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16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包括一本体、一密封圈、一上盖和若干夹持机构,上盖通过密封圈盖设于本体上,且若干夹持机构夹紧本体和上盖,本体和上盖均为透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各种仪表,只需要另外配套进料桶、进料泵、隔网池、配套管路和阀门即可以直接、快速检测流道隔网的扩散性、纳污性和阻力等多个维度的指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压力低,对材料的耐压等级要求低,可以用亚格力板、玻璃等透明有机材料,不需要用高耐压等级的不锈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密封固定的要求也低,只需要采用简单的夹持固定机构就可达到密封效果,操作十分简便。操作十分简便。操作十分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卷式膜元件中,浓水隔网不但起到支撑流道、导流液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组件内的湍流促进器,在有效加强湍流的同时降低膜面上的浓差极化和污染现象。但是,隔网在提高传质效率的同时,使得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压力损失增大,从而加大了能耗,还会带来局部的沟流、死区等。为使膜组件进一步适应多元化的应用领域、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隔网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对隔网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隔网厚度、隔网间距、入水角度以及隔网形状等几何参数,而对其抗污染性能的评价很少,多侧重采用CFD技术模拟膜元件内料液的流体分布状态,进而评价隔网对组件的抗污染作用;或者将隔网卷制到膜页中,通过膜元件的截留率、通量、压降等性能,间接评价隔网的的抗污染性性能。
[0004]《平板膜组件内部流体流动状态的可视化》(王涛等,化工学报,第65卷第1期,第71

77页,2014年1月)公开了一种有机玻璃膜组件,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用于直接观察和测试不同隔网的流体力学性能。膜组件出入口处都留有“V”形槽,使得流体在膜组件表面分布均匀,消除进出口的影响。隔网安装在中间长方形区域内,流体经过蠕动泵从进水口输送进入装置,然后汇集到出水口由出水口流出装置,装置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都安装有压力表,用于检测进出水的压力,计算流体经过隔网后的压力损失。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技术方案有诸多缺陷:1)短流现象,水流的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入水口和出水口的中心线位置流动,两侧水量少、水流缓慢;2)对水平度要求非常严苛,整个流道是扁平状,在与水流垂直方向上装置稍微有倾斜,在低流速条件下水流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分布不均匀情况,即低位水流集中,流速快,高位水流缓慢,扩散差;3) 装置检测的参数单一,只能检测前后的流体压力,计算流道中的压力损失ΔP。但是由于检测的隔网面积相对于膜元件来说非常小,所以压力损失非常小,几乎测不出来;4)检测方法通过拍照,肉眼观察确定示踪剂产生扩散的最低流速,但是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发现,隔网的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流速的影响,即菱形隔网在很低的流速下,就能产生扩散现象,但是平行隔网,在高流速下扩散效果仍然相对较差。
[0005]CN204563945U公开了一种进料流道网的选型装置,包括储料罐、输料泵、流道网的固定器、进料压力表和出料压力表。装置通过检测进料和出料的压力,计算压力损失,压力差在0.045~0.055MPa之间,则隔网选型适配,如果压力差小于0.045MPa,则说明隔网选型偏大,需要选择更窄流道的隔网,如果压力差大于0.055MPa,则说明隔网选型偏小,需要选更宽流道的隔网,直至所选隔网的进料和出料压力差在范围内。该选型装置的缺陷在于:1)检测的参数单一,只能检测装置前后的压力,计算流道中的压力损失ΔP。但是由于检测的隔网面积相对于膜元件来说非常小,所以压力损失非常小,几乎测不出来;2) 功能单一,只能用于筛选隔网厚度,对于隔网的其他性能参数(如扩散性、纳污性等)不能在一个装置上
检测,需要做成完成的膜元件,通过对膜元件的检测结果来评价隔网的性能。
[0006]CN106731864B公开了一种用于浓网抗污染性检测的装置,包括下模板、定位滑块A、定位滑块B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设有弧形凸台,下模板的下端面设有贯穿弧形凸台的产水出口A,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设有弧形凹槽,上端面设有连通弧形凹槽的产水出口B、上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弧形凹槽连通的原水进口及浓水出口,所述定位滑块 A和定位滑块B分别对称设置在下模板、上模板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两侧,并与下模板、上模板一起构成型腔,型腔内分别设置有浓网和两片位于浓网两侧面的膜片。本技术对浓网受污染程度的观察,可了解到浓网的抗污染性。若下模板和上模板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可更清楚、准确地了解浓网抗污染的整个过程。但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1) 模拟了真实卷式膜元件的运行过程,但是由于料液要穿透膜层才能产水,因此对装置的耐压等级要求高,微滤级别的膜片操作压力至少3bar以上,如果是反渗透膜,则操作压力至少要15bar以上,上下模板之间的固定和密封的要求都非常高,模板的材料选型如果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耐压等级不足,容易崩裂,用不锈钢又不能观察其污染过程,实操性差,很难实现;2)污染过程缓慢、试验周期长,由于该装置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真实膜元件的运行过程,因此模拟料液的浓度配置也要接近膜元件运行条件,不能配置高悬浮颗粒物体系,否则流道都会因为污堵导致实验不能继续,膜污染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周期至少需要运行1天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包括一本体、一密封圈、一上盖和若干夹持机构,上盖通过密封圈盖设于本体上,且若干夹持机构夹紧本体和上盖,本体和上盖均为透明,其中,
[0010]本体上凹设一槽体,该槽体沿其长度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分为一进料区、一隔网放置区和一出料区,进料区的形状为半圆形,出料区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进料区的深度大于隔网放置区的深度,出料区的深度与隔网放置区的深度一致,该槽体的一端的底壁设有一进料口,进料口的下游的进料区的底壁凸设一导流挡板,该槽体的另一端的底壁设有一出料口;
[0011]上盖具有一示踪剂入口,该示踪剂入口对应本体的进料区并插设一硅胶毛细管,该硅胶毛细管的一端连通注射示踪剂的注射装置,另一端插入上盖之下并正对本体的隔网放置区的与进料区相接的边缘。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二定位凹槽,所述上盖设有于该二定位凹槽适配的至少二定位凸起。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若干夹持机构为G型夹。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区与所述隔网放置区的交界处设有过渡斜坡。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区的深度为5

15mm,所述隔网放置区的深度为2

5mm。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料区的深度为10mm,所述隔网放置区的深度为6.5mm。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网放置区内还设有至少一垫片,以
适应不同厚度的隔网。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至少一垫片的厚度为0.2

3mm。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各种仪表,只需要另外配套进料桶、进料泵、隔网池、配套管路和阀门即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平板膜隔网的扩散性、纳污性和阻力等多个维度的指标。
[0021]2、本技术的操作压力低,对材料的耐压等级要求低,可以用亚格力板、玻璃等透明有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密封圈、一上盖和若干夹持机构,上盖通过密封圈盖设于本体上,且若干夹持机构夹紧本体和上盖,本体和上盖均为透明,其中,本体上凹设一槽体,该槽体沿其长度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分为一进料区、一隔网放置区和一出料区,进料区的形状为半圆形,出料区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进料区的深度大于隔网放置区的深度,出料区的深度与隔网放置区的深度一致,该槽体的一端的底壁设有一进料口,进料口的下游的进料区的底壁凸设一导流挡板,该槽体的另一端的底壁设有一出料口;上盖具有一示踪剂入口,该示踪剂入口对应本体的进料区并插设一硅胶毛细管,该硅胶毛细管的一端连通注射示踪剂的注射装置,另一端插入上盖之下并正对本体的隔网放置区的与进料区相接的边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隔网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二定位凹槽,所述上盖设有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香林兴榕姚萌洪昱斌方富林蓝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