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28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感部件具备降低烧制带来的影响并且卷绕布线的卷绕圈数的限定较小的构造,卷绕布线的每圈的L值的变化相对小,容易进行L值的细微调整。电感部件具备:单层玻璃板,其为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形状,长度比宽度长,具有由长度和宽度限定的底面、以及位于底面背面侧的顶面;底面导体、顶面导体,其分别配置于底面的上方、顶面的上方;贯通布线,其贯通在单层玻璃板形成的贯通孔;基底绝缘层,其配置于底面导体上方;以及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配置于基底绝缘层上方,底面导体、顶面导体和贯通布线电连接而成的卷绕布线绕着与底面和长度平行的卷绕轴线卷绕,将卷绕布线、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电连接构成电感元件。构成电感元件。构成电感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部件。

技术介绍

[0002]在作为日本特许专利公开公报的日本特开2013

98350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将导体取入到内部的层叠玻璃体(multi

layer glass body)的层叠型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首先,准备多个在将包含玻璃粉末的玻璃糊剂薄片化形成的玻璃生片上印刷涂覆包含Ag或者Cu等导体粉末的导体糊剂而得的材料。接下来,将印刷涂覆了导体糊剂的多个玻璃生片层叠,切成单片。此时,使导体糊剂的端部从单片暴露。
[0003]接下来,对该单片进行烧制,形成玻璃糊剂烧结而成的层叠玻璃体、导体糊剂烧结而成的内部导体。此时,内部导体与层叠玻璃体一体化,以仅端部暴露的状态被取入层叠玻璃体的内部。
[0004]接下来,对内部导体的从层叠玻璃体暴露的端部进行镀敷,而形成进行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电极。由此,完成包含由内部导体和端子电极构成的电感元件的层叠型电感部件。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98350号公报
[0006]对于上述层叠型电感部件,在以美国临时申请号62/830,158为基础的美国申请号16/838,918的申请中,提出新的电感部件。
[0007]该电感部件具备:单层玻璃板;作为电气元件至少局部的外表面导体,其配置于上述单层玻璃板的外表面的上方;以及作为上述电气元件的端子的端子电极,其配置于上述单层玻璃板的外表面的上方,与上述外表面导体电连接。
[0008]该电感部件还具备作为上述电气元件的至少局部的贯通布线,该贯通布线贯通于在上述单层玻璃板形成的贯通孔,与上述外表面导体电连接。
[0009]而且,该电感部件中,上述外表面包含作为上述单层玻璃板的主面之一的底面和位于上述底面的背面侧的顶面,上述端子电极包含作为上述电气元件的输入输出端子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上述第一端子电极和上述第二端子电极为在上述底面的上方具有与上述底面平行的主面的形状,上述外表面导体包含分别配置于上述底面的上方、上述顶面的上方并通过上述贯通布线相互电连接的底面导体、顶面导体,上述底面导体、上述顶面导体和由上述贯通布线构成的卷绕布线绕着与上述底面平行的卷绕轴线卷绕。
[0010]这里,在电感部件中,为了标准化,大多数情况为,在所安装的基板中以长方形、例如以长度为宽度2倍的四边形状配置的外形。即在上述电感部件中,有时单层玻璃板为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状,长度比宽度长,由长度和宽度限定的一个主面为底面。在该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0011]图3是表示比较例的电感部件1的示意立体图。在电感部件1中,配置于底面100b的上方的第一端子电极121和第二端子电极122与卷绕布线110的底面导体11b配置于相同的层。在该情况下,第一端子电极121、第二端子电极122和底面导体11b能够同时形成,因此容
易制造。另一方面,在电感部件1中,底面导体11b的形成范围受第一端子电极121和第二端子电极122限制,卷绕布线110的卷绕圈数受到限定。
[0012]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电感部件1a的示意立体图。在电感部件1a中,在底面100b上,底面导体11b在单层玻璃板1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基底绝缘层15配置在底面导体11b之上,端子电极12配置在基底绝缘层15之上。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外表面导体11和端子电极12形成于不同的层,能够更自由地设计外表面导体11和端子电极12的布局。另外,通过沿着单层玻璃板10的长度方向形成外表面导体11,从而卷绕布线的内径变大,因此相对于电感部件1a的外形而言的电感元件的L值、Q值的取得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在电感部件1a中,卷绕布线的卷绕轴线与单层玻璃板10的宽度方向平行,因此卷绕轴线相对变短,卷绕布线的卷绕圈数受到限定。另外,在电感部件1a中,卷绕布线的每圈的电感值(L值)的变化较大,L值的细微的调整变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降低由烧制带来的影响并且对卷绕布线的卷绕圈数的限定较小的构造。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感部件中,卷绕布线的每圈的L值的变化相对较小,容易进行L值的细微的调整。
[0014]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单层玻璃板,其是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形状,所述长度比所述宽度长,具有由所述长度和所述宽度限定的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的背面侧的顶面;底面导体、顶面导体,其分别配置于所述底面的上方、所述顶面的上方;贯通布线,其贯通于在所述单层玻璃板形成的贯通孔;基底绝缘层,其配置于所述底面导体的上方;以及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配置于所述基底绝缘层的上方,电感部件中,将所述底面导体、所述顶面导体和所述贯通布线电连接的卷绕布线绕着与所述底面和所述长度平行的卷绕轴线卷绕,将所述卷绕布线、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电连接而构成电感元件。
[0015]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为在所述底面的上方具有与所述底面平行的主面的形状。
[0016]也可以是,在从与所述高度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位于与所述底面导体重叠的位置。
[0017]也可以是,在从与所述高度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卷绕布线在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位置卷绕1圈以上。
[0018]也可以是,在从与所述高度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卷绕布线在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重叠的位置不卷绕3圈以上。
[0019]也可以是,所述基底绝缘层覆盖所述底面整体。
[0020]也可以是,所述基底绝缘层覆盖所述底面导体整体。
[002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单层玻璃板(single

layer glass plate)”为相对于层叠玻璃体而言的概念,更具体而言是指在玻璃内一体化的导体、即内部导体未取入到内部的玻璃的板。
[0022]另外,包含单层玻璃板的底面、顶面的“单层玻璃板的外表面”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朝向单层玻璃板的外周侧的面,而是成为单层玻璃板的玻璃体的外侧与内侧之间的边界
的面。另外,“外表面(底面、顶面)的上方”并不是指由重力方向限定的铅垂上方这样的绝对的一个方向,而是指朝向以外表面为基准、以该外表面为边界的外侧与内侧中外侧的方向。因此,“外表面的上方”是指由外表面的朝向确定的相对的方向。根据以上,“配置于单层玻璃板的外表面的上方”意味着位于玻璃体的外侧,未被取入单层玻璃板的玻璃体。
[0023]此外,单层玻璃板的烧结后的贯通孔、槽部的表面也为成为玻璃体的外侧与内侧之间的边界的面,因此包含于上述“单层玻璃板的外表面”。能够通过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等的对单层玻璃板的截面解析,容易地掌握上述的玻璃体的外侧与内侧之间的边界。
[0024]另外,对于某个要素的“上方(above)”,不仅包含与该要素分开的上方、即该要素上的隔着其他物体的上侧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单层玻璃板,其为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形状,所述长度比所述宽度长,具有由所述长度和所述宽度限定的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的背面侧的顶面;底面导体、顶面导体,其分别配置于所述底面的上方、所述顶面的上方;贯通布线,其贯通于在所述单层玻璃板形成的贯通孔;基底绝缘层,其配置于所述底面导体的上方;以及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配置于所述基底绝缘层的上方,将所述底面导体、所述顶面导体和所述贯通布线电连接形成的卷绕布线绕着与所述底面和所述长度平行的卷绕轴线卷绕,将所述卷绕布线、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电连接而构成电感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裕一成濑史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