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79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打磨装置主体,所述打磨装置主体顶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槽,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包括打磨装置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罩的作用,对操作人员的眼睛进行保护,防止操作人员在打磨塞棒时,铁屑到处飞溅伤到操作人员,在对塞棒进行打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玻璃罩对塞棒的打磨程度进行观察,从而避免铁屑伤到眼睛的情况,在挡块的作用下对飞溅的碎屑进行阻挡,防止铁屑飞溅到玻璃罩上,影响操作人员观察塞棒的打磨情况,在上橡胶垫和下橡胶垫的作用下,降低防护罩在工作时的震动。罩在工作时的震动。罩在工作时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打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塞棒是装在盛钢桶内靠升降位移,控制水口开闭及钢水流量的耐火材料棒,加工的塞棒毛坯表面不光滑,会影响后续的使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塞棒打磨装置对棒头进行打磨。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技术打磨装置在对塞棒进行打磨时,会有铁屑到处飞溅,经常会出现铁屑飞溅到操作人员眼睛里,导致操作人员眼睛受伤的情况;
[0005]2、现有技术打磨装置,对砂轮进行安装时,经常出现打滑的情况,导致砂轮安装困难,浪费操作工人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铁屑到处飞溅伤到操作人员眼睛的情况,解决铁屑飞溅到操作人员眼睛里,导致操作人员眼睛受伤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砂轮安装困难问题,以达到便于对砂轮进行安装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装置主体,所述打磨装置主体顶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槽。
[0009]所述打磨装置主体包括打磨装置外壳,所述打磨装置外壳顶部的右端搭接有防护罩,所述打磨装置外壳背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0010]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打磨装置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的左侧设置有三角带,所述三角带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砂轮固定架,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与打磨装置外壳内腔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
[0011]所述收集槽包括料槽、出料口,所述料槽外壁的顶部与打磨装置外壳内腔右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料槽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间隔板,所述出料口的左侧与打磨装置外壳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的中部插接有挡料板。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檐,所述防护罩檐左端的底部与打磨装置外壳顶部的左端搭接,所述防护罩檐右端的底部有金属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框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罩,所述金属框架内壁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金属框架右端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防护罩檐、金属框架、玻璃罩、挡块、连接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塞棒的打磨情况进行观察,防止铁屑飞溅伤到操作人员的眼睛。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合页、下橡胶垫、上橡胶垫,所述合页的外壁与金属框架右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上橡胶垫的顶部与金属框架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橡胶垫的底部与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橡胶垫的顶部与上橡胶垫的底部搭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下橡胶垫、上橡胶垫、合页、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防护罩具有转动的能力,减少工作时防护罩的震动。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砂轮固定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与传动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块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固定块内腔的左端滑动连接有卡钩,所述卡钩的右端卡接有砂轮。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固定块、螺栓、卡钩、砂轮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止在对砂轮进行安装时出现打滑的情况,便于对砂轮进行安装。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钩包括导柱,所述导柱的外壁与砂轮的外壁插接,所述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左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导柱、砂轮、拉杆、滑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砂轮进行加工,防止砂轮在转动时飞出,造成人员伤亡。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块内腔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左端与滑槽的内壁搭接,所述拉杆左侧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螺栓的底部通过转动块与卡钩左端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滑块、拉杆、螺栓、卡钩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卡钩具有上下移动的能力。
[002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3]1、本技术提供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采用防护罩、防护罩檐、玻璃罩、金属框架、连接结构、下橡胶垫、上橡胶垫、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防护罩的作用,对操作人员的眼睛进行保护,防止操作人员在打磨塞棒时,铁屑到处飞溅伤到操作人员,在对塞棒进行打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玻璃罩对塞棒的打磨程度进行观察,从而避免铁屑伤到眼睛的情况,在挡块的作用下对飞溅的碎屑进行阻挡,防止铁屑飞溅到玻璃罩上,影响操作人员观察塞棒的打磨情况,在上橡胶垫和下橡胶垫的作用下,降低防护罩在工作时的震动。
[0024]2、本技术提供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采用砂轮固定架、砂轮、卡钩、导柱、拉杆、滑块、螺栓、固定块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转动螺栓对卡钩进行调节,使卡钩与砂轮的外壁进行卡接,在卡钩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柱,防止砂轮在转动时速度过快,使砂轮飞出,便于对砂轮进行安装,避免砂轮在安装时打滑的情况,节约了操作人员安装砂轮的时间,从而增加对塞棒加工的数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防护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砂轮固定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卡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打磨装置主体;11、打磨装置外壳;12、挡板;2、防护罩;21、防护罩檐;22、玻璃罩;23、金属框架;24、连接结构;241、合页;242、下橡胶垫;243、上橡胶垫;25、挡块;3、传动结构;31、砂轮固定架;311、砂轮;312、卡钩;3121、导柱;3122、拉杆;3123、滑块;313、螺栓;314、固定块;32、传动轴;33、三角带;34、电机;4、收集槽;41、料槽;42、间隔板;43、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装置主体1,打磨装置主体1顶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罩2,打磨装置主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传动结构3,打磨装置主体1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槽4,打磨装置主体1包括打磨装置外壳11,打磨装置外壳11顶部的右端搭接有防护罩2,打磨装置外壳11背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传动结构3包括电机34,电机34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主体(1)顶部的右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罩(2),所述打磨装置主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传动结构(3),所述打磨装置主体(1)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槽(4);所述打磨装置主体(1)包括打磨装置外壳(11),所述打磨装置外壳(11)顶部的右端搭接有防护罩(2),所述打磨装置外壳(11)背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传动结构(3)包括电机(34),所述电机(34)的底部与打磨装置外壳(1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34)的左侧设置有三角带(33),所述三角带(33)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传动轴(32),所述传动轴(3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砂轮固定架(31),所述传动轴(32)的外壁与打磨装置外壳(11)内腔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收集槽(4)包括料槽(41)、出料口(43),所述料槽(41)外壁的顶部与打磨装置外壳(11)内腔右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料槽(4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间隔板(42),所述出料口(43)的左侧与打磨装置外壳(11)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43)的中部插接有挡料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塞棒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包括防护罩檐(21),所述防护罩檐(21)左端的底部与打磨装置外壳(11)顶部的左端搭接,所述防护罩檐(21)右端的底部有金属框架(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框架(2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罩(22),所述金属框架(23)内壁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清伟邹林逯于华贾子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黑石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