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梁专利>正文

灯头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2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头的改进结构,其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灯头壳体、导电帽、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灯头壳体上开设一凹槽,此凹槽内嵌设一金属触片,第二导线与金属触片进行电连接,导电帽包括接触片、接线端子和至少一个固定片,接线端子和固定片分别固定于接触片的下周缘,灯头壳体顶端开设有分别与接线端子和固定片相对应的插接孔,接线端子穿过插接孔且与第一导线的一端相连接,固定片固定插接于上述插接孔内,接触片露出灯头壳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金属触片替代传统的金属灯头壳套,可节省大量金属材料节约成本。且导电帽的下部和金属触片的下部分别连接有可分别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接线端子,加工更加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头。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200520081343. 1公开了一种灯头,其包括导电帽、 灯头壳套、绝缘带、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绝缘带介于导电帽和灯头壳 套之间;导电帽固定卡接于绝缘带且其顶部露出于绝缘带;第一导线可导 电地连接于导电帽且其穿过绝缘带伸进于灯头壳套内;第二导线导电连接 灯头壳套的内壁;所述绝缘带包括互相固定卡接的上绝缘夹片以及下绝缘 夹片,下绝缘夹片位于灯头壳套内,灯头壳套固定卡接于上绝缘夹片与下 绝缘夹片之间。这种灯头,其灯头壳套为金属制成,此金属的灯头壳套需 经冲压、电镀、电解高温烘烤等多道工序,制造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中国技术97243149. 7公开了一种触点式电流导通的螺口灯头,它 主要是由螺紋壳体和顶端火线触片组成,其特点在于,采用绝缘阻燃材料 制成的螺紋壳体上开设一凹槽,凹槽内嵌设一金属零线触片;此金属零线 触片上端向内折起,与螺紋壳体外表面相匹配,折起端上开设有接零线孔, 下端则凸设有触片筋;火线触片上开设有一接火线孔。这种灯头有效地解 决了现有灯头成本高的问题,但其火线触片与火线之间、零线触片与零线 之间通过开孔穿入然后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仍然存在加工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筒单且成本较低的灯头的改进 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灯头的改进结构,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灯头壳体、导电帽、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述灯头壳体上开设一凹 槽,此凹槽内嵌设一金属触片,上述第一导线与上述导电帽、上述第二导线与上述金属触片分别进行电连接;上述导电帽包括接触片、接线端子和 至少一个固定片,上述接线端子和固定片分别固定于上述接触片的下周缘, 上述灯头壳体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上述接线端子和上述固定片相对应的插接 孔,上述接线端子穿过上述插接孔且与上述第一导线的一端相连接,上迷 固定片固定插接于上述插接孔内,上述接触片露出上述灯头壳体顶部。上述灯头壳体包括螺紋灯头和灯壳,上述凹槽开设于上述螺紋灯头上., 上述金属触片的形状尺寸与上述凹槽相适配。上述灯壳上与上述凹槽的底部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通孔,上述金属触 片的底部延伸有一接线端子,上述接线端子穿过上述通孔且与上述第二导 线的一端相连接。上述凹槽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榫槽,上述金属触片的两侧分别设有与 此榫槽相适配的榫头。上述凹槽的顶部开设有卡口 ,上述金属触片的顶部内侧设有相对应的 卡钩。上述螺紋灯头包括灯头主体和顶壳,上述插接孔贯穿上述灯头壳体和 上述顶壳的对应部位,上述顶壳的底部设有插接脚,上述灯头主体的顶部 开设有与此插接脚相对应的插接口 。上述顶壳的底部设有定位销,上述灯头主体的顶部设有与此相对应的 定位孔。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灯头的改进结构,在灯头壳体上开设 有凹槽并在此凹槽内嵌设有相适配的金属触片,用金属触片替代传统的金 属灯头壳套,可节省大量金属材料节约成本。且导电帽的下部和金属触片 的下部分别连接有可分别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接线端子,加工更加 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导电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斤型实施例一中顶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示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金属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灯头,实施例一如图1、 2、 3、 4、 5所示,包 括导电帽l、绝缘阻燃材料制成的灯头壳体2、金属触片3、第一导线4和 第二导线5。如图1、 2、 3、 5所示,导电帽1包括接触片11、固定片12、接线端 子13和固定片14,固定片12、 14分别一体固定于接触片ll的下周缘,接 线端子13—体固定于固定片14的下端,接线端子13即为普通电子线路常 用的接线端子。固定片12、 14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121、 141。如图1、 2、 4、 5所示,灯头壳体2包括顶壳21、灯头主体22和灯壳 23,灯头主体22和灯壳23为一体注塑成型。顶壳21的顶部开设有与接触片11相适配的凹孔211,接触片11嵌设 于凹孔211内且顶部露出凹孔211外。凹孔211的底部开设有分别与固定 片12、 14相对应的插接孔2111、 2112。顶壳21的底部分别设有插接脚213、 214和定位销215、 216,插接脚213、 214的末端呈钩状,中部呈内凹状, 从而形成固定槽2131、 2141。灯头主体22的顶部开设有分别与固定片12、 14相对应的插接孔221、 222,插接孔221、 22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钩2211、 2221,固定片12、 14 分别对应插接于插接孔221、 222内时,卡钩22U、 2221分别对应勾在定 位孔121、 141内。 -接线端子13与第一导线4的一端相铆^接,第一导线4 的另一端伸进灯头主体22内。灯头主体22的顶部还开设有分别与插接脚 213、 214对应插接的插接口 223、 224,插接脚213、 214分别对应插接于 插接口 223、 224时,插接脚213、 214的固定槽2131、 2141分别对应卡在 插接口 223、 224的内侧边沿。灯头主体22的顶部还开设有分别与定位销215、 216相对应插4妾的定位孔225、 226。灯头主体22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凹槽227,金属触片3的形状尺寸与 凹槽227相适配嵌设于凹槽227内,金属触片3的上端扣合在顶壳21内, 灯壳23上与凹槽227的底部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通孔231,金属触片3的 底部延伸有接线端子31,第二导线5的一端与接线端子31相铆接后穿过通 孔231。安装时,将接线端子31与第二导线5的一端相铆接再穿过通孔231, 然后将金属触片3嵌入凹槽227内。再将顶壳21与灯头主体"进行插接, 插接脚213、 214的固定槽2131、 2141分别对应卡在插接口 223、 224的内 側边沿,定位销215、 216分别对应插接在定位孔225、 226内,使顶壳21 与灯头主体22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并将金属触片3的上端扣合在顶壳21 内。将第一导线4的一端与接线端子13相铆接后,再将导电帽1与顶壳21 和灯头主体22进行插接,接触片ll嵌设于顶壳21的凹孔211内,固定片 12、接线端子13和第一导线4穿过插接孔2111,固定片14穿过插接孔2112, 定位孔121、 141分别钩在卡钩2211、 2221上。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如图6、 7、 8所示,包括导电帽l、绝缘阻燃材 料制成的灯头壳体2、金属触片3、第一导线4和第二导线5。导电帽l包括接触片11、固定片12、接线端子13和固定片14,固定 片12、 14分别一体固定于接触片ll的下周缘,接线端子13 --体固定于固 定片14的下端,接线端子13即为普通电子线路常用的接线端子。固定片 12、 14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121、 141。灯头壳体2包灯壳23和螺紋灯头24,螺紋灯头24和灯壳23为一体注 塑成型。螺紋灯头24的顶部开设有与接触片11相适配的凹孔241,接触片11 嵌设于凹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灯头的改进结构,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灯头壳体、导电帽、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述灯头壳体上开设一凹槽,此凹槽内嵌设一金属触片,上述第一导线与上述导电帽、上述第二导线与上述金属触片分别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帽包括接触片、接线端子和至少一个固定片,上述接线端子和固定片分别固定于上述接触片的下周缘,上述灯头壳体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上述接线端子和上述固定片相对应的插接孔,上述接线端子穿过上述插接孔且与上述第一导线的一端相连接,上述固定片固定插接于上述插接孔内,上述接触片露出上述灯头壳体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