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07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的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的主柔性线路板,与所述主柔性线路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驱动芯片,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保护层;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漏铜区域和围绕所述漏铜区域的非漏铜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漏铜区域与非漏铜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用于阻止静电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主柔性线路板的金属层设置间隔区域,能够防止外界环境的静电释放直接进入驱动芯片,进而防止显示异常或驱动芯片的损伤。进而防止显示异常或驱动芯片的损伤。进而防止显示异常或驱动芯片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指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简称OLED)的显示领域中,外界环境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无处不在,电子产品都需要考虑防ESD的设计方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家都在考虑提升产品竞争力,其中,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在OLED领域中,减少主柔性线路板(Mai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MFPC)的层叠是趋势。相关技术中的MFPC一般采用两层板设计方案,这会导致接地点和绑定(bonding)层在同层,ESD释放路径很近,很容易导入到驱动芯片(Drive

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导致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外界环境的静电释放直接进入驱动芯片,解决显示异常或驱动芯片损伤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05]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朝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弯折,所述绑定区域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连接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弯折部分;
[0006]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0007]主柔性线路板,位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0008]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与所述主柔性线路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中,
[0009]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部分连接;
[0010]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漏铜区域和围绕所述漏铜区域的非漏铜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漏铜区域与非漏铜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用于阻止静电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
[0011]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盲孔,在所述漏铜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盲孔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至少一个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之和。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端设置有尖端放电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尖端放电结构包括引线和尖端放电部,所述尖端放电部通过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所述尖端放电部包括本体和本体延伸出的尖端,所述尖端采用直线、
弯折线或绕线的方式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引线与所述尖端相交。
[0014]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在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依次包括:第一粘接层、泡棉层和第三金属层。
[0015]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于粘接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二粘接层。
[0016]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导电结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漏铜区域耦接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
[0017]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和铝;
[0019]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材料相同。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主柔性线路板的金属层设置间隔区域,能够防止外界环境的静电释放直接进入驱动芯片,进而防止显示异常或驱动芯片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模组的主柔性线路板的俯视图;
[0027]图4A

4E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模组的主柔性线路板的接地结构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模组的主柔性线路板的俯视图;
[0030]图6A

6E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模组的主柔性线路板的接地结构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示意图;
[0031]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尖端放电结构图;
[0032]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尖端放电结构图;
[0033]图7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尖端放电结构图;
[0034]图8A

8E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模组的主柔性线路板的接地结构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C

漏铜区域 D

间隔区域
[0037]1‑
显示面板
[0038]2‑
散热结构 21

第一粘接层 22

第三金属层
[0039]3‑
驱动芯片
[0040]4‑
接地结构 41

第一保护层 42

第一金属层 43

绝缘层 44

第二金属层 45

第二保护层
[0041]5导电结构
[0042]61

第一过孔 62

盲孔
[0043]7‑
第二粘接层
[0044]8‑
尖端放电结构 81—引线 82

尖端放电部 821

本体 822

尖端
[0045]9‑
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7]OLED显示屏与外界接触摩擦,或者在干燥空气中,或与人体接触都有可能产生静电放电(ESD)。
[0048]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包括:
[0049]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朝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弯折,所述绑定区域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连接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弯折部分;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主柔性线路板,位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与所述主柔性线路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包括漏铜区域和围绕所述漏铜区域的非漏铜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漏铜区域与非漏铜区域之间具有间隔区域,用于阻止静电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盲孔,在所述漏铜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盲孔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至少一个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恒镇肖云瀚刘练彬严志辉石慧男李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