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卡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00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稳定型的板卡用连接器。连接器主体为绝缘体,绝缘体前端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绝缘体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一个以上且相互之间独立的端子槽,绝缘体前侧开有前端子槽,绝缘体后侧开有后端子槽,前端子槽和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各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相连通,各个前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前连接端子,各个后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后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焊接时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且能在办卡插入后使绝缘体前后上下平均受力,为产品提供稳定的质量,接触质量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稳定型的板卡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 模块化涉及逐渐成为大型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板卡式插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 模块化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目前,公知领域中的板卡 用连接插槽存在着其固有的缺点,焊接时连接端子引脚容易移动,影响焊接质 量,且板卡插入后,接触质量不好,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板卡用连接器影响焊接质量,且接触质量不 好,影响使用效果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板卡用连接器结构,其在 绝缘体前侧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一个以上且相互独立的端 子槽,前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且每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相互连通,前 后端子槽内分别插装有连接端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卡用连接器,连接 器主体为绝缘体,绝缘体前端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绝缘体前后两侧分别开有 一个以上且相互之间独立的端子槽,绝缘体前侧开有前端子槽,绝缘体后侧开 有后端子槽,前端子槽和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各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 相连通,各个前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前连接端子,各个后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 后连接端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绝缘体后侧与各个后端子槽对应开有第一定位槽。 所述的绝缘体前侧与各个前端子槽对应开有第二定位槽。 所述的绝缘体前侧与各个前端子槽对应设有定位体。所述的前连接端子包括悬臂梁、接触臂、上定位臂,接触臂和上定位臂分 别安装在悬臂梁上侧,且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悬臂梁下侧接触臂、上定位臂与 悬臂梁形成"F"形结构。所述的悬臂梁下侧设有下定位臂,下定位臂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所述的接触臂上方设有接触点。所述的后连接端子包括悬臂梁、接触臂、上定位臂,接触臂和上定位臂分 别安装在悬臂梁上侧,且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悬臂梁下侧接触臂、上定位臂与 悬臂梁形成"F"形结构。所述的悬臂梁下侧设有下定位臂,下定位臂与悬臂梁垂直设置。所述的接触臂下方设有接触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在焊接时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 且能在办卡插入后使绝缘体前后上下平均受力,为产品提供稳定的质量,接触 质量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分解状态切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局部组合状态切面示意图。图中,l-绝缘体,2-后端子槽,3-前端子槽,4-后连接端子,41-后连接端子 悬臂梁,'42-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3-后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4-后连接端子下定 位臂,45-后连接端子焊接点,46-后连接端子接触点,5-前连接端子,51-前连接 端子悬臂梁,52-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3-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4-前连接端子 下定位臂,55-前连接端子焊接点,56-前连接端子接触点,6-第一定位槽,7-定 位体,8-第二定位槽,9-板卡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 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本技术主体为一绝缘体1,为了描述 方便,人为将绝缘体1插接板卡一侧定义为绝缘体1的前侧,与前侧对应的另 一侧定义为绝缘体1的后侧。绝缘体1前侧开有一个以上的且相互之间各自独 立的前端子槽3,各个端子槽3之间相互平行,绝缘体1后侧开有一个以上的且 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的后端子槽2,各个后端子槽2之间相互平行。前端子槽3与 后端子槽2之间相互间隔排布,即是一个前端子槽3-—个后端子槽2-—个前端 子槽3-—个后端子槽2-—个前端子槽3-—个后端子槽2……各个前端子槽3 内分别插装有前连接端子5,各个后端子槽2内分别插装有后连接端子4。绝缘 体1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9,板卡容置槽9开口方向朝向绝缘体1前侧,各个前 端子槽3和各个后端子槽2均与板卡容置槽9相连通。本技术中后连接端子4的主体包括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1、后连接端子 接触臂42、后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3,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和后连接端子上定 位臂43固定连接在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1上端,且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和后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3与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1相垂直,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后 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3和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1整体形成"F"形,后连接端子悬 臂梁41下端设有向外突起的后连接端子焊接点45,后连接端子悬臂梁41下端 设有向内的后连接端子下定位臂44,后连接端子下定位臂44与后连接端子悬臂 梁41相垂直。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前端下方设有与板卡上金手指连接的后连 接端子接触点46。本技术中前连接端子5的主体包括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1、前连接端子 接触臂52、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3,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和前连接端子上定 位臂53固定连接在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1上端,且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和前连 接端子上定位臂53与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1相垂直,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前 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3和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1整体形成"F"形,前连接端子悬 臂梁51下端设有向外突起的前连接端子焊接点55,前连接端子悬臂梁51下端 设有向内的前连接端子下定位臂54,前连接端子下定位臂54与前连接端子悬臂 梁51相垂直。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前端上方设有与板卡上金手指连接的前连 接端子接触点56。本技术的绝缘体1后侧与后连接端子4上的后连接端子下定位臂44位 置及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6,绝缘体1前侧与前连接端子5上的前连接端子 下定位臂54位置及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槽8,且绝缘体1前侧与前连接端子 5上的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和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3对应位置设有定位体7, 定位体7宽度与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和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3之间的宽度相 同。当后连接端子4插入后端子槽2内时,后连接端子4上的后连接端子接触 臂42和后连接端子上定位臂43分别位于板卡容置槽9两侧,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上的后连接端子接触点46位于板卡容置槽9内,后连接端子下定位臂44 位于第一定位槽6内,以保证后连接端子4插入到后端子槽2内后接触稳定, 利于焊接。同理,前连接端子5插入前端子槽3内时,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和 前连接端子上定位臂53卡接在定位体7两侧,前连接端子接触臂52上的前连 接端子接触点56位于板卡容置槽9内,前连接端子5上的前连接端子下定位臂 54位于第二定位槽8内,以保证前连接端子5插入到前端子槽3内后接触稳定, 利于焊接。前连接端子5插入到前端子槽3内,后连接端子4插入到后端子槽2内后, 前连接端子5上的前连接端子接触点56位于后连接端子4上的后连接端子接触 点46前方,呈前后错位排布。使用时,板卡由绝缘体1前方的板卡容置槽9开 口处插入板卡容置槽9内,插入后的板卡卡接在后连接端子接触臂42和后连接 端子上定位臂43之间,板卡上面的金手指与后连接端子接触点46相接触,板 卡下面的金手指与前连接端子接触点56相接触。插接后的绝缘体1前后上下平 均受力,有效保证了板卡的连接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板卡用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卡用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器主体为绝缘体,绝缘体前端上方设有板卡容置槽,绝缘体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一个以上且相互之间独立的端子槽,绝缘体前侧开有前端子槽,绝缘体后侧开有后端子槽,前端子槽和后端子槽相互间隔排布,各个端子槽均与板卡容置槽相连通,各个前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前连接端子,各个后端子槽内分别插接有后连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