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93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包括有上感应支架、下感应支架、感应片;其中:所述上感应支架具有第一基部、第一连接部、第一挤压部;且所述第一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低设置的第一挤压斜面;所述下感应支架具有第二基部、第二连接部第二挤压部;且所述第二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高设置的第二挤压斜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感应片的后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感应片位于第一挤压斜面、第二挤压斜面的左侧。如此,通过对重力传感机构的设计,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体积小巧的优势,从生产制造考虑,兼具便于制造、成本较低的好处;从使用效果来说,体积小巧便于相应产品应用该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传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力传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重力(压力)结构是为了配合产品设计意图,对压力传感器组件进行结构上的延伸,以最大化的契合产品外形与主体结构特点,实现最终的重力测量意图;但是现有的重力传感结构中,大多只适用于单向应力的采集;后来也出现有双向应力采集的重力传感结构,但是其结构设计还不够巧妙、体积较大、组装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其通过对重力传感机构的设计,其相对于现有的重力(压力)传感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体积小巧的优势,从生产制造考虑,兼具便于制造、成本较低的好处;从使用效果来说,体积小巧便于相应产品应用该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包括有上感应支架、下感应支架和竖向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感应片;其中:所述上感应支架具有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基部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挤压部;且所述第一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低设置的第一挤压斜面;
[0006]所述下感应支架具有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基部前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挤压部;且所述第二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高设置的第二挤压斜面;
[0007]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感应片的后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感应片位于第一挤压斜面、第二挤压斜面的左侧;以及,所述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保持有挤压间隙。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侧面向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侧面向下凹设有和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槽;
[0009]安装时,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围构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感应片的后端设置于安装孔内。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后端与第一连接部的后端保留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后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后端保留有和第一止挡部对应的第二止挡部;安装时,所述感应片的后端受限于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右侧设置有和第一连接耳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通过螺丝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部的上侧设置有和受力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基部的下侧设置有和受力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柱。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具有两个,其前后间距设置于第一基部的上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柱具有两个,其前后间距设置于第二基部的下侧面。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部的上侧面和第二基部的下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重力传感机构的设计,其相对于现有的重力(压力)传感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体积小巧的优势,从生产制造考虑,兼具便于制造、成本较低的好处;从使用效果来说,体积小巧便于相应产品应用该结构。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前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1]附图标识说明:
[0022]10、上感应支架;11、第一基部;12、第一连接部;121、第一安装槽;122、第一止挡部;123、第一连接耳;13、第一挤压部;131、第一挤压斜面;14、第一连接柱;20、下感应支架;21、第二基部;22、第二连接部;221、第二安装槽;222、第二止挡部;223、第二连接耳;23、第二挤压部;231、第二挤压斜面;24、第二连接柱;30、感应片;41、挤压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0024]参照附图1至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包括有上感应支架10、下感应支架20和竖向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感应片30;其中:所述上感应支架10具有第一基部11、自第一基部11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自第一基部11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挤压部13;且所述第一挤压部13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低设置的第一挤压斜面131;
[0025]所述下感应支架20具有第二基部21、自第二基部21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2、自第二基部21前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挤压部23;且所述第二挤压部23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高设置的第二挤压斜面231;
[0026]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连接,所述感应片30的后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且所述感应片30位于第一挤压斜面131、第二挤压斜面231的左侧;以及,所述第一基部11和第二基部21形成有用于安装感应片30的安装位,所述第一挤压部13、第二挤压部23保持有挤压间隙41。同时,所述上感应支架10、下感应支架20是对称布置于感应片30的上、下侧。
[0027]挤压时,所述第一挤压部13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挤压部23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挤压斜面131、第二挤压斜面231相应地作用于所述感应片30的右上端、右下端;以使得:所述感
应片30向左侧产生形变。
[0028]且,所述第一挤压部13的下侧面、第二挤压部23的上侧面均为平面,所述挤压间隙41形成于两者之间。如此,感应片30最大受力时,两侧面形成较好地限位作用。以及,所述感应片30通常包括弹性体和设置于弹性体右侧的应变片。
[0029]如此,通过对重力传感机构的设计,其相对于现有的重力(压力)传感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体积小巧的优势,从生产制造考虑,兼具便于制造、成本较低的好处;从使用效果来说,体积小巧便于相应产品应用该结构。通常而言,所述感应片30可以是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0030]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下侧面向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上侧面向下凹设有和第一安装槽121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21;安装时,所述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221围构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感应片30的后端设置(连接)于安装孔内;如此,提高了感应片30的安装稳固性、也简化了感应片30的安装设计。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121的后端与第一连接部12的后端保留有第一止挡部122,所述第二安装槽221的后端与第二连接部22的后端保留有和第一止挡部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感应支架、下感应支架和竖向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感应片;其中:所述上感应支架具有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基部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挤压部;且所述第一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低设置的第一挤压斜面;所述下感应支架具有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基部前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挤压部;且所述第二挤压部的左侧面为从左至右渐高设置的第二挤压斜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感应片的后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感应片位于第一挤压斜面、第二挤压斜面的左侧;以及,所述第一挤压部、第二挤压部保持有挤压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传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侧面向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侧面向下凹设有和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安装时,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围构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感应片的后端设置于安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拓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