末端设置翅片空腔,加工方便,翅片空腔更易成型。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设有安装孔,以与所述壳体螺栓连接。
[0013]有益效果是:散热器主体与壳体螺栓连接,连接强度高,连接方便。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还设有安装部,以供所述相应电器元件安装。
[0015]有益效果是:散热器主体上设置安装部供相应电器元件安装,减少电器元件与散热器的传热距离,可以更加快速的散热。
[0016]本技术所提供的充电桩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相应电器元件;壳体上固定装配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用于与壳体相对固定装配;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散热翅片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充电模块还包括风扇,风扇向所述气流通道内吹风,实现散热;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或者散热翅片中设有翅片空腔,所述翅片空腔内设有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进行吸热和放热。
[0017]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通过翅片空腔中相变材料的物理状态的改变来进行吸热和放热,在充电模块工作时,相应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充电模块壳体、散热器主体传递至空气中,当充电桩内温度上升至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风扇向散热翅片吹风,使得带有热量的空气与散热翅片上接触,此时,翅片空腔中的相变材料加工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吸收并储存,以对充电模块降温;在充电模块停机或待机时,充电桩内温度降低,降低至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此时相变材料自主将储存的热量释放,经散热翅片传递至气流通道中,由风扇吹向充电桩内,当相变材料释放的热量不足以使得充电桩内部温度达到要求时,加热器启动对充电桩柜体内空气进行加热,由于加热器加热是是对相变材料的辅助,所以加热器的功率需求较低,缩减了成本。
[00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气流通道延伸方向上,所述散热翅片的中间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和/或所述散热翅片对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
[0019]有益效果是:在散热翅片的中间或在散热翅片对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的末端设置翅片空腔,加工方便,翅片空腔更易成型。
[002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设有安装孔,以与所述壳体螺栓连接。
[0021]有益效果是:散热器主体与壳体螺栓连接,连接强度高,连接方便。
[00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还设有安装部,以供所述相应电器元件安装。
[0023]有益效果是:散热器主体上设置安装部供相应电器元件安装,减少电器元件与散热器的传热距离,可以更加快速的散热。
[00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柜体内腔中还设有加热器,对所述柜体内的空气加热,所述柜体的通风孔处设有外部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底分别设有内部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还包括主控单元,外部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内部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以由主控单元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启动和关闭。
[0025]有益效果是:加热器辅配合相变材料对柜体内的空气加热,使得加热器功率不需要过大,缩减成本。
[002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设有相应电器元件;壳体(21)上固定装配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包括散热器主体(31),散热器主体(31)用于与壳体(21)相对固定装配;所述散热器主体(31)上设有散热翅片(4),所述散热翅片(4)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散热翅片(4)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32);充电模块还包括风扇(6),风扇(6)向所述气流通道(32)内吹风,实现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4)的表面或者散热翅片(4)中设有翅片空腔(41),所述翅片空腔(41)内设有相变材料(5),通过相变材料(5)物理状态的改变来进行吸热和放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气流通道(32)延伸方向上,所述散热翅片(4)的中间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41)和/或所述散热翅片(4)对应气流通道(32)的出风口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翅片空腔(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31)上设有安装孔(310),以与所述壳体(21)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31)上还设有安装部,以供所述相应电器元件安装。5.一种充电桩,包括柜体(11),柜体(11)内设有充电模块(2);所述充电模块(2)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设有相应电器元件;壳体(21)上固定装配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包括散热器主体(31),散热器主体(31)用于与壳体(21)相对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朋威,吕彦波,黄建,陈超,房红利,牛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闪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