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30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包括罐体和气动隔膜泵,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座,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罐盖,所述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排出阀,所述罐盖的上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投放阀,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出口端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投放阀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罐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罐体的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防沉淀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解决了传统储罐防沉淀效果差的现象,有效避免乳液在罐体内部出现沉淀的现象,而且,无需外加动力装置,实用性更高,也有效的减少乳液因冲击力过大导致出现泡沫过多的现象,避免影响液位传感装置的感知精度。传感装置的感知精度。传感装置的感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


[0001]本技术涉及乳液储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

技术介绍

[0002]乳液是一种液体介质,广泛运用在工业加工领域中,乳液在生产后需要储存,因此需要储罐,主要由罐体、罐盖、支座以及投入和排放两个阀门组成,为了解决乳液在储罐内的沉淀现象,通常储罐还会配备泵,对乳液进行循环流通;
[0003]但现有的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单纯依靠泵进行循环乳液,不具备搅动的功能,乳液依旧存在着沉淀的现象,不利于使用;其次,现有的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在投料的时候,乳液从高处下落,存在较大的冲击力,因此乳液表层会出现很多气泡,气泡易影响水位测量,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单纯依靠泵进行循环乳液,不具备搅动的功能,乳液依旧存在着沉淀的现象,不利于使用;其次,现有的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在投料的时候,乳液从高处下落,存在较大的冲击力,因此乳液表层会出现很多气泡,气泡易影响水位测量,不利于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包括罐体和气动隔膜泵,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座,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罐盖,所述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排出阀,所述罐盖的上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投放阀,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出口端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与投放阀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罐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罐体的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防沉淀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出阀与气动隔膜泵进口端之间设有排出管,排出管的外部靠近气动隔膜泵的一端安装有投料阀。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斜板位于第一斜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斜板呈水平方向45
°
倾斜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沉淀结构包括有圆形壳、转轴、单向阀、搅拌杆、介质进管和转片,所述圆形壳固定安装在罐体的外部靠近底部位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圆形壳的中心位置,所述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圆形壳的一侧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杆安装在转轴的外部,所述介质进管连接在圆形壳的外部靠近,所述转片连接在转轴的外部且位于圆形壳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介质进管与循环管之间通过连通阀连接,所述转片的形状呈勺体状。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形壳、介质进管、转片和单向阀组成动能转
换组件,动能转换组件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沉淀结构,气动隔膜泵工作,气动隔膜泵将乳液通过排出阀抽出,在通过循环管输送至介质进管,最终进入到圆形壳的内部,通过介质进管的冲击力带动转片动作,使得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实现对乳液进行搅拌,介质进入圆形壳内部后从单向阀排出到罐体的内部,解决了传统储罐防沉淀效果差的现象,有效避免乳液在罐体内部出现沉淀的现象,而且,无需外加动力装置,实用性更高;
[0013]通过设置第一斜板配合第二斜板,乳液落入到第一斜板的上部,第一斜板对乳液进行初步缓冲,缓冲后的乳液落入到第二斜板上,通过第二斜板进行二次缓冲,最终落入到罐体的内部,有效的减少乳液因冲击力过大导致出现泡沫过多的现象,避免影响液位传感装置的感知精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的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的圆形壳内部结构侧视图。
[0017]图中:1、罐体;2、支座;3、气动隔膜泵;4、罐盖;5、排出阀;6、投放阀;7、投料阀;8、三通阀;9、第一斜板;10、第二斜板;11、防沉淀结构;12、圆形壳;13、转轴;14、单向阀;15、搅拌杆;16、介质进管;17、转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包括罐体1和气动隔膜泵3,罐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座2,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罐盖4,罐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出阀5,罐盖4的上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投放阀6,气动隔膜泵3的出口端安装有三通阀8,三通阀8与投放阀6之间设有循环管,罐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斜板9和第二斜板10,罐体1的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防沉淀结构11。
[0020]本实施例中,排出阀5与气动隔膜泵3进口端之间设有排出管,排出管的外部靠近气动隔膜泵3的一端安装有投料阀7,排出管用于排出乳液。
[0021]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板10位于第一斜板9的下方,第一斜板9呈水平方向45
°
倾斜设置,45
°
倾斜的第一斜板9和第二斜板10能够在投放乳液的时候,降低乳液的冲击力,避免因冲击力过大导致乳液表层出现过多气泡的现象。
[0022]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传统储罐防沉淀效果差的现象设置了防沉淀结构11,防沉淀结构11包括有圆形壳12、转轴13、单向阀14、搅拌杆15、介质进管16和转片17,圆形壳12固定安装在罐体1的外部靠近底部位置,转轴13转动连接在圆形壳12的中心位置,单向阀14固定连接在圆形壳12的一侧位于罐体1的内部,搅拌杆15安装在转轴13的外部,介质进管16连接在圆形壳12的外部靠近,转片17连接在转轴13的外部且位于圆形壳12的内部,利用气动隔膜泵3输送乳液的动力带动转轴13转动,从而实现对乳液进行搅拌。
[0023]本实施例中,介质进管16与循环管之间通过连通阀连接,转片17的形状呈勺体状,勺体状的转片17能够更好的接收来自介质进管16的冲击力。
[0024]此外,圆形壳12、介质进管16、转片17和单向阀14组成动能转换组件,动能转换组件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使得搅拌效果更好。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在使用时,关闭排出阀5,将配置好的乳液连接投料阀7,通过气动隔膜泵3将乳液通过循环管输送至投放阀6中,最终通过投放阀6落入到罐体1的内部,在落入的时候,首先落入到第一斜板9的上部,第一斜板9对乳液进行初步缓冲,缓冲后的乳液落入到第二斜板10上,通过第二斜板10进行二次缓冲,最终落入到罐体1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关闭投放阀6和投料阀7,打开排出阀5,气动隔膜泵3工作,气动隔膜泵3将乳液通过排出阀5抽出,在通过循环管输送至介质进管16,最终进入到圆形壳12的内部,通过介质进管16的冲击力带动转片17动作,使得转轴13转动,转轴13带动搅拌杆15转动,实现对乳液进行搅拌,介质进入圆形壳12内部后从单向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气动隔膜泵(3),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座(2),所述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罐盖(4),所述罐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出阀(5),所述罐盖(4)的上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投放阀(6),所述气动隔膜泵(3)的出口端安装有三通阀(8),所述三通阀(8)与投放阀(6)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罐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斜板(9)和第二斜板(10),所述罐体(1)的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防沉淀结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阀(5)与气动隔膜泵(3)进口端之间设有排出管,排出管的外部靠近气动隔膜泵(3)的一端安装有投料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液自动循环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板(10)位于第一斜板(9)的下方,所述第一斜板(9)呈水平方向45
°
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龙杨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邦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