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4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还包括搅拌器及用于污酸与硫化药剂预混合的预混合器,所述预混合器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反应容器内还设有扰流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集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并缩减设备总体积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化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酸资源化回收利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硫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冶炼或钢铁等行业中,烟气制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酸,由于污酸中含有硫酸及一定量的锌、铅、铜、镉、砷、锑和铊等重金属和氟、氯等非金属物质,根据循环经济和环保要求,需要对污酸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现在常用的技术是先采用硫化法去除污酸中的重金属铜、砷等,回收有价金属,然后分步中和及深度处理,得到石膏渣、中和渣及回用水等。
[0003]现有工艺技术流程很成熟,但是设备体积过大,功能单一,常需要多种类型的设备配合使用,工艺流程过长,增加了操作与控制的难度,且反应效率和药剂利用率不高,增加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并缩减设备总体积的硫化反应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硫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还包括搅拌器及用于污酸与硫化药剂预混合的预混合器,所述预混合器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反应容器内还设有扰流部件。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硫化反应器还包括管式吸收塔和吸收混流泵,所述管式吸收塔一端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管式吸收塔另一端设有喷头,所述吸收混流泵的入口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吸收混流泵的出口通过一喷淋管与所述喷头连通。
[0008]硫化药剂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未反应完全的硫化氢气体在系统尾气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管式吸收塔,启动吸收混流泵,通过喷淋管将反应容器内的硫化液泵送至管式吸收塔内的喷头,经过喷头形成较小液滴,与未反应完全的硫化氢气体反应。在加强硫化液返混的同时,对逸散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吸收并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药剂的利用率,保证硫化反应区域的安全,并可实现连续操作。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式吸收塔沿竖向布置,管式吸收塔下端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所述喷头设于所述管式吸收塔上端。管式吸收塔沿竖向布置,有利于减少设备占用的空间。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式吸收塔设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或,所述反应容器上设有盖板,所述管式吸收塔设于所述盖板上。将管式吸收塔设置于反应容器的侧壁或盖板上,不额外占用安装位置,有利于进一步缩减设备的体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容器上侧设有硫化液溢流口,所述硫化液溢流口和所述管式吸收塔相对布置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两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喷淋阀门并连接有检修支管,所述检修支管上设有旁路阀门。吸收混流泵可以实现一泵多用,正常运行时打开喷淋阀门并关闭旁路阀门,硫化液进行喷淋并加强返混;检修时打开旁路阀门并关闭喷淋阀门,将反应容器内的污酸经检修支管转移。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管上还设有压力检测部件,例如压力传感器等,所述压力检测部件位于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淋阀门之间。通过压力检测部件检测压力,保证喷头处的压力为0.5~2.0MPa,使得硫化液能形成较小液滴但不雾化,有利于对逸散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吸收并再利用,提高药剂的利用率。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设有多层,且各层喷头之间相互错开,使得喷头喷出的硫化液较小液滴能够充满整个管式吸收塔,与逸散的硫化氢气体充分接触、反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混合器内设有多个混流部件,所述混流部件呈Y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的混流部件,可以增加反应物料的行程,使各物料充分接触,但不过多增加管道阻力。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容器上设有吊耳,方便反应容器进行吊装、转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硫化反应器,对多种功能及多个部件进行集成,有利于减少设备总体积和投资运行成本。使用时,污酸与硫化药剂按比例进入预混合器,经初步混合后进入硫化反应容器;启动搅拌器,利用搅拌和反应容器内部扰流部件的返混作用,使各物料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硫化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硫化反应器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硫化反应器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表示:1、反应容器;2、搅拌器;3、预混合器;4、扰流部件;5、管式吸收塔;6、吸收混流泵;7、喷淋管;8、盖板;9、硫化液溢流口;10、喷淋阀门;11、检修支管;12、旁路阀门;13、压力检测部件;14、混流部件;15、吊耳;16、喷头;1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效集成式硫化反应器,硫化反应器包括预混合器3、反应容器1(反应容器1优选采用筒体结构)、管式吸收塔5、搅拌器2(搅拌器2优选通过盖板8上的电机驱动旋转,进而实现搅拌)、吸收混流泵6。预混合器3内部设置多个呈Y字形的混流部件14,预混合器3其中一端设置两个进料口,分别为污酸进料口和硫化药剂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反应容器1的筒体。筒体沿着内壁不均匀或者说不规则地分布有多个扰流部件4,并于顶部设置有盖板8,上部侧边设置有硫化液溢流口9,下部优选为锥形或椭圆形结构,并在最低处设置硫化液出料口,硫化液出料口与吸收混流泵6的入口连接。参见图1和图2,管式吸收塔5可根据用作反应容器1的筒体尺寸的不同设置在盖板8或筒体上部侧边,并与硫化液溢流口9相对布置,管式吸收塔5内部设置有喷头16,喷头16优选采用螺旋喷头,下端设置楔形
出液口,楔形口开口方向背对着硫化液溢流口。搅拌器2由设置在盖板8上的电机17驱动。吸收混流泵6的进口连接硫化液出料口,出口通过喷淋管7连接喷头16。
[002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硫化药剂进料口既可以输送液体硫化药剂(例如硫化钠或硫氢化钠溶液),又可以输送气体硫化药剂(例如硫化氢气体)。
[0024]在具体实施时,预混合器3内沿着流体的方向设置多个Y字形的混流部件14,该结构的混流部件14在预混合器3的截面上有一定的覆盖,增加反应物料的行程,保证预混合效果,但不过多增加管道阻力。
[0025]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吸收混流泵6一泵多用,正常运行时,打开喷淋阀门10并关闭旁路阀门12,硫化液进行喷淋并加强返混;检修时,打开旁路阀门12并关闭喷淋阀门10,将反应容器1内的污酸经检修支管11转移。
[002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扰流部件4可为T形板或其他带折弯结构,有利于加强反应物料之间的接触,提高反应效率。
[0027]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硫化液溢流口9的开口高度,能保证污酸进行硫化反应的停留时间10~30min。
[0028]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器(2)及用于污酸与硫化药剂预混合的预混合器(3),所述预混合器(3)与所述反应容器(1)连通,所述搅拌器(2)设于所述反应容器(1)内,所述反应容器(1)内还设有扰流部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式吸收塔(5)和吸收混流泵(6),所述管式吸收塔(5)一端与所述反应容器(1)连通,管式吸收塔(5)另一端设有喷头(16),所述吸收混流泵(6)的入口与所述反应容器(1)连通,吸收混流泵(6)的出口通过一喷淋管(7)与所述喷头(1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吸收塔(5)沿竖向布置,管式吸收塔(5)下端与所述反应容器(1)连通,所述喷头(16)设于所述管式吸收塔(5)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吸收塔(5)设于所述反应容器(1)的侧壁上;或,所述反应容器(1)上设有盖板(8),所述管式吸收塔(5)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军周剑雄蒋晓云何亚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